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排放门丑闻:BBA三巨头竟然是队友?

    光圈车库头像光圈车库头像
    光圈车库2019-11-07

    东窗事发,“噩梦”未醒。

    自2015年9月大众集团承认“排放作弊”以来,围绕着 “排放门”的话题就从未停止。而近期,几家汽车巨头因“排放作弊”再次登上汽车圈头条,再一次让“排放门”事件回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大众:东窗事发,“噩梦”未醒

    作为整个“排放门”事件的开端,从15年至今,大众集团饱受“排放门”事件折磨,难以脱身。正可谓:自作孽,不可活。欧洲三大集团给车迷们构建的“efficiency of fun-to-drive‘clean diesel(享受高效清洁柴油带来的驾驶乐趣)”的美梦也不过是贪婪企图的谎言。

    时间拉回到2014年,在一次初衷为证明“柴油车更加环保”的排放测试中,一名叫彼得·莫克的国际清洁运输委员会欧洲常务董事意外发现柴油版帕萨特、捷达等车型所排放的有害气体要比官方宣称的多很多。

    为了探寻事情真相,莫克来到了排放法规更严苛的美国,与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的替代燃料、发动机和排放中心(以下简称“CAFEE”)合作,对上述两款车型做了一次彻底的测试。

    最终的结果令人震惊,搭载柴油发动机的2013款帕萨特排放出的氮氧化物超标5-20倍;而2012款捷达排放超标则高达15-35倍。

    拿到结果后,莫克与CAFEE立马向美国环保局(EPA)通报此事,而EPA立即着手对大众集团开展了调查,至此,轰轰烈烈的“排放门”正式拉开了帷幕。可随曾想,这部牵连数个知名车企的史诗级大片持续了5年。

    5年间,大众集团因接受处罚而交付的罚金就高达300亿欧元,高额罚金意味着大众集团64万员工两年多工作全部扑街,而这并不是终点,因为如今的大众尚未 “脱离危险”。

    事件调查不是交交罚金就能了事的,自“排放门”拉开序幕起来,大众集团前北美高管奥利弗·施密特、大众品牌前发动机开发总监沃尔夫冈·哈茨、前保时捷动力总成总监乔格·克纳;前奥迪CEO鲁伯特·施泰德等高管先后被捕,据不完全统计,涉案高管人数高达38人。这让大众一时间颜面扫地,沦为车圈的笑柄。

    为了消除“排放门”事件所带来的巨大资金及口碑影响,大众先后启用了大众集团先后启用了马修斯·穆勒、赫伯特·迪斯两位CEO,前者充当大众集团的“救火队长”前后奔波,可最终仍无法将大众集团拉出排放门泥潭,只能黯然“下课”;后者通过一系列电动化转型措施以及更换大众Logo等方式,终于让大众集团的形象勉强回归了“绿色”“清洁”。

    然而好景不长,德国检方对迪斯提起诉讼,罪名是“操纵市场”,因为在“排放门”丑闻发生后,他没能第一时间告知投资者。对待上诉指控,尽管迪斯的律师和大众集团发言人一再予以反驳,但据路透社等外媒报道,迪斯仍有可能因上述起诉而下台,因为大众集团实在是太想与排放门撇清关系了。

    戴姆勒:友好配合,坦白从宽

    继大众集团集体扑街后,戴姆勒集团也公然踩雷,陷入排放门丑闻。

    美国相关机构调查人员在奔驰柴油车上发现了一款作弊软件,这款被称为“slipguard”的作弊软件,会在柴油车行驶16英里后就关闭排放清理系统。尽管戴姆勒宣称其过滤装置能够去除95%-99%的有害氮氧化物,但在实际的道路测试中,这一数字却低至35%。

    2017年3月份,德国司法部门对戴姆勒集团涉嫌排放门事件展开了调查;5月份,该集团在德国的11处办公室遭到包括23名检察长和230名调查人员在内的调查组搜查。2017年07月19日,戴姆勒集团发布公告称将在欧洲范围内召回超过300万辆柴油车,而此次召回成本高达2.2亿欧元;2018年7月,在德国交通部的强制要求下,戴姆勒集团又召回了23.8万辆柴油车;2019年6月,德国交通部再次发文表示,由于涉嫌“尾气篡改”,戴姆勒集团必须召回在德国范围内销售的6万辆柴油车型……

