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宝骏,如今走到崩溃的边缘了吗?

    在线车评头像在线车评头像
    在线车评2021-11-12

    不知从何时起,宝骏从一个“神坛”的位置,跌落到现在很少有人问津的地位。作为成立第五年就实现年销售突破50万辆,第七年的销售就突破100万辆,堪称汽车界的一个神话。

    然而,昔日凭借着疯狂的销量赚的盆满钵溢,各家车企都羡慕的流下口水,而到了今天来看昔日的辉煌早已不再。2021年,三个季度才取得27万的销量,这是走到崩溃的边缘了嚒?


    曾经,它确实是一个众人仰望的王者,而如今却沦落到了青铜。

    这一切,或许宝骏自己都始料未及。

    比如当年叱咤风云的神车宝骏510,可谓是打遍同级无敌手。取得非凡的销量并非不是宝骏510有多优秀,而是得益于当时的对手实在是太差劲,当初的神车飞度GK5还未上市,同级别的东风启辰又是个"换壳品牌",所以,在当下,宝骏510绝对是消费者的不二之选。


    大势所趋,欠缺甚多的品牌影响力

    在2020年,宝骏汽车累计销量为42.2万台,相比2019年同期,其销量下滑了33.89%,相比2017年,销量更是遭到了腰斩。虽然车市寒冬以及新冠肺炎的影响很大,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原因就该为宝骏的颓势背锅。曾经如日中天的宝骏汽车,为何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下滑如此严重呢?

    其实这并不能怪消费者,主要是宝骏自上市以来都是依靠着廉价来俘获消费者的芳心,主要针对的客户群体也是二线三线城市的奋斗青年群体。随着经济的腾飞,第一批宝骏忠实亲睐额用户大部分已经腰包富余,而其它自主品牌又纷纷下调价格,再加上合资品牌也加入了这场价格争夺战。对比之下,宝骏引以为傲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

    意识到品牌影响力的问题所在,宝骏大刀阔斧的推出全新品牌+换了新的Logo欲扭转在消费者眼中的形象。

    但是根据市场的表现来看,这一切似乎都是徒劳。无论宝骏如何包装美化自己,那低端的形象早已刻入消费者的脑海,至少短时间内是很难扭转的困局。


    品牌向上,岂是一朝一夕?

    很多人认为宝骏从一开始就走了一步错棋,没能与五菱拉开间接的差距导致今天进退两难的问题。

    其实这点对于宝骏真的很冤,在五菱最火热的那几年,上汽通用五菱就推出了宝骏:宝骏定位比五菱高一些,产品线相较也更为丰富,这是上汽通用五菱向上走的第一步。只不过后来随着外部竞争的压力过大,宝骏向上挺近的脚步停留在原地而已。

    在MPV市场,宝骏的地位仅次于五菱;在SUV市场,宝骏510曾经差一点就把销冠哈弗H6拉下马,目前也是自主小型SUV市场第一名;至于在轿车市场,宝骏310还夺过小型车销量冠军......

    然而同样因为这看似繁荣的景象冲昏了宝骏的头脑,借着五菱花费多年心血打造的终端销售渠道,从城市到乡镇宝骏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富足而又惬意的生活,宝骏丝毫感受不到潜在的危机,从而让对手有机可乘,不断的挤压宝骏的市场,甚至连五菱都不放过。

    等返过神来再看,自身面临的处境日益严峻,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基于R平台的新车接二连三的上市,换上钻石车标,旨在扭转乾坤。售价上也相对提高,标榜着自己的转型。


    但是宝骏忽略了最为重要的问题,产品核心没有亮点拿什么与其它车企一较高低?

    新宝骏虽然拥有7款新车,但其核心的动力系统总共就两套,一套是1.5L自吸发动机,一套是1.5T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再看看吉利、长城等其他自主品牌,1.4T、1.5T、1.6T等动力配置络绎不绝。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新宝骏所谓的全新平台,全新布局,哪里是一个尝试高端化的自主品牌该有的样子。


    廉价的背后,质量和服务双双被批

    如果说品牌向上的战略失败,归责于环境和前期定位的问题那还有情可原,但围绕宝骏身上负面消息接二连三的爆发,让宝骏更显苍白无力。

    车评君的家乡从县城到乡下基本都是宝骏730承包着往返的线路。那40公里的距离毫不夸张的说坐如针毡,要不是我下盘比较雄厚真心镇不住后排座的芭蕾。和司机交谈的过程中了解才跑了两万多公里,全车几乎没有减震,哪哪都是异响不说变速箱的顿挫更让人头痛不已。

    当时车评君还以为是个例,后来一经查证发现投诉榜上比比皆是的案例。包括车身生锈,更是大面积的爆发,大多数的车主在维权的道路上又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无可奈何之下选择了妥协和隐忍。


    质量问题较多可以推脱到一分钱一分货的理论上,但是售后差则是宝骏自身素养的问题了吧?在去年315晚会上宝骏汽车是唯一一个登台的汽车品牌,前年汽车圈爆发的质量问题和维权案例并不少,但惟独宝骏遭到央视点名。

    至于那些出售库存车、销售不兑现承诺、出售问题车辆这又说明了宝骏品牌的责任担当让消费者倍感失望。

    在线车评认为,自主品牌向上的道路上不管是宝骏还是其它车企本身并没有错。但最起码要对得起消费者的信任,高价低配那是合资车企进入中国汽车市场之初的套路,当下再重拾起来无疑是把消费者当成傻子。而宝骏还想凭借着多生孩子好打架的理念早已过时,当价格的优势已经逐渐缩小,品牌形象更是积重难返。想要重拾民族品牌光环就应该尊重消费者的所需,产品品质才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否则其它的都是一纸空谈。

    守护·文

    .万次阅读
    206评论
    129赞同
    收藏
    分享
    206评论
    129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