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小米汽车的突围之道

    03-03发布于:小米SU7车友圈

    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如此内卷的背景下,小米想简单复制当年手机走高性价比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参考理想和问界的成功,小米要想在新能源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找准定位,进行错位竞争,并选准竞争对手,才有可能突围。

    目前,中低端新能源车基本上是比亚迪的天下,国产大厂长安广汽等也占有一席之地,这一市场单车利润率低,必须走量,而小米作为后来者已无任何优势,一开始走低价路线只能死路一条。中高端家庭用车市场原本有一片南海,30万以上的bba内饰陈旧,智能化水平低,舒适性差,理想和问界找准定位,在这一领域挖bba传统油车的墙脚,快速占有一席之地,小米生不逢时,目前也很难在这一领域突围。

    那么小米是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呢?也不是,抛开混动,实际上在20-30万纯电市场仍有一片潜在的市场,这个市场就是目前特斯拉所占据的,3和y每月有4万的销量。小米应该做中国的特斯拉,以特斯拉作为替代对象,利用智能化、内饰以及政策上的优势,如果能瓜分特斯拉一半的市场份额就是胜利。

    在另一篇文章中我已经提到su7的定位错误,具体该怎么做呢?给小米支几招:一是战略放弃su7,将su7对标model S,配置拉满,定价50万向上,不求卖车,而是奠定品牌调性;第二步对标model y,推出24万级性价比全面超越的suv车型,第三部对标model3,推出20万级性价比全面超越的b级轿车;在站稳脚跟的基础上向下兼容,造红米汽车占领10-20万级市场。

    作者提到的车系:


    • 认可你的看法,目前定价24.99-39.99万,我估计月销量就是1万左右,也就前两三个月高一点,看得上的人买不起,买得起的人看不上

      评论发表于03-04
    • 小米还是有机会成为中国版特斯拉的,虽然20-30万价格区间的纯电车为数不少,但比亚迪、长安甚至包括吉利都受累于品牌形象,其他的如哪吒零跑之类的品牌知名度太小。小米有广泛的知名度,而且以科技公司的形象进军造车,没有传统车企品牌的负累。

      评论发表于03-03
      • 本来市场就已经开始内卷 搞性价比了 高端? 看高合的下场 。小米不走极致性价比路线 必凉! 走极致性价比 就不知道小米的成本控制如何了 打不打得过这些老前辈 我看悬。 多的不用说 也不想为了一个汽车品牌和人争论 我就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静静的看就行了 。现在新能源市场 不缺小米一个造车的 。他凉凉了,我看戏; 他走高端成功了,我还是看戏; 如果他走极致性价比 成功了 那这个我要观察一两年, 看看后续的售后 和质量稳定性, 如果都追上它的老前辈了 我才会将它列入备选。

        评论发表于03-04
        • 兄弟,在这里讨论的人哪个不是看戏,喊高喊低都是说说而已,真正买车的人掏真金白银出去都会结合自己需求理想判断的,没那么容易被忽悠。卖得好的车都有卖得好的道理。

          回复发表于03-04
      • su7的问题在于犯了既要又要的错误,一方面想奠定高端调性,另一方面又想做年轻人的第一台车,高端配置拉满,那么价格不可能会低,轿跑的市场也有限,导致买得起的人不会买这个作为家庭用车,想买的小年轻可能又买不起。整个一低不成高不就。

        评论发表于03-03
        • 小米这款车定位确实很尴尬,如果一开始定价太低,很难立足品牌效应!定位太高就会扑街,同样也失去了品牌效应!他的目标其实应该是特斯拉的3和Y,不要管国内的其他车企!同样配置,挤占3和Y的市场,还有机会活下去,活下去有口碑才能推出第二款suv车型

          评论发表于03-23

          回复楼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