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智能座舱谁是头部玩家|Tire1华丽转型

    汽车观察Autoobserver头像汽车观察Autoobserver头像
    汽车观察Autoobserver2021-07-28



    在智能座舱的风口,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科技公司如大陆、佛吉亚等Tire代表也积极从传统的动力总成、底盘、内饰、座椅供应商向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


    相比整车厂商与科技公司,传统Tire1们在智能驾舱领域有何过人之处?他们眼中的智能驾舱行业前景如何?未来又将如何布局?《汽车观察》与大陆集团人机界面事业部中国区负责人华兰超、佛吉亚未来座舱中国业务负责人王佳栋进行了探讨。


    智能座舱为何吃香?


    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正在重塑百年汽车业的新格局,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将围绕数字化座舱与电动汽车、自动驾驶三大主要维度展开,其中智能座舱的发展潜力之大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ICVTank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规模为330亿美元,2019年全球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0.3%至364亿美元,2020年再次增长至396亿美元左右。


    佛吉亚未来座舱中国业务负责人王佳栋


    对于智能座舱强势崛起的原因,王佳栋认为主要有四方面。其一,对比其他技术领域,智能座舱适用范围更广,从高端车到中低端车、从新能源到燃油车、从前装到后装都可以全面覆盖;其二,对比目前自动驾驶技术仍然主要应用在高架、高速等场合,智能座舱的用户使用频率更高;其三,入门门槛相对较低,部分玩家来自于原来的后端市场供应商;流量、生态效益显著,尤其是智能座舱中的智能网联产品可以带来直接的用户流量。


    大陆集团人机界面事业部中国区负责人华兰超


    华兰超则将其解释为汽车社会发展过程中顺其自然的必然结果:“传统汽车的用户体验主要来自于其动力性,舒适性,但随着汽车的发展,很大一部分用户体验将来自于智能座舱。而随着数字化和物联网的发展和成熟,汽车成为万物互联中的一个节点和终端,座舱的智能化成为汽车的一个基本需求。与此同时,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转型,电动化和自动驾驶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智能座舱的加速发展。”


    “未来消费者在选择汽车时,主要的关注点不再是曾经的汽车动力,而更多的是用户体验:安全、智能、便捷、舒适,以及人车互动及服务的持续更新。”华兰超称,目前智能座舱已经在整车中扮演起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体现和承载用户体验的关键载体,是品牌吸引消费者、增加用户忠诚度与黏性的重要一环,同时也能为整车企业与其生态伙伴带来全新的盈利模式。


    大陆:软硬兼施


    热土肥沃,但Tire1并非是热土中唯一的耕耘者。在机械座舱时代,掌握丰厚技术底蕴的Tire1挑起了大梁,但在智能座舱时代,芯片、算法、传感器、智能交互、显示技术、中央控制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在与整车厂商、科技公司的同台竞技中保持优势成为了大陆、佛吉亚等传统供应商必须考虑的问题。


    “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不断朝着基于服务型架构的转型,产品的软件和硬件将不断解耦。”华兰超举例道,“智能座舱内的硬件和软件,就好比房子的装修。硬件是房子的硬装部分,软件是软装部分。对于传统Tire1而言,硬件和关乎安全的软件都是优势所在。”


    大陆集团为未来驾驶舱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以大陆集团为例,在硬件技术层面上,其有着丰富的积累:大陆集团有近120年的仪表研发和生产经验;在信息娱乐系统、显示屏、抬头显示器、空调控制器等座舱产品都有数十年的经验积累;并且正在不断推出座舱内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大陆集团也在不断提升软件及系统研发实力:2021年7月,大陆集团宣布在重庆成立中国软件与系统研发中心。大陆集团中国软件与系统研发中心将关注智能网联汽车的软件开发,并进一步推动电子电气架构(E/E架构)向集成式架构的转变。


