发布作品

    折戟欧洲——21世纪初陆风在荷兰的奇遇

    查总话交通头像查总话交通头像
    查总话交通02-21

    陆风是江铃集团在2000年创立的乘用车公司。在国内,其曾因为产品越野能力过硬而风靡一时。但是鲜有人知道的是,这家公司是最早进入欧洲市场的纯国产车之一。其在创立后还在荷兰有一段奇遇。

    在讲故事之前,我们先聊聊陆风的背景。陆风的创立之初是专精SUV的制造的。不是因为当时SUV更有市场,而是因为轿车陆风实在造不出来。2000年的时候,江铃集团合资的五十铃旗下唯一在销售的轿车是一辆贴牌的本田思域。所以江铃只能被迫从SUV下手,开始造乘用车。

    2001年,第一辆冠名陆风的SUV横空出世了。这款车直接用了五十铃1989 年发布的第一代五十铃MU的壳子,但底盘和传动系统是陆风新开发的,配备了独立式双A臂前悬架和液压减震器配钢板弹簧后悬架。这车的越野性能极强,四驱加三把差速锁,搭配的是2.4L三菱的汽油发动机或2.8T五十铃的柴油发动机。售价15.3万元起。

    此车在当时中国市场一众SUV中也十分有个性,小众的三门设计且有多种靓丽的车身颜色可供选择。此车还有软顶版本,软顶由美国软顶制造商Bestop提供,拆卸后可将后部变成敞篷。

    后续陆风也推出了五门版本,采用了五十铃 MU Wizard的壳子,但江铃重新设计了前脸。增加了2.0L汽油发动机的选择,进一步拉低了起售价,使最低配的陆风降至了实惠的10.8万元。最终,经过几次小改款,陆风成为品牌名称,而三门版被授予型号X9,五门版被授予型号X6。陆风2005年的国内销量为7,954辆,2006年为9,682辆,2007年为8,245辆。

    江铃从2003年开始向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加纳等非洲国家出口陆风汽车。但2005年,江铃陆风做出了个破天荒的决定,那就是进军欧洲。

    陆风与荷兰人Peter Bijvelds达成了X6的欧洲分销协议。

    对于一个荷兰人是怎么知道陆风这个小众的中国品牌的,可行的猜测是大概因为Bijvelds是一位荷兰职业拉力赛车手。而陆风有一只拉力车队,曾用经过大幅改装的X9参加了亚洲各地的越野拉力赛。Peter Bijvelds 可能就是在拉力比赛里认识了这款车。

    陆风就这样进入了欧洲市场。其在欧洲的卖点只有一个,就是便宜。X6在欧洲入门价格为 17,000 欧元,是当时现代和起亚同等级SUV售价的二分之一,更不用说吉普、路虎或三菱等知名品牌的同级产品了。欧洲汽车杂志对 X6的评价并不好,他们报道称 X6 行驶不稳、装配和漆面处理不佳、发动机简陋且油耗高以及转向模糊。但他们还是说了陆风的优点:它的越野性能非常好。

    这款车在欧洲可能存在两个客户群体。一是想要花很少的钱买一辆大车的人,X6 的售价仅与大众高尔夫相同。二是需要越野能力的人,比如住在乡下的人。

    陆风在荷兰的销售情况不佳:2005 年注册了 57 辆,2006 年和 2007 年的销售数字分别为 52 辆和 19 辆,而最后 4 辆是在 2008 年和 2009 年注册的。

    2005年,陆风还登上了法兰克福车展,与华晨和上海华普一起成为了展出的唯三中国品牌之一。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展会前几个月,因为对这款便宜的离谱的车安全性有质疑,包括德国 ADAC、荷兰 ANWB 和奥地利 AMTC 在内的几个国家消费者汽车协会组织了一次独立于官方 Euro NCAP 组织的碰撞测试。

    测试结果是灾难性的:根据该些组织的说法,这是 20 年碰撞测试历史上表现最差的汽车。如果发生类似于 64 公里/小时正面碰撞测试的情况,驾驶员将无法幸存。不管是不是巧合,碰撞测试结果是在法兰克福车展的第二天发布的,引起了媒体巨大的关注。德国报纸《法兰克福报》用大字写了“ katastropalen Ergebnissen ”(灾难性的结果)。而汽车画报德国媒体《图片报》旗下的汽车杂志《汽车杂志》在其有关这次碰撞测试的文章中以问句开头:“ Das gefährlichste Auto der Welt?”(世界上最危险的汽车?)并表示司机的生存机会接近于零。

    无法相信结果的Bijvelds 将车送到了德国的 TÜV(技术检验协会)进行重新测试,而TÜV的结果表明该车符合所有欧盟的安全法规。但无论如何,陆风的品牌已经受到了损害,其向欧洲其他地区的扩张计划也就此被搁置。仅仅两年后,陆风就悄然从欧洲市场上消失了。

    2011年,Bijvelds再次尝试将陆风带到欧洲。这次他进口了陆风风尚,其在欧洲被命名为CV9。该车获得了 NCAP 4 颗星中的 2 星。CV9最终在欧洲总共卖出了约250台。

    Bijvelds 于 2012 年创立了 Ebusco,一家开发和制造电动公交车和充电设备的公司。Ebusco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成长,现已成为一家上市公司,并在中国设有工厂。

    .万次阅读
    24评论
    51赞同
    收藏
    分享
    24评论
    5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