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华晨(4):华晨帝国,没有了仰融的位置,其中发生了什么故事?

    黄师傅开车beta头像黄师傅开车beta头像
    黄师傅开车beta2023-11-26

    如果故事可以重来一遍的话,仰融一定会把"下一个场景"设在大连或辽宁省的其它某个城市,而不是南方的宁波。

    一位有惊人商业天才的企业家失足于一个政商常识。仰融的故事再次证明——没有学会妥协的企业家很难在中国商界成功;没有学会"政商博弈术"的企业家甚至很难在商界立足。

    在《大败局》中,吴晓波用这样一段话为仰融的故事开篇,我想这也是他对这段往事最好的总结。以2002年为分界点,在这之前,以汽车业务为核心的华晨,上升势头几乎是一条二次函数,在这之后,一些早有征兆的隐患突然爆发,仰融亲手搭建的华晨帝国,再也没有了他的位置。这其中都发生了什么故事?

    出走海外

    故事的核心还是2002年仰融出走,但在他走后的所有故事,源头都可以追溯到1999-2001年这短短三年之中,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还是拆开说。

    一提起仰融出走的事,总有人用一种亲身经历或者高高在上口吻说“投资不过山海关”一类的屁话,但逼走仰融的,真是辽宁吗?不是。

    上期说过,最早一批中华轿车,采用的是沈阳航天三菱的发动机。在车型研发过程中,仰融顺手在清华大学搞了一个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为清华培养了不少汽车人才。

    1999年9月,第一台中华样车被送到了清华,在现场,他用三句话形容中华轿车:“开起来像宝马,坐起来像奔驰,而价格却像桑塔纳(图片|配置|询价)”。大家看着眼前的样车赞不绝口,但有个手欠的开了机舱盖,看着上面的三菱logo直叹气,这么漂亮的车,却没有自己的发动机,可惜呀。

    2000年12月中华下线时,三菱的发动机果然出现动力不足、车型不匹配的问题,且三菱拒绝更新机型。没办法,仰融只好另寻他路。好在这时他已经跟宝马搭上了关系,本想用宝马的发动机,但造价实在太高。

    宝马也是诚心要华晨这个合作伙伴,于是把自己接手后亏了6年、刚拆碎了卖掉的老宝贝罗孚介绍给了华晨。宝马方面认为,罗孚虽然是个落魄贵族,但发动机技术还是拿得出手的,给你们完全够用。

    于是2001年初,在宝马的引荐下,仰融来到英国的罗孚工厂,一见钟情。本来只想要发动机的仰融,现在看上了罗孚的全部。他觉得罗孚的车像艺术品一样,比中华还漂亮,成熟稳重、定位更高,在中华轿车迟迟不能上市的情况下,可以帮华晨快速抢占市场,而且拥有完整知识产权,对华晨的发展路线来说,这至关重要。

    罗孚缺钱,华晨缺车和技术,二者一拍即合,并开始暗中谈判。过程不细说,总之仰融的魄力让英国人心悦诚服,很快就战胜了另一个竞争对手:李书福的吉利。合作协议在2001年下半年敲定,双方合资建厂,华晨以土地、厂房等占股51%,罗孚以产品、技术和设备占股49%,考虑到罗孚当时的经营状况,华晨甚至还借给罗孚1.9亿英镑,用作国外工厂的搬迁、裁员、新车研发。

    而在具体经营上,大概有三条:一,罗孚所有产品在中国生产,允许在欧洲继续使用罗孚品牌,中国和亚太挂中华标,但同款产品中国售价不能高于欧洲;二,罗孚要帮助华晨搞发动机,并且挂中华标;三,中华要接入罗孚的零部件体系,且不接受任何附加费用。

    眼熟吗?金融操作跟9年后吉利的操作大差不差,而经营的思路跟通用汽车的全球布局完全一样。可以说这件事如果还有后续,其意义不亚于华晨在美上市。这将是第一次让国外品牌放低身份,而我们的汽车企业以拯救者的姿态加入全球合作中的典型案例,今天李书福的所有光环就都是仰融的。

    合同敲定后,仰融转身就去了宁波。为什么是宁波?

    现在普遍的说法是,宁波自身地理位置极佳。背靠汽车重镇上海,以及汽车配套产业极为发达的长三角,宁波港又是全国最好的深水港,贸易方便且发达。加上宁波为了补上重工业短板,对仰融和罗孚项目极为优待,不仅有常规的税收减免,还给了3000亩地,先用后付钱,甚至把即将建设的杭州湾大桥的投资权开放给了仰融。能拿的都拿了。

    不说商业,就算是人和人交往,人家这么有诚意,仰融稍微犹豫一下都是给脸不要脸。双方最终走到了一起。

    在仰融的规划中,宁波将成为整个华晨帝国的零部件中转基地和重要的整车生产基地,沈阳由于地理位置所限,将只保留客车生产基地的作用。而杭州湾大桥的收益,将持续为整个华晨帝国造血,很完美的计划。