    时至今日,排放门事件仍在给戴姆勒集团的财报拖后腿。仅2019年第二季度,戴姆勒集团处理“排放门”的相关成本就已经达到了26.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08.16亿元)。

    不过日前,随着德国检方下达的8.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7.93亿元)的罚单,戴姆勒集团在德国的排放门丑闻已经正式画上了句号。尽管如此,戴姆勒还有可能面临美国当局的调查,看来能不能彻底摆脱排放门,奔驰还要看美国人的脸色。

    宝马:“嘴硬”终将服软

    德国三巨头中,目前看来影响最小的就是身在慕尼黑的宝马,但这就意味着宝马是个幸运儿么?不是不是查,时候未到。

    2017年,自德国媒体《明镜》曝光了“卡特尔联盟”丑闻后,宝马矢口否认的与排放丑闻有染言论便成为谎言。

    报道称,在上世纪90年代,大众、戴姆勒和宝马等德国车企就形成了“卡特尔联盟”,意在垄断汽车行业及控制汽车产业发展进程,自然限制06至14年清洁技术发展和实施也在它们的业务范围。因此17年7月22日,对于全部涉案德国车企的调查随之展开。

    然而随着“卡特尔联盟”调查进展缓慢,宝马似乎能够全身而退,然而事与愿违,就在18年宝马召开全球年会前,德国检方对宝马位于奥地利的发动机工厂以及宝马总部进行了突袭检查,这一猝不及防的检查也成为了宝马态度“画风突变”的导火索。

    2018年5月18日,时任宝马集团董事长的科鲁格(Harald Kruger)和监事会主席雷瑟夫向股东宣读了相关声明,承认在近1.2万辆柴油车上安装了可以操控实际排放数值的非法软件。

    而根据欧洲法律,涉及类似事件的第一位承认并且协助调查的嫌疑人可能以证人身份获得免除惩罚和罚款的机会,而第二位承认并协助者可能获得最高 50% 的处罚豁免。作为“卡斯尔联盟”的三名主谋,奔驰和大众先后反水,分别得到了赦免和50%赦免的“优待”。

    然而“嘴硬”的宝马虽然至今仍无任何消息,但依照上述法律,宝马可能面临着更为严重的处罚,据外媒报道,该损失将达到3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499.38亿元),和大众彼此彼此。

    FCA: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惨遭“排放门”事件缠身的车企可并非德国三巨头,自2017年起,FCA也遭到了美国相关机构的起诉。EPA等机构指责FCA在超过10万辆Ram 1500和Jeep大切诺基上安装“作弊软件”,对于上述指控,FCA拒不承认。

    FCA首席执行官的马尔乔内表示,美国环保署关于FCA尾气排放的问题与德国大众没有可比性。公司并未在柴油车尾气排放上造假,并拒绝将FCA与大众作对比。然而FCA依旧上缴了近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57亿元)民事罚款以达成和解。

    这波令人匪夷所思的操作,更像是做亏心事后封口费。但EPA并不买账,前美国监管机构已经向FCA的一名高级经理埃马努埃勒·帕尔马(Emanuele Palma)提出诉讼,指控他在柴油排放问题上对监管机构撒谎。

    此后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更是对其进行了逮捕,负责该事件的FBI特工史蒂文在声明中表示:“这起案件向所有人释放出一个信号,那就是试图绕过美国的排放测试,欺骗美国人民,将会造成严重后果。”等待FCA的处罚恐怕不止4亿美金这么简单。

    追溯“排放门事件”始末,无非是大厂对于利益的贪婪,甚至在利益面前,如此知名的车企都选择蒙蔽自己的双眼,甚至构建一个联盟体系以求利益上的“共赢”。表面给车迷展现了一个美好、环保的未来世界,实质仅仅是满足自己私利的幌子。一旦谎言说出,就要用无数的谎言去圆,然而纸永远包不住火,谎言终将被戳穿,不知面对法律物质和精神双重制裁后,这些车企能否对于自己投机取巧,目光短浅的行为有所悔悟。



    次阅读
    26评论
    16赞同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