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轻松续航2000公里!中国全固态电池取得重大突破!

    太炸裂了!如果这消息是真的,中国无疑将吊打全球所有电动汽车电池!

    据悉,中国太蓝新能源公司对外宣布,取得全固态电池的重大突破。

    他们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块车规级、单体容量120Ah,实测能量密度达到720Wh/kg的超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一公斤电池能储存装下720瓦时电能。

    相较于目前广泛使用的传统锂离子电池,其能量密度提高了三到四倍。

    这不仅刷新了体型化锂电池单体容量和最高能量密度的行业纪录,也标志着中国在固态电池研发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更关键的是,这款全固态电池的重量只有目前主流电池的1/7—1/3。

    这下,新能源车企肯定会高兴坏了,不仅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将大大增加,而且还不会增加电池组的重量。

    乖乖,感觉以后燃油车越来越没有生存空间了!

    那么,这家公司具体是如何实现的?

    中国固态电池突破

    从公开的资料上看,此次太蓝新能源发布的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可谓是科技满满。

    正极部分,采用了高克容量、长循环富锂锰基材料,高克容量指的是每克材料可以存储更多的电荷,这有助于提高电池的整体能量存储能力。

    负极部分,抛弃了传统的石墨,而是采用了复合锂金属基材料。

    一方面,锂金属作为负极,理论容量3860mAh/g,约为石墨的10倍,这意味着锂金属负极可以极大地增加电池的存储能力。

    另一方面,这种材料具有超宽、超薄的特点,同时兼具高循环稳定性和高倍率性能。

    据悉,与它的正极体系搭配下来,使得电池能量密度轻松达到400Wh/kg以上。

    实测下来,该电池能量密度更是达到720Wh/kg。

    要知道,目前主流的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一般在100-160Wh/kg,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通常在150-250Wh/kg左右。

    即使是宁德时代未来发布的凝聚态电池,其单体能量密度最高也仅为500Wh/kg。

    因此,可以说传统电池在这款电池面前,只能自愧不如,兄dei,还是你厉害!

    那有人就好奇,这么大能量密度的电池,到底能跑多少公里?

    蔚来创始人李斌曾实测过,150kWh(即150度电)电池包行驶距离达1044公里。

    据悉,该电池包的电芯能量密度为360Wh/kg,电池包能量密度为260Wh/kg。

    如果按照这个推断的话,那么,720Wh/kg 能量密度的电芯跑个2000公里续航,轻轻松松的,根本不是问题。

    所以,相比传统电池来说,那是有了质的飞跃。

    至于电解质,则是采用独创的高性能、超薄致密复合氧化物固态电解质。

    这种电解质,相比传统的液态电解质更安全,不易燃烧,同时还可以有效抑制锂金属的枝晶生长刺穿,大大降低电池热失控风险。

    内部通过构筑高效离子和电子传输网络,及其与自研界面柔性层材料的搭配,这种设计解决了全固态锂电池的固-固界面阻抗,从而提高了电池的整体性能。

    另外,太蓝新能源还申请了相关专利。

    简单概括来说在于其独特的电池材料设计和技术创新,拥有安全性高、续航长两大关键性优势。

    值得一提,太蓝新能源成立于2021年,总部位于重庆,注册资本 593万,专注于新型固态锂电池及关键锂电材料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

    2022年,该公司在重庆建成了第一条0.2GWh的量产线,并生产出首款半固态锂电池,这标志着从实验室研发阶段过渡到初步的产业化阶段。

    2023 年,该公司不仅在重庆扩建了更大规模的车规级半固态动力电池生产线(2GWh),还在安徽淮南建设了3GWh的生产线,并计划在安徽再建7GWh的生产线。

    看的出来,这一系列动作预示着该公司扩大生产规模的决心。

    目前该公司在北京设立了太蓝研究院,顺义新研发总部也在营建中;

    不过呢,该公司并未公布此次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量产装车时间线。

    业内猜测

    据乘联会数据,2024年3月,新能源车在零售市场渗透率超过40%。

    尽管如此,新能源车仍然因为起火、自燃、冬季续航焦虑、电池老化等问题为一些人诟病。

    但若固态电池成功量产,上述很多问题将得以解决。

    然而,对于这次太蓝新能源的重大突破,外界也有许多质疑的声音。

    首先是量产问题,众所皆知,实验中的突破要走向量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成本。

    固态电池是不错,但如果一顿操作猛如虎生产出来,发现成本比之前的还贵不少。

    那么,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是要呢?还是不要呢?

    据推算,同样采用石墨负极的固态电池总成本为158.8$/kWh,要比液态电池总成本(118.7$/kWh)高出34%。

    这主要由于在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材料更昂贵,且生产固态电池的技术和工艺更为复杂。

    再加上,固态电池的规模化生产尚未成熟,缺乏经济规模效应,这也是成本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是安全问题,虽然理论上说固态电池非常的安全,但实际应用中,根本没有任何测试广泛的数据做支撑,这很难让车企跟消费者信服。

    毕竟电车开着开着,一旦电池发生爆炸,可是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特别是在极端条件下,固态电池的安全性表现到底如何,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证实。

    最后是充电桩问题,虽然固态电池容量高、充电速度快,但也依赖于充电基础设施的配套。

    如果充电桩跟不上,那么也发挥不出来固态电池强大的优势。

    有消息称,据业内专业人士乐观预计,固态电池或将在2025年逐步实现商业化。

    但这并不意味着,距离我们真正体验到固态电池电动车的时代,很快就能到来。

    结尾

    总之,太蓝新能源这块号称很厉害的全固态电池,究竟是骡子还是马?还需要更多的实践验证才行。

    咱们啊,先让子弹飞一会儿再说。




    .万次阅读
    49评论
    59赞同
    收藏
    分享
    49评论
    59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