    未来智能座舱的核心技术包括显示技术、车内感知技术、智能交互技术、人工智能、声音解决方案、智能座舱中央控制等,据介绍,在这六大核心领域,大陆集团均有布局,且实力强劲。在显示技术上,大陆集团具有仪表、中控台、曲面屏、3D屏、OLED屏、智能表面、抬头显示器(挡风玻璃抬头显示器、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器)等多种解决方案;在车内感知层面,座舱检测、车内摄像头等均有涉及;智能交互技术上,语音交互、手势识别、人脸识别、触控反馈等应有尽有;人工智能、声音解决方案和智能座舱中央控制等领域,大陆集团的语音交互、人脸识别、无音箱音响系统、驾驶舱高性能计算单元也值得一提。


    “近120年的仪表研发与生产经验使得大陆集团升级为了仪表与显示屏技术的引领者,而大陆人机界面事业部的产品线也几乎覆盖了智能座舱内的所有产品。与此同时,大陆集团拥有全球的研发团队以及本地化解决方案服务的客户遍布全球各个市场,客户的多样性赋予了我们丰富的经验。再加之强大的集成能力,可以说我们是一个实力型的全能选手。”华兰超总结道。


    佛吉亚:超强集成能力


    在王佳栋看来,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传统Tire1、科技公司四方势力在智能驾舱领域的打法各有不同。传统车企有资金或集团内供应商资源的优势,有条件的还能选择自研路线,例如吉利、长城、上汽等;造车新势力可以依托互联网基础开发优秀的用户交互界面,而由成熟供应商提供智能座舱方案;Tire1以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等整合的软硬件产品为基础,拓展其他业务模式,例如软件解决方案;科技公司则按照自己情况以软件或硬件的一端为基础,在另一端协同发力。


    相比之下,Tire1的优势主要在于强大的集成能力和为不同客户定制化的能力,但最底层的芯片和最上层的APP还是主要通过外部获得。


    智能化、沉浸式的佛吉亚智· 臻座舱


    王佳栋提到的佛吉亚所具备的集成能力,在佛吉亚于2021年上海车展期间展出的智∙臻座舱上得到了充分体现。该座舱整合了佛吉亚座椅系统、内饰系统、歌乐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的最新科技,在个性化车内体验、智能化驾驶环境、沉浸式娱乐系统三方面表现卓群。


    当用户步入座舱,欢迎模式即刻开启,通过嵌于座椅和门板的动态灯光效果及贯穿式座舱显示屏为用户带来宾至如归的体验。座舱内的IRYStec显示增强可根据驾驶员的视野和环境光线对显示屏进行个性化调节。


    佛吉亚的高端座舱域控制器提供可量产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通过前后排“五屏联动”,简化了驾驶员与乘客和车辆之间的交互方式。座舱内整合了车载摄像头与雷达,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实时监测,并联动座舱内的电子通风系统和座椅声光交互。“光影炫动座椅LUMI”则营造出别具一格的光影内饰风格。


    直到走出座舱,佛吉亚还设计了一套整合灯光和语音信息的程序与用户告别。如果有任何物品或任何人被遗留在车内,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车载监控系统可以提醒已离开的车主及时检查车辆。


    “作为业内少数几家能够提供整套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之一,佛吉亚智能座舱方案包含打开车门后目光所及的整体空间,包括座舱域控制器、前后排多屏互动、零重力座椅、氛围灯、电子出风口等。在用户能够接触到的软件方面,例如IRYStec显示增强、主动降噪等,佛吉亚也有所布局。”王佳栋称,“换句话说,我们既可以提供硬件,同时也可以提供硬件+软件+服务的全域方案,我们对自身的定位不单是一个传统的零部件供应商,而更是一个智能座舱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市场潜力与技术畅想


