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雷军要成为“雷斯克”,还差最后关键一步

    自从小米汽车SU7发布以来,它就成为了顶流,线上线下全是它。

    当然“车红也是非多”,伴随着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大爆的订单,各种负面也是扑面而来,被各种放大,真假难料。

    什么订金不退,座椅磨损、刹车盘卡石子,趴窝,线束铜改铝等等,可以说从来没有一款电动车像SU7一样,刚出来就被这么多人针对的。

    但实话实说,针对越多,越说明SU7的可怕和流量高,但这背后也说明,不管其它友商怎么吐槽,甚至一些米黑怎么黑,小米汽车成功是必然的。

    不过,虽然小米汽车成功是必然的,但小米汽车成为特斯拉这样的顶级汽车企业,雷军要成为“雷斯克”,还差关键一步要走。

    这关键一步,其实就是“产能地狱”,这个问题,特斯拉、蔚小理等都曾经历过。

    目前小米的交车周期有多吓人,SU7标准版交车周期24-27周。SU7 Pro交车周期25-28周。SU7 MAX交车周期29-32周。

    也就是说你现在订车并锁定订单,最快6个月,最慢8个月交车。这样的情况之下,试问有谁会愿意买车?

    要知道电车的更新换代非常快,6个月时间,说不定下一款车型都发布了,到时候各种技术又全部升级了,类似于手机一样,一旦新机型推出,老机型就得降价促销,6个月后老车型还有没有竞争力,又有谁清楚呢,很多人都不太敢赌吧。

    所以目前雷军只解决了产品的问题,营销的问题。小米汽车一炮走红,产品有了,订单有了,流量也有了,但产能还没有。

    按照媒体的报道,目前小米汽车的产能规划预计只有15万辆一年,还没有全部满产,实际达到的可能在10万左右。

    而对于小米汽车而言,一年才交付10万辆车的话,肯定是亏本的,预计小米应该需要交付30万辆车一年,才能够盈利,然后再提高交付量,通过规模化,来降低成本,然后才能赚钱。

    所以从0到10万,再从10万到30万,都还只是起步,雷军要想成为“雷斯克”,需要从产能和交付量从30万辆提升到100万辆才行,这个发展也许比0到10万更难。

    马斯克曾经说过,目前的电动车其实并没有太多所谓的核心技术,而管理供应链,如何整合全球供应链,通过规模优势将成本降下来,且降低库存周转时间,这才是电动汽车的最大核心技术和优势。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