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ETC会被淘汰吗?高速公路收费即将变天,“车牌付”将挑战ETC地位

    知识TNT头像知识TNT头像
    知识TNT2023-02-17

    开车的朋友一般都对ETC不陌生吧?自从政府推出ETC后,逢年过节以及旅游出行高峰期,很少再因为人工收费速度太慢而堵车,回想起原来堵车时一眼望不到头的“车龙”,不得不说ETC的出现的确是为我们带来了不少便利。

    但与此同时,对于ETC颇有微词的人群也不在少数,甚至有人预测“车牌付”或许能在不久以后全面取代ETC,成为高速公路收费的“新宠”。

    这是怎么回事?

    自从车牌付“上线”后,迅速在各地展现出较为明显的速度优势后,网友们纷纷预测,或许再过几年实现车牌付全覆盖后,ETC就即将会像当年的人工支付一样,面临着淘汰与消失。

    实际上,ETC与车牌付并不是大家眼中那种“新宠旧爱”的关系。那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到底是怎样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掰扯掰扯。

    ETC的困境

    说起ETC,不管是持有赞赏态度或是批评、不满,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对它并不陌生。

    ETC又称高速公路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

    它是通过“车载电子标签 +IC卡”与ETC专用车道内的微波设备进行通讯,从而实现车辆不停车缴费的全自动收费系统。主要是通过电子标签(简称OBU)来作为记载车辆信息并和车道上安装的专用设备进行微波通讯的车载设备。

    ETC面世后,迅速解决了人工收费慢的高速公路困境,不再需要等着收费人员慢吞吞的收钱找钱,现金也不再是常年在外的车主们的“出行必备”。

    可以说ETC的使用使得我国的高速公路收费时长,得到了较为显著的缩短,也大幅降低了人工收费失误问题

    从2010年开始推广,到2017年底时就实现了全国联网。理论上ETC凭借具有的安全环保使用快捷的优点,应该会被广泛接受。

    但是实际情况是,早些年ETC渗透率一直不高。

    根据交通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在2.4亿左右,其中小型载客汽车首次突破2亿辆。其中ETC用户仅有7656万,占比仅有31.9%

    为提高ETC的渗透率,国家特地在2019年颁布了《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应用服务实施方案》,除了严格落实对ETC用户不少于5%的车辆通行费基本优惠政策外,还主张实现对通行本区域的ETC车辆无差别基本优惠。

    鼓励各地结合实际,优化完善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加大对ETC用户的优惠力度;并鼓励发行机构建立ETC用户积分机制,给予ETC客户权益专享、礼品兑换等多种形式优惠。

    希望能够确保在2019年内实现ETC使用率达到90%以上。

    可是就算政府加大了对ETC用户的优惠力度,也依旧存在着许多选择“不买账”的车主们。

    为何不买账?实在也不是因为这些ETC车主真的舍不得漂亮的收费小姐姐,着实是ETC在使用中有许多“让人心烦”的问题存在。

    首先,针对ETC的办理和使用年限上,许多地区有所限制。在办理ETC时,一些银行需要车主缴纳保障金。以北京为例,除出行银行和工商银行外,其他银行使用借记卡绑定ETC时,需冻结必需额度的保障金

    同时,安装了ETC的车主需要保证达到固定的使用年限以上,不然需要缴纳违约金。中国银行要求ETC需使用2年,不然收取400元的OBU(电子标签)设备费;出行银行限定,5年内注销ETC车载设备或解除太平洋卡ETC业务协议的,收取150元的违约金。

    其次ETC在日常使用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在对于ETC弊端的抱怨中,最常出现的一个词汇就是“盗刷”,甚至有地区爆出,有男子放在车中的ETC信用卡突然被盗刷5000多的新闻。虽然涉及的受害者不算普遍,但是还是让人感到人心惶惶,生怕哪天就轮到自己吃亏了。

    除此以外,被“蹭ETC”,被“乱扣钱”,机器故障时的“进退两难”等等,也成为大家抱怨的源头。

    要么改进要么更换,在车牌付“上线后”,ETC的困境就更加明显了。

    什么是车牌付?

    “车牌付”是在手机“扫码付”的基础上一次全新升级,用户完成绑定车牌和支付宝账户操作后,在收费站人工出口车道即可实现车牌识别快速缴费,无需再掏手机支付或支付现金,通行费从用户支付宝账户里自动扣款

    使用车牌付的方式,可是实现在前方不堵车的情况下,整个通行时间缩短至5-10秒,极大提高了通行效率。

    早在2018年时,河南省高速公路已在全国率先实现 “车牌付”全覆盖,全国各省各地区也都先后开通了“无感支付车道”,以提高出行车主的体验感。

    “无感支付”又是什么?

