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捷达的全球之旅——第二代捷达的诞生

    智驾邦头像智驾邦头像
    智驾邦2020-04-29

    1993年,随着第二代高尔夫的诞生,大众集团的生产技术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一时期,机械手臂自己自动化组装技术开始被广泛运用,工厂生产线上的自动化比例提升至25%,同年12月,第二代捷达作为第二代高尔夫的三厢版本在德国沃尔夫斯堡的全新工厂投入量产,在新工厂严格的制造工艺质量标准下,二代捷达创造出行车电脑、减少行驶噪音、振动并减缓老化速度的发动机、变速箱硅胶安装支座等多项创新。1988年,一种更先进的电喷系统被装备在车身上,这就是著名的Digifant Engine Management System。

    基于第二代高尔夫的全新平台,第二代捷达变得更大、更重,乘坐空间由4人升级到5人,外形尺寸作出全方位的加大,长度增加100mm,轴距增加66mm,宽度增加53mm,悬挂结构之在一代基础上进行了轻微修改,空气动力学设计则长足进步,空气阻力系数仅为0.36,增大到470升的行李箱几乎达到了美式全尺寸轿车的标准,加时空间也增加了14%,使得第二代捷达的分级由小型紧凑型轿车一跃升级为紧凑型轿车。

    二代捷达提供同于一代的2门及4门轿车车型,全系列在外形上的改变很少,之在1988年取消了车门上的三角窗,1990年增加更大的与车身同色的保险杠和更贴地的侧裙。这是迄今为止最长的捷达车型,它用事实证明了自己是大众最成功的典型。2007年,大众公司美国分部曾发起一场寻找原厂柴油发动机行驶里程最长的大众车活动,一辆1986年款的捷达涡轮增压柴油车最终获得桂冠,它当时已经行驶了904000公里,这一惊人的历程表读数得到当地经销商的亲身验证。更令人赞叹的是,美国的冬季路况不佳,路面上常有会洒盐融雪,这捷达原车的消音器仍然保持完好!这一冠军奖杯无疑也属于二代捷达,是其引以为傲的制造工艺质量作出了最高的贡献。

    在美国国家高速事故中心的碰撞测试中,二代捷达承受时速56km/h的正面碰撞时,驾驶员及乘客的安全系数获得三星评价,创造了当时小型四门轿车型的最高成绩,只有高尔夫组织并列。

    二代捷达前期车型的收音机由于安装方式缺陷,很容易被小偷取下偷走,因此大众专门为所有车型开发了一套保护系统一旦电波被拔下,收音机会自动进入安全模式,在该模式下,如果无法输入正确密码,即使重新插电,收音机也不会工作,大大减少了车载收音机的失窃案例,不过也给不小心丢失密码的车主带来了不少麻烦。

    第二代捷达推出后广受好评,连挑剔的汽车专家们都对其精确的操控以及超越上一代车型的舒适驾驶室空间赞不绝口,只有稍显生硬的手动变速箱是最大的缺憾,前盘后鼓刹车反应灵敏,偶尔发生之制动力衰退的现象,增加了降噪设施后,汽车只有短波路面才产生较大噪音。配备了更大轮胎、更硬的减震以及密齿比手动变速箱的二代捷达顶级运动版车型(也就是GTI或者GTX车型)更得到一片褒奖,绝对达到低价宝来或者奥迪的水准。

    除德国生产基地外,这款车还在中国、尼日利亚、墨西哥、南非、美国以及前南斯拉夫等多国广泛投产。在1984年进入欧洲市场,次年打入北美市场后,第二代捷达再度蝉联最畅销欧洲车型桂冠,在其结束欧美市场的辉煌后,一举创下传奇无数。第二代捷达是大众的第二个合作伙伴——一汽大众于1991年开始在中国诞生,最初的生产方式只是简单的来件组装,1992年开始半国产化,直到1995年最终成为完全的本土化生产。

    1991年12月5日,第一辆捷达A2(第二代捷达)在一汽轿车厂组装下线,拉开中档轿车开辟中国市场的序幕。尽管国内引进的是欧洲已经陈旧的两阀门化油器轿车车款,即捷达C1,但面对当时的中国市场,技术、装备、设计工艺上都已经堪称优秀了,整体开发也已领先同行业水准。1996年,一汽大众首度升级捷达C1,将原来四档变速箱全面改换为五档变速箱,落户中国后的捷达技术改革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第二代捷达在中国市场上有两款改款车型,第一款在1998年8月份投产,外观升级借用1997年生产的第四代大众帕萨特的外观结构,它被称为捷达王,第二款改造版在2004年3月份上市,在它身上,你能明显看到大众另一款高端的车型Phaeton辉腾的影子。下一期我们把捷达每个时期的车型历史跟大家分享一下,今天的内容到此结束。

    次阅读
    5评论
    6赞同
    收藏
    分享
    5评论
    6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