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汽车到底含不含水银?我在国标里发现了这样一条规定

    电车志头像电车志头像
    电车志2021-07-12

    汞,通称水银;金属元素,符号Hg,原子序数80;常温下是银白色液体,能溶解金、银等多种金属,形成的合金叫汞齐;汞和它的大多数化合物都有毒。

    在元素周期表上低调地存在了n年,汞估计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一夜爆红冲上热搜,连续多日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热议的对象。

    7月4日晚,一段理想汽车车主在车座缝隙发现水银色小珠子滚动的视频,将这种重金属推到了众人面前。而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亲自下场,数次态度强硬的回复,让此事迅速发酵。

    视频截图

    直到今天,这件事尚未有最终的调查结果。

    而让很多人关注,且乐此不疲讨论的其中一个问题是:汽车的生产制造,以及整车下线后的检测等各环节,到底会不会涉及到汞?

    理想汽车座椅缝隙发现汞珠

    还不太了解来龙去脉的,电车志先给大家按时间顺序进行一下简单梳理。

    4月1日,当事车主提理想ONE新车。

    5月底,车主发现副驾驶座椅下方存在疑似水银成分。

    7月4日晚,当事车主在理想汽车App上发布视频并配文:理想汽车座椅里面往外渗水银。此时,车辆行驶里程为5000公里。

    视频截图


    7月5日12:21,理想汽车回应:已第一时间展开全面调查,并强调理想ONE在各个环节均未使用汞。

    7月5日13:40,理想汽车CEO李想发文:“造谣我们用水银的人和媒体,祝你们血液里流动着汞,脑子里装满了汞。”此条微博随后删除。

    7月5日16:57,理想汽车再度回应:将配合警方及车主调查取证。

    7月6日22:12,车主发文并晒出检测报告,证明车座椅的物质是水银。

    李想在当事车主此条微博下的回应

    7月6日23:55,理想汽车回应水银检测:理想汽车不会使用水银,或存在外部投毒的犯罪嫌嫌疑。


    截至电车志发稿的最新进展:7月10日23:34,当事车主再次发布微博称,理想汽车交付之前存在漏洞,每辆新车都是车门未锁状态,任何人都可以打开。质疑是“有人报复理想汽车”,而非自己。理想汽车方面暂未公开回应。


    网友:出最终结果前别乱喷

    这事儿发展到今天,双方各持己见,相持不下。目前为止,唯一可以确认的事实是:在车主的理想汽车里发现了汞。

    “吃瓜”的网友们,也各自表达了态度鲜明的不同观点。

    汞易蒸发,怎么从提车到现在一直保持在座椅里?


    是不是当事车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某些东西损坏导致汞泄露?用这个故意黑理想的概率不高。


    提车这么久了还有(汞)这不科学,投毒的可能性比较大,自己想想是不是被什么人盯着了?


    建议报警。


    各个环节是否可能接触到汞,需要厂家配合澄清,直接开骂是不对的。


    先不站队,让子弹飞一会儿。


    等警方调查结果。在最终结果没有出来之前,不应该有人乱喷、乱戴帽子。


    汽车不可能含汞?

    7月8日,当事车主在微博上转发了其他理想车主对该事件的个人解读。

    被转发的车主提供了几条信息,其中有两条引起了关注。一条来自知乎:在测试车内密闭性的工序中,会用到水银;另一条,则是该车主想纠正的一个认识误区,“水银蒸发速度并不快”。


    那么,汽车(不管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的生产制造,以及整车下线后的检测等各环节,到底会不会用到汞?

    某自主品牌内部人士,直接向电车志表示:“应该没有的。”

    而另一位从事汽车后服务十多年的业内人士说:“据我的经验,内饰不太可能含有肉眼清晰可见的汞。”

    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电车志查询到了《汽车禁用物质要求GB/T 30512-2014)》。这是推荐性国家标准,自2014年6月开始正式实施。


    该国标的引言中写道:“本标准旨在使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和汽车进口代理商在汽车产品的研发、生产、进口、销售等环节禁止使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

    它还要求:“除规定的在一定期限内豁免的汽车零部件和材料外,汽车及其零部件产品中每一均质材料中的铅、汞、六价铬、多溴联苯(PBBs)、多溴二苯醚(PBDEs)的质量百分数不得超过0.1%,镉的质量百分数不得超过0.01%。”


    根据国标中的“豁免列表”,汞在两类零部件中的存量不受0.1%的限值限制,分别是前照灯用放电灯和仪表板显示器荧光管。而且,对汞的豁免规定没有设置期限。

    进一步翻查资料,电车志在《GB/T 30512-2014<汽车禁用物质要求>简介》“标准制定原则及依据”章节中查到:2007年,由中国汽车技术牵头组织,国内主要整车企业提供零部件材料样品、材料,对我国汽车产品有毒有害物质进行过一次摸底。当时,共调查满足要求的908个样品,包括金属样品(含镀层)296个、非金属样品612个。


    摸底调查的结果显示,调查出含汞的样品共19个,主要出现在一些非金属材料中,像是橡胶、塑料、皮革、织物和防腐涂料。“汞在欧盟指令中的限值是1000ppm,本次调查中没有出现超过此限值的样品”。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汽车质量委员会主任、《乘用车车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团体标准起草人修宇,近日在接受经济观察网采访时,刚好也提到了这份国标。“如果汽车内部完全不可能有汞的存在,为什么我们要有国标GB/T 30512-2014(《汽车禁用物质要求》)?”

    在这篇报道中,修宇向大家解释,汽车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的需求,汞会在车内多个部件中存在。他举了几个例子,挡把、皮革类的零配件,以及一些车载电器如收音机面板等。这些零部件的生产工艺过程中,都有可能导致车内有汞元素的存在,但这些一般都会在国标限值之内。

    “我相信车企不会去特意买汞,或者说在加工的过程中使用汞。但在这起事件中,有两个概念被混淆了,一是组成化合物的汞元素,还有一个就是金属汞。”修宇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

    汞的蒸发速度到底是快还是慢?

    在这起事件中,还有一个关注焦点是:汞的蒸发速度。许多网友表示,汞易蒸发,这是中学课本里的常识。

    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个误区。拿出的证据,大多是2003年发表于美国物理期刊上的一篇实验论文《一滴汞的蒸发》(the Evaporation of a Drop of Mercury),作者是Thomas G. Winter。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20℃的室温下,0.2克汞(1粒汞珠)经过2个半月,重量从0.2022g降至0.1986g。在考虑一些实际情况后(如挥发后,汞珠的直径变小,挥发面积也随之变小;再比如,灰尘附着在汞珠表面,进一步降低了蒸发速度),这粒汞珠完全蒸发完所需的时间,可能不只3年。

    当然,也有人表示,车内的温度可远不只室温的20℃,高温条件下蒸发显然会更快。

    关于汞的蒸发速度,电车志的小伙伴已经决定,做一次实验来探求真相,请静等我们的实验视频。

    这件事,你怎么看?

    次阅读
    93评论
    23赞同
    收藏
    分享
    93评论
    23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