    车牌付技术实际就是无感支付

    指的是采用“互联网+电子支付”的方式,在车辆通过收费站时,通过高清的识牌系统,将车辆的信息(车型、车身颜色、车牌号码等)导入系统,在车辆驶离收费站时,系统获取车辆信息并且对通行费进行结算,最后通过用户绑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免密扣费”。

    由于不再需要进行支付操作,从而实现“无感支付”。

    除此外,还具有免费申请、快速开通、在线办理、无需安装等优势。只需要车主在使用前将个人微信或支付宝等支付平台与其车牌进行绑定,再开启“免密支付”的权限,就能够实现一路畅通无阻,不再需要为上高速公路而特意停车。

    在“无感支付”系统上线后,在多地都创下了“佳绩”,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了“快速通行”的快乐。

    以广东省与山东省为例,带你“云感受”车牌付的方便与快捷:广东省开通了共计2200条“无感支付”车道,平均每辆车完成缴费通过的时间小于10秒,最快可达到3秒完成支付

    在山东省境内的136个全面上线了“无感支付”的收费站的统计数据中,车主使用车牌付方式通过收费站的平均时间为16秒,使用现金或扫码支付通过收费站的时间为22秒,仅单车通行时间就缩短了6秒

    这种肉眼可见的时间缩短,让我们见识到使用“无感支付”系统的便利,但我们也并不能忽视它暂时无法解决的“弊端”。

    首先就是,如果单独使用车牌付,那将无法避免是,由于车牌无损或是其他原因导致的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

    识别率作为车牌识别系统最为重要的指标,在国际交通指标要求中,合格的车牌识别系统需要保证在24小时内,对于车牌全牌的正确识别率达到85%-95%

    冬天的风雪覆盖,夏天的蚊虫停靠,以及一年四季的泥浆污渍,或者是人为导致的车牌磨损、损坏等,都是车牌付无法解决的问题。

    辨别车牌的真实性其实也是通过单独使用车牌付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之一。

    高速路上的收费站,其实并不像各地随处可见的停车场一样:出入费用较低,逃费问题也并不严重。相反,长途高速原本就意味着较高的“过路费”,想要侥幸逃费的车辆也较多。

    于是各地都出现了故意遮挡车牌套牌假牌等问题。对于电子识别车牌技术来说,能够完全正确的识别出车牌号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哪里还能辨别出过往车辆的车牌真实性?

    于是这样就可能出现“人在家中坐,费从天上来”,真正需要支付费用的车辆早就“逃之夭夭”。

    除去对于车牌的正确识别与真实度区分的问题外,快速找到车牌所在也是车牌付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熟悉车的朋友大概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种类的车牌都挂在车的正前正后方,有一些特殊车型的车牌“藏得”十分隐秘。

    就比如大家熟知的豪车法拉利,这种“天价车”有一个特点就是“无处安放牌照”,选择用钉子钉在车身上?想着就替车主心疼,一锤子下去都是钱啊!

    那这一类车牌位置独特的车型,难不成就直接拥有“免过路费”的特权啦吗?

    再者说,如果遇到同样的号码牌,车牌付系统应该怎样辨别车主?难不成随机选择一个“幸运支付人”?

    车牌一样这件事是可能真实存在的,在不同种类的机动车上牌照时,完全有可能会拿到同样号码的牌照。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码牌》中规定,不同种类的机动车主要是通过车牌颜色来作为区分标志,黄底黑字,蓝底白字,以及最近几年新出的绿色牌照等,都代表着不同的机动车种类。

    在车主身份认证与绑定车牌时,并没有选项可以精确到自家车的车牌颜色,于是就出现了在车牌付系统的识别中,属于同一个车牌号,但是实际上是不同的几辆车

    突然被扣上百元这种冤枉事,无论是放在谁身上都会感觉“堵得慌”。

    未来谁去谁留?

    看到这里,你是否开始动摇“车牌付可能会代替ETC”的想法了?好像都有利有弊,各有短板,感觉谁都无法给大家带来百分百的完美体验,怎么办?

    那好办,那就两者并存,互补短板

    而对于当前的状况来说,车牌付更多的是作为ETC的辅助而存在的,主要运用于人工通道,在ETC收费后进行记录与核实。

    推广ETC仍然是提升高速通行效率的主要手段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ETC用户便累计达到2.04亿,单年新增ETC用户约1.27亿。截至2020年10月26日,全国高速公路ETC使用率已接近66%,其中客车ETC使用率超过70%,货车ETC使用率超过53%。

    尽管多地都已经开放“无感支付”车道,但车主在进入到高速公路时,仍需要通过领取复合通行卡的方式,以识别车辆进、出收费站信息,精确记录车辆的实际行驶路径,为跨省通行费计费、清算等提供依据。

    作为被国家投入大量物力财力的ETC,如果被全面淘汰,那将面临的是全国道路基础设施都会造成不可避免的浪费。与此同时,ETC承担的部分道路管理的工作也暂时无法找到可以接替的系统。

    当然,针对那些让使用ETC的车主感到“不舒服”的问题,国家也并未选择放手不管,相反,截至目前为止,我国31个省份市,都发布了关于ETC的未来发展规划,其中就包括了推广ETC货运、深化高速公路ETC门架应用,研究应用自由流收费技术、扩大ETC在其他领域应用;推广ETC在智慧停车城市试点等内容。

    甚至推出了ETC-x的方案,希望能实现将ETC用户转化为车路协同用户,可快速构建起一个庞大的车路协同用户生态,从而实现弱势交通参与者碰撞预警、恶劣交通环境感知预警、前方事故预警等功能。

    ETC在我国未来几年里,不仅不会面临着被全面替代,而且还将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为我国的道路收费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ETC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中对ETC的未来发展前景有着一个明确的描述:“使用ET C技术治理拥堵,未来在我国推广也有较大的可行性。其中停车场收费、加油充电支付等场景的应用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同时,我们也期待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真的能享受到“无感通行”。


    参考资料:

    1 ETC发展史
    2 ETC发展优势与弊端
    3 《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的研究与设计》 太原理工大学
    4 《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应用服务实施方案》

    万次阅读
    1449评论
    3917赞同
    收藏
    分享
    1449评论
    3917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