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破纪录夺金的背后:你是我的眼,冲向同一个终点

    浙江日报头像浙江日报头像
    浙江日报2023-10-23

    一声发令枪响,杭州亚残运会中国代表团场地自行车运动员王林花(视障)和她的领骑员刘子新,从出发线箭一般射出。同一辆自行车上,两人蹬踏、加速的幅度和频率,甚至连呼吸节奏都如同“复制粘贴”,在淳安界首体育中心自行车馆里一圈接一圈地飞驰着。

    在那飞驰的背影中,被甩在身后的除了对手还有纪录——

    3分47秒781!王林花和刘子新在杭州亚残运会场地自行车女子个人B级3000米追逐赛中夺得金牌。

    “花姐,我们做到了!是金牌!”走下赛场,刘子新紧紧牵着王林花的手,激动地向她重复着这句话。一向沉稳内敛的王林花,也忍不住激动地哭了,“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亚残运会比赛,也是配合得最好的一次。”

    一车双人,是残疾人自行车比赛中的一道“风景”:视障运动员使用双人自行车比赛——运动员位于后座,前座由非职业注册的健全人担任领骑员。

    对于视障运动员和领骑员来说,“你是我的眼”,不是一句歌词,而是实实在在的信任与依托。

    这场比赛,刘子新就是王林花的“眼睛”。“掌控好方向,带着花姐一起冲向终点,是我的使命。”刘子新很坚定。

    今年27岁的吉林姑娘刘子新,曾是一名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在2021年选择退役。“当时我已经停训了一年多,想去看看不一样的风景。”不过,退役没多久,她接到了来自中国残疾人自行车队的领骑员邀请。

    “成为领骑员的挑战不小,但我对自行车一直有着本能的热爱。”没有太多纠结,刘子新欣然接受了这个新角色,并开始长达一年的恢复性训练。

    而今年33岁的王林花因先天原因,视力只有微弱的光感。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入选了广东省残疾人自行车队。结缘自行车前,她是一名盲人按摩师。“我的运动生涯里,换过很多双‘眼睛’,也参加了不少国际大赛。”王林花说。

    把两个不同生活轨迹的人,放在同一辆自行车上,会产生怎样的火花?今年3月,为了备战亚残运会,刘子新和王林花进行了首次配合训练。“一开始挺不适应的。”刘子新坦言,和单人车相比,双人自行车让她失去“骑行自由”——上车下车、加速减速都必须一致,两个人的负荷也不小。

    还有体型的问题。理想状态下,视障运动员的体型与领骑员相差无几,利于比赛时保持相同的频率和发力点。不过,这对新搭档,在体型上差距较大——刘子新身高达到170厘米,而王林花的身高为150厘米。这意味着,她们需要花更多时间去适应彼此的骑行节奏和发力习惯。

    磨合,成为刘子新和王林花训练中的关键词。“虽然我接触自行车更久一些,但在双人自行车上,花姐就是我的老师。前期她一直教我怎么配合、怎么发力。”刘子新告诉记者,为了当好王林花的“眼睛”,她也曾尝试过闭上眼睛,在后座骑自行车。

    每天同吃、同住、同训练,“形影不离”的两人,一点一滴建立起了默契和信任。“我们比双胞胎还亲密。”刘子新笑着说,正是长时间的相处,让她们开始熟悉彼此身上微妙的动作变化,达成自然同步,培养出“无声的默契”。

    走下赛场,刘子新和王林花的手始终相连。现在两人的默契到了什么程度?“只凭脚下的踏板,我就能接收到子新的‘信号’。”当王林花感觉到踏板变重了,那是子新告诉她要加速了,当踏板变轻,意味着要先稳一稳,“我很信任她。”

    首战告捷,两人还来不及好好庆祝,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下一场比赛之中。本届亚残运会,王林花和她的“眼睛”刘子新共计参加4场比赛。“接下来的比赛,‘姐妹同心,齐力夺金’!”刘子新大声地喊出心中的想法,王林花在身后微笑着点头。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