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长续航不应成为车企追逐的唯一要点

    连线新能源头像连线新能源头像
    连线新能源2021-01-29

    1月9日,蔚来发布ET7,续航超1000km;1月13日,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打造的智己汽车,发布智能纯电轿车和智能纯电SUV,支持近1000km续航;1月15日,广汽埃安发布预告称即将推出的新电池可以提供1000公里续航。

    续航里程一直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及消费者重要关注点之一,从2020车企陆续推出700km续航新车型到2021年初车企竞相追逐的1000km续航,续航千里的新能源汽车能够安抚消费者的里程焦虑吗?

    千里续航量产时代已然来临?

    根据三家车企公布的信息,搭载150kWh的“固态电池”的蔚来ET7于2022年第四季度交付;搭载了上汽与宁德时代共同开发的掺硅补锂电池的智己汽车新车型于2021年底上市;搭载石墨烯基电池的广汽埃安新车型 “不用等到明年”。

    此前,蔚来汽车官方表示,2022年量产的固态电池,准确来说是“半固态电池”。其实,对于能量密度能够达到400—500Wh/kg的固态电池,业内普遍认为其商业化进程在2025—2030年。掺硅补锂电池,则是指在锂电池的负极掺硅补锂,以提升能量密度及循环寿命。硅负极可以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但应用难度比较大。

    1 月 16 日,在中国电动车百人会论坛(2021)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个车能跑 1000 公里,几分钟能充满电,还很安全,成本又很低。以目前的技术来讲,他一定是骗子。”

    依照目前的电池技术,要想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至千里,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多装电池。装载过多电池会使得车体重量增加,会导致车辆整体耗能和碳排放更高。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表示续航里程与电动车是否环保有着密切联系,长续航里程电动汽车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其研究显示,续航里程200公里的电动车合计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比传统汽油车低约28%,略低于深度混合动力汽车;续航里程300公里的电动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比中续驶里程(200公里)电动汽车高出约12%。

    除却环保方面可能不达标外,续航千里的电动汽车身价将会上涨。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表示“1000公里续航里程,此类电池成本是非常高的,电池体积也会更大,需要采用极轻量化的车身材料来减轻整车重量,价格成本就会越来越高昂”。冯思翰认为,无论从电池原材料开采、开发制造成本,还是环保性上来考虑,1000公里续航都背离了电动车普及的初衷。

    续航焦虑不仅意在续航

    根据现阶段对消费者的研究,目前的私人出行有90%的人在100公里以内。国家电动乘用车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王秉刚表示充电便利就能解决大多数人的里程焦虑,长续航并非刚需。

    中国公安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492万辆,接近指导意见中的销量预期,而充电桩的建设却远远落后。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充电桩运营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1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公共+私人)累计数量为168.1万台,同比增加37.9%。车桩比距离国务院印发的《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中的1:1有较大差距。

    续航焦虑的本质实际上是补能焦虑,提高续航只是一种缓解焦虑的手段。在当下电动汽车续航非常接近燃油车水平的情况下,盲目追逐虚高的续航里程,不如各方筹措解决用户的充电问题。

    2020年10月份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对充电基础设施已有明确指导:要以构建慢充普遍覆盖、快充(换电)网络化部署来满足不同充电需求的立体充电体系为目标,实现充电设施网络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协调发展局面。到2035年,建成慢充桩端口达1.5亿端以上(含自由桩及充电桩),公共快充端口(含专用车领域)146万端,支撑1.5亿辆以上车辆充电运行,同时实现城市出租车、网约车共享换电模式的大规模应用。

    落实续航里程更为关键

    相比于里程焦虑、充电焦虑,实际续航里程缩水也是当下新能源汽车车主用车体验中的痛点。这一现象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随着车辆运行里程数及充放电次数增加,电池衰减随之而来。此外,用户的驾驶习惯、季节、路况等诸多因素影响着续航里程。低温环境下,电动车的续航里程下降尤为明显。

    除了动力电池本身特性及工作温度不确定外,实际续航与车企宣传落差较大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车企公布的NEDC续航数据是根据国家标准GB/T 18386-2017《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航里程试验办法》,在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测试得出。该标准中的NEDC工况测试和等速工况测试均比用户实际用车情况更加温和、简单。

    从以往动力电池发展历程来看,电池包整包温控技术创新是确保续航里程的关键之一。目前,为了确保电动汽车的冬季续航,车企一般采用液冷技术或低温预加热等为电池包预热。比如广汽新能源的第四代电池智能温控系统通过加热器对电池进行加热;江淮iC5配备蜂窝电池技术和液冷恒温技术;由多家配套的五菱宏光MINI EV统一采用低温预加热充电技术以及电池保温功能其中包括国轩高科、华霆动力、星恒电源等多家动力电池企业。

    在财政部、工信部发布的2021年新补贴政策中,已提出将补贴标准的续航测试工况由NEDC标准(欧洲的续航测试标准,指空调,大灯,加热座椅等都关闭情况下的续航里程)改为WLTC标准(全球轻型汽车测试循环,更接近现实使用情况)。王秉刚强调,车企应尽快普及标注车辆行驶的真实数据,甚至应该分夏季和导冬季、南方和北方进行标注。

    次阅读
    2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