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动领未来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为什么选择宜宾?

    翠屏发布头像翠屏发布头像
    翠屏发布2023-06-09

    6月8日—11日,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宜宾召开。

    世界之约,宜宾之邀,群贤毕至。

    这一天,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宜宾,这是宜宾再次举办世界动力电池大会;这一天,老朋友如约而至,新朋友慕名而来;这一天,国内重要外嘉宾聚集长江首城,围绕动力电池产业最前沿的理论和技术,激荡起行业内的顶级智慧,一时火花无限。

    从“中国酒都”“中华竹都”到“动力电池之都”,一张张全新的城市名片先后在长江首城诞生。作为世界级的行业盛会,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为何会选择宜宾?


    生动实践: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都说一个地方有没有吸引力,大家都是用脚来投票的。

    三江口夜景。王宇 摄

    细细寻觅蕴藏其中的宜宾“发展密码”,不难发现,三江交汇的宜宾有发电装机容量近700万千瓦的水利之丰,是我国西部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丰富低价的水电资源,不仅为企业节省成本,更能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绿电生产”。

    数据显示,宜宾每年超过300亿度的发电量中,约73.5%是水电,而宁德时代宜宾工厂80%以上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水电,每年可减少约40万吨碳排放。2022年3月,宁德时代宜宾工厂成为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目前宜宾已有宁德时代宜宾工厂、宜宾锂宝和四川中车铁投公司三家“零碳工厂”。

    宜宾在发挥丰富的水电、页岩气等清洁资源优势的同时,还出台企业用电、用气补贴等支持政策,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在项目招引、投资促进中极具吸引力。

    此外,“天府之国”的四川矿产资源丰富,锂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列,富集的锂矿资源为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现已形成了宜宾、遂宁、成都、眉山、雅安等市为主要承载区,甘孜、阿坝等资源地为支撑协同的动力电池发展新格局。

    宜宾充分利用四川锂矿资源优势,先后与甘孜州、阿坝州等地签订跨区域协同发展合作协议,积极推进锂矿资源勘探开发。

    正因为有了多重优势的叠加,让宜宾成为了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沃土和中国最重要的动力电池产业集聚区。

    “这是四川将资源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的范本案例。”西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敖进清认为,资源与产业优势是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把“绣球”抛给宜宾的首要因素。


    双向奔赴:长江首城领跑“蓝绿”新赛道

    产业引进来,还要留得住,更要发展好。

    建设中的成宜高铁。兰锋 摄

    江之头的宜宾,区位优势突出,“铁公水空”立体交通完善,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四川南向开放枢纽门户。拥有五粮液、天原、丝丽雅为代表的白酒、化工、轻纺等传统优势企业。

    近年来,宜宾坚持创新驱动,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从“一黑一白”转向“一蓝一绿”,着力打造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全球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国家级晶硅光伏产业集群、全国同类城市领先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的到来,宜宾是尝到甜头的。”宜宾市经济合作和新兴产业局相关负责人毫不讳言,近年来,得益于行业头部企业带来的“雁阵效应”,宜宾动力电池产业链配套项目纷至沓来,从三江新区拓展覆盖到全市十个区县,形成了“1+N”高能级的产业“朋友圈”,促成了一系列投资兴业、合作共赢的“双向奔赴”。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主战场,以上游意识、上游担当,守护好一江清水。

    目前,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已签约项目超100个,总投资超2700亿元,预期年产值超5000亿元,投产项目已有41个,总投资735亿元,规上企业达34户。初步构建起从原材料、组件到新能源汽车整车,再到电池回收的“1+ N”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生态圈,让宜宾成为这一行业的“领跑者”,倾力打造全方位的新能源绿色低碳示范城市和四川省万亿级动力电池产业核心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发展。


    产教融合:人才与智力厚植营商沃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动力电池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人才和高端智力支撑。

    四川轻化工大学的美丽校园。曾朗 摄

    近年来,宜宾大力推进大学城、科创城建设。截至目前,在宜办学高校达12所,在校大学生人数达9万人,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等13所产研院和欧阳明高、邓中翰院士等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入驻运行,是全国首批、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全省唯一的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

    城市围绕大学建,产业依托教育兴。产教融合为产业聚才、舞台育才、生态留才带来了新契机。同时,宜宾全力建构“基金群服务体系、产融服务体系、供应链服务体系、公共研发服务体系、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等五大服务体系,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投产、达效实行“一对一”全生命周期服务。

    “得益于政府职能部门高效的办事效率,让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宜宾市天宜锂业科创有限公司总经理严显伟表示,园区“妈妈式”服务,对企业需求有应必回。

    四川万鹏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进波认为,借力于宜宾丰富的绿电资源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更加坚定了企业扎根宜宾、深耕市场的决心和信心。

    企业的真情实感,是宜宾持续厚植营商沃土、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

    产经研究学者匡贤明认为,宜宾的做法与安徽合肥有类似之处,通过引入核心企业(“链主”企业),提供系统的政策配套,组建工作专班,宜宾未雨绸缪提前布局,抢占了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宜宾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动力电池产业推进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全市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整合招商和工业主管部门机构,组建经济合作和新兴产业局,形成动力电池产业从项目招引到落地建设、培育发展壮大全过程的一条龙支持体系。”


    “锂”想蓝图:新的千亿产业呼之欲出

    有“锂”走天下,绿色新动力。独特的资源和绿色制造优势为宜宾动力电池、场景应用以及储能产业等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已投用的四川时代一期项目。王宇 摄

    至此,宜宾“锂”想初具,产业集聚成势。形成了以宁德时代295GWh全球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为核心,引进产业链项目已覆盖上游的氢氧化锂、镍钴锰三元前驱体、磷酸铁、碳纳米管、导电剂、搅拌剂等基础原材料,中游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集流体(铜铝箔)、隔膜、电解液、结构件等6大组件和电芯生产装备、环保装备、五金维护以及物流、仓储服务,下游的动力电池电芯和新能源汽车整车、充换电设备、电池回收循环利用,已成为全球产业链最为完整、配套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2022年,宜宾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28亿元、增长4.5%,均居全省第3位;其中,动力电池产业总产值889亿元、增长4.5倍,新培育了四川时代、天宜锂业两家营收超百亿企业;2023年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23.5%,年产值有望实现1200亿元,将成为宜宾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到2025年,宜宾动力电池产业产值将突破3000亿元。

    联合国发展系统驻华协调员常启德对此这样评价,中国在动力电池的创新和生产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四川是动力电池创新和生产的重要中心,宜宾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我赞赏四川及宜宾在推动新兴产业方面的雄心和努力。”

    早些年时,由著名导演李安执导的电影《卧虎藏龙》在蜀南竹海取景拍摄,让宜宾声名大噪。如今,在绿水青山间,一个个绿色产业项目落地开花,在“一蓝一绿”交相辉映的发展主色调里,宜宾,再一次令世界瞩目。


    来源:宜宾日报社 宜宾广播电视台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