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货比货得扔?凯迪拉克ATS-L中美综合对比

    云生说车头像云生说车头像
    云生说车2019-08-13

    动力系统、安全配置、便利性配置均与美版相近,实际售价远低于美版,凯迪拉克ATS-L中美综合对比。

    2014年,笔者开始了货比货系列的第一季,将中美同款车型在价格和配置上进行了对比分析,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转眼间已经到了2019年,在这5年里,中国自主品牌发展壮大,新能源车型和新的传统动力车型大量上市。与此同时,大部分中国消费者对于汽车的认识,却仍然停留在“外观、品牌和口碑”上,对关系到消费者自身和家人的“安全配置”仍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还不会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车型。

    为了让广大消费者能够从自己的需求出发,购买到安全合格、配置便利、适合自己的车型,笔者准备开始“中美对比系列”的第二季,将新上市的主要车型进行综合对比,用具体的数据向国内消费者展示,自己目标车型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以及自己中意的品牌是否真的像口碑传颂的那样好。

    2018年凯迪拉克公司宣布在美停产并退市凯迪拉克ATS系列sedans车型(轿车),但ATS coupe车型依然在售。所以此次对比的是2019款美版ATS coupe和国内的2017款ATS-L。美版凯迪拉克ATS共有以下4款车型,其中前三款除了后驱车型还有4驱车型。而国内版在售的2017款ATS-L共有5款车型。

    美版外观和内饰

    国内版外观和内饰

    为了让读者更加深入了解ATS(L)在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的配置差异,我们选取3个配置(上表灰色部分)作为详细对比:

    美版STANDARD与国内版28T技术型参数对比见下表:

    美版LUXURY与国内版28T时尚型参数对比见下表:

    美版PREMIUM PERFORMANCE与国内版28T领先型参数对比见下表:

    参数差异汇总表:

    差异简评:

    1. 从价格看,国内版ATS-L的指导价远低于美版折算价,溢价率-5%-23%,考虑到国内ATS-L在国内“骨折”一般的优惠力度,国内版ATS-L售价十分实惠。

    2. 质保方面,国内版在质保里程上优于美版,时间上少于美版。国内版质保政策更加适合商业用途。

    3. 车身及底盘方面,国内版车身轴距长84mm,车重较美版重48kg。除顶配车型外,其余车型轮毂比美版小了1寸,不是很符合国人“以大为美”的购车观。

    4. 动力方面,美版采用了2.0T+8AT和3.6L+8AT两种动力总成,有后驱、四驱车型可选。国内版仅有2.0T+8AT后驱车型。凯迪拉克在国内市场取消3.6L发动机,较好的适应了国内的消费税政策,属于合理的调整。而且2.0T发动机和3.6L发动机的扭矩输出基本相同(均为400NM级),更加适合国内“市区为主、高速限速”的用车情况。但是国内简配四驱底盘,消费者无法体验到四驱车型到来的驾驶稳定性,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5. 安全方面,ATS-L配置远超及格线,顶配及次顶配车型气囊全部配齐,而且相对美版增配了后排侧气囊,非常值得肯定。由于此次对比的PREMIUM PERFORMANCE并非美版最顶配车型,所以在对比表中国内顶配车型较其增配了主动刹车,实际上,美版顶配车型配备有主动刹车系统。

    6. 便利方面,国内版入门配置增配了天窗、座椅加热,简配了扬声器数量,其他车型配置有增有减,比较接近。

    国内自2017款ATS-L上市以来,并未进行大的升级,所以此次对比是2019美版ATS coupe和2017国内版ATS-L,可能你会认为国内2017款车型已经老旧,但作为后驱豪华品牌中型车,ATS-L凭借较为务实的定价和后期的大幅优惠力度在近两年取得了较为可观的销量。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看出,ATS-L在动力、安全配置和便利性配置上均与美版相近,部分车型安全配置还有增配,考虑到其优惠的售价,虽然产品即将被更新换代,但是笔者认为这是一款非常实惠的产品。但是考虑到中美贸易战的影响,笔者无法对凯迪拉克给出推荐的评价,并建议各位消费者选择其他非美系品牌的同类车型。

    购车建议:

    购车建议分为:不推荐——可以购买——推荐购买——强烈推荐四个级别。

    附录一:本系列文章的意义

    中美对比系列文章,对比的不是中国政府比美国政府的税率高多少,比的不是中国老百姓比美国老百姓收入少多少,比的是厂家在中国卖一辆车比在美国卖一辆车多挣了多少钱。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略低于美国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在同样的税率下,为什么国内的汽车指导价竟然高于美版?答案就是部分外国厂商通过“品牌影响力”、通过“国内消费者的盲目信任”、通过“简配加价”的办法,在中国这个汽车消费观尚不成熟的市场获取了额外的利润。本系列文章意义就是要把企业的这种行为揭露出来,让更多的消费者看到国内车价高企的表面之下,部分外国车企的“吃相”是多么的难看。

    附录二:国内汽车相关税费包括:

    1. 关税(仅对应进口车),目前为15%,由于中美贸易战影响,美版进口车关税将会增加到40%。

    2. 消费税。与排量绑定,排量<1L=1%;排量<1.5L=3%;排量<2L=5%;排量<2.5L=9%;排量<3L=12%;排量<4L=25%;排量>4L=40%。

    3. 增值税。固定税率13%。

    4. 本文中,美版车型“税后价格”,指的是“美版车型厂家指导价+国内关税+国内汽车消费税+国内增值税”(不包括购置税)。如此计算的原因在于:美版车型厂家指导价,已经包括“生产商利润”、“经销商利润”这两块。国内厂家指导价,则包括“生产商利润”、“经销商利润”、“国内税费”这三块。两者相比,国内多了“国内税费”这一块。考虑到“国内税费”是硬成本,不会成为经销商的利润,因此,本系列文章中,所有的美版车型价格,都增加了国内的税费。美版车型“税后价格”如果比国内指导价高,那么说明经销商获得了超额的利润;反之,如果美版车型“折算后价格”如果比国内指导价差距不大,则说明经销商比较厚道。至于购置税,由于美国买车以后,也要支付车款10%左右的增值税,与国内10%的车辆购置税基本相同,因此两者相抵,就不再计算了。

    笔者已经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云生说车”,欢迎关注。

    次阅读
    46评论
    18赞同
    收藏
    分享
    46评论
    18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