    从长远看,智能座舱的市场潜力究竟有多大?王佳栋预测,到2030年将超过80亿欧元,尤其是包括座椅、内饰和汽车电子在内的广义智能座舱,拥有无限的发展前景。


    华兰超则认为,随着智能座舱的不断发展,未来智能化相关的产品将大幅度增长,其中驾驶舱高性能计算单元将是未来智能座舱最大的增长点。预计到2025年,驾驶舱高性能计算单元在中国市场的规模将是2021年的3倍。


    AI等新技术接踵而至,汽车的定义正在不断被刷新,两位Tire1代表同样从技术角度分享了各自对于智能座舱产业的展望。华兰超畅想道,未来汽车将成为智能生活的第三空间,而智能座舱将是第三空间的主要载体,将是万物互联的一个重要节点。数字化与沉浸式用户体验将成为未来智能座舱技术的主要趋势。



    未来车内将有若干个显示屏由一个中央控制器(比如大陆集团的高性能计算单元)做无缝的协调。这样,可以在车内的所有显示器和其他设备上实现一致的视觉和交互设计,可以是触摸、手势、语音或任何其他类型的交互。与此同时,车内的用户体验也将是沉浸式的。例如,大陆集团在2021年上海车展期间展示的裸眼3D显示技术,就可以为用户带来沉浸式的体验。该技术无需眼镜或眼睛跟踪,能够为所有车内驾乘人员提供裸眼3D效果。通过手势或触摸触觉反馈,可与从屏幕中弹出的全息3D元件进行交互。


    王佳栋则认为,未来的智能驾舱必定是多模态交互、多感官融合的模样,触觉、视觉、听觉、嗅觉等都将综合运用到车内系统,同时,车辆在AI技术的加持下将具备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能够做到真正的“善解人意”。而这,也正是佛吉亚正为之努力的目标。


    上半年,全球范围内的芯片短缺给汽车行业按下了暂停键,这一影响也蔓延到了智能座舱领域。在王佳栋看来,短期的供应短期确实对产销造成了不利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却加深了大家对于芯片和半导体行业的关注和投资热情,有利于成本的下降和技术的突破。佛吉亚和其他Tier 1以及OEM一样面临芯片短缺的影响,何时能够缓解仍要视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而定。


    “技术的难题在摩尔定律面前终将得到解决,如何平衡和处理发展速度和功能安全、用户体验和驾驶安全、数据价值和隐私安全等问题,值得全行业包括监管部门和个人消费者一起来思考、实践、试错和迭代。”王佳栋表示。


    但挑战往往不会仅存于技术层面,华兰超认为,未来智能座舱生态系统的发展和融合也是一大难题:“比如目前智能手机主要的生态系统就3个:苹果、安卓、鸿蒙。但目前座舱的生态系统非常多元化,如阿里生态、鸿蒙生态、百度生态、腾讯生态、QNX生态、安卓生态、AGL生态等等。如何跨生态的互联互通,是未来有待解决的难题。”


    也正因为如此,大陆、佛吉亚均在加强与不同领域的生态伙伴的合作。目前,大陆正积极与国内的互联网企业、芯片制造车、通讯服务公司、软件科技公司、高校及研究院所开展合作,以整合资源,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大手笔收购电子、软件类企业也已经成为佛吉亚的日常,自2017年以来,佛吉亚先后收购或控股了好帮手、歌乐、SAS、IRYStec Software Inc.等7家企业的股权,同时也积极与Parrot、采埃孚、马勒、微软、地平线等跨界合作。


    “在智能座舱领域,目前市面上没有任何一家能够覆盖整条价值链。无论是百年企业还是初创公司,都需要合纵连横、互相赋能,最大化提升自我。”王佳栋称。


    华兰超对此表示赞同:“目前智能座舱市场发展很快,竞争也非常激烈,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有来自传统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国内零部件企业,以及新入局的来自消费领域和互联网的企业。我们相信这样的竞争会加速整个市场的快速发展。同时,其复杂程度,所需要的投入,是超过众多参与者的想象的。”

    次阅读
    2评论
    11赞同
    收藏
    分享
    2评论
    1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