    这是明线,在我看来,仰融南下的原因应该还有另外一条暗线,仰融的大哥,仰翱。此人比仰融更加神秘,早在1989年仰融发迹前,仰翱就已经在无锡创建了多家公司,仰融入局造车后,仰翱更是成立了一大堆汽车零部件企业。但不论怎么说,仰翱在江浙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对仰融也是个极大的诱惑。

    这边计划的挺好,但问题是,直到他们把事都办了才通知沈阳。这很不地道。至于宁波的所作所为,算不算是一种恶意的摘果子,立场不同看法不同,但打着市场经济旗号就是绝对正确的,那个年代的大势所趋,我不做评价。

    虽然那时还没有正式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但沈阳一直没放下跟长春争“中国底特律”的执念,罗孚项目如果落地沈阳,天平将朝着沈阳大幅度倾斜。而且仰融在金杯的所有操作,还没从下岗潮缓过来的辽宁和沈阳,力所能及范围内都是特事特办大开绿灯,提供了最大支持,仰融这一走,就像老妹跟你马上就坦诚相待了,突然说哥我得去下一个房间了,这叫什么?寸止啊,这谁能受了?

    此时的时间线已经快到2002年,仰融准备花在宁波的钱,基本都是金杯客车出的,仰融能有今天,离不开辽宁和沈阳的支持,你此时出走,是种无耻的背叛,比淘宝离开杭州更无耻的背叛。

    在2000年就有了预兆。那一年,金杯成了盈利仅次于南北大众的车企,仰融也成了沈阳的“荣誉市民”。但在年底的表彰大会上,仰融却发现少了许多人,如果那时他能反应过来,后面的许多事就不会发生,中国汽车的格局也许真的会改写。

    但那都是如果,当时首先妥协的是辽宁。他们拿出了一套极为详实,可以迅速落地的,待遇对标宁波的“大连方案”,倾其所有显示了最大的诚意。可宁波那边,地已经批下来了,仰融铁了心要走,双方开始僵持。

    到2002年初,仰融主动打破平衡,开始频繁游走于众多合资企业间,期间与英国出租车公司签了20年代理合同,跟雷诺、宝马达成了合作意向,辽宁被逼着做选择题:收拾仰融吗?要放在沈阳的宝马项目就黄了,不管他呢?拿自己的钱跑去宁波,甚至把所有业务都搬走,“中国底特律”以后再也不用想了。

    实际上到这,一切都还可以坐下来谈,因为华晨这个上百亿规模的摊子,名义上还是归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所有,性质仍然是国资控股,闹下去顶多是两个地方政府结梁子。真正让局面无法挽回的,是仰融的换股操作造成的巨额国资流失。

    3月11日,仰融通过一系列金融操作,与台湾人秦荣华一起,把上海的华晨集团更名为申华控股,细节极其复杂,咱不细说,但结果是华晨系的资产逐渐被仰融控制。

    在财政部看来,这种来回倒手吃掉国有资产的操作是不能容忍的,于是迅速把华晨的所有资产划给了辽宁省,正式定了性,仰融只是华晨系的经营者,而不是所有者。半个月后,辽宁省级工作小组进驻华晨,接管资产,并开始清洗金杯汽车董事会中的华晨系人员。

    唯一的软肋被稳准狠的抓住,4月,仰融主动找到辽宁求和,但双方不可调和的地方太多,谈判迅速破裂。仰融在宁波成立了一家公司,为罗孚项目做准备,随后又迷信的去五台山祈福,甚至称病跑到上海瑞金医院。是真的病了,有人曾经在这期间去医院探望过,说仰融呼吸困难,病容恹恹,受了很大打击。

    5月24日,《人民日报》再加一把火,用头版头条刊登:中华牌轿车,辽宁具有100%的整车知识产权。

    7天后,中华轿车出现在第16批车辆生产目录上。而此时的仰融,已经远遁美国,什么时候走的?不知道,怎么走的?不知道,躺在病床上为什么能走?不知道,谁能找到他?不知道,还回不回来?不知道。

    伴随着民间的种种猜测,6月14日,辽宁上报的结论是:仰融携5亿元潜逃;6月18日,华晨的董事会被大换血,和宝马的合资也收到了批复文件,批准建厂;6月19日,仰融迎来了他的解职通告。一个企业把创始人和灵魂赶走了,就像飞儿乐队把飞儿开了。

    身在美国的仰融大概用了三四个月时间恢复元气。10月3日,以大股东身份召开电话会议,试图罢免新任管理层,但没想到新管理层对外发表声明称:“仰融先生在本集团的管理、运作和业务的参与是微不足道的。”

    这种打脸方式谁受得了?10月14日,仰融以华博财务的名义,向北京高院起诉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侵占其“个人资产”,这当然会被驳回,案件还被发到辽宁省公安厅。4天后,辽宁省检察院以“涉嫌经济犯罪”为由,正式批捕仰融,并发出了全球通缉令。2003年1月和8月,仰融再次在百慕大和华盛顿两次起诉辽宁省政府,要求归还“个人财产”。又是两次失败后,仰融明白,事情真的无法挽回了,接下来华晨的故事中,他存在的痕迹会被彻底抹去。

    .万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