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车展维权:特斯拉刹车失灵?引发的是对车辆数据的思考

    后街36号头像后街36号头像
    后街36号2021-04-21

    近日,上海车展期间,特斯拉车主对其车辆刹车失灵进行维权。

    维权车主也被警方进行了处理,表示将会继续维权,方式会变;特斯拉也官宣了不合理诉求不妥协的态度。

    而维权车主对特斯拉的声明,进行长文回复。

    而最终分歧大的一点是:车主因调解方仅有1家鉴定机构且不是专业鉴定机构,不同意提供的这家第三方进行技术鉴定,要求“提供车辆发生事故前半小时完整行车数据”。特斯拉则因担心数据被当事人用来炒作宣传造成不良影响,拒绝提供相关数据。、

    故而焦点可集中在车辆数据上,用户有无权限查看?还是车企刻意不提供?谁又能监管这方面数据?

    但随着事件的发酵,特斯拉于深夜发布进行道歉。

    姑且不对此事件公关情况做评论,单就对其车辆数据这块进行探讨。随着车辆智能化发展,越来越多的车上增加了诸多所谓的智能操作,比如智能驾驶、辅助驾驶等。

    众所周知,任何的一个所谓的智能操作,都有其限定条件。而软件的判定逻辑,是最初设定好的。举个例子:比如车机。

    前期开发时,会定义功能列表,对其可以实现的功能进行定义,开发,验证,确认等。但是软件是会有bug的,随着测试过程或者用户使用过程发现问题,在一定时间内,整改完成后会对其升级优化。

    这种升级,有的是售后端进行维护时,所谓的免费升级。有的直接以OTA形式进行远程升级,类似手机系统的更新。

    随着样本数量的增多,一些前期测试未发现的问题,可能随着车辆用户的增多偶发一些问题。但是按常规问题复现的操作,一般情况偶发问题,不一定能够重现。

    软件bug可以优化,也可以修改。

    而行车数据后台操作时是否存在bug,是否会修改,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一切未知,且没有专业机构参与进来。

    未知,不透明,用户能否信任是个问题。所以,没有了中间的桥梁,正常的维权没了渠道。

    因而,这也引起我们的思考,车辆智能科技发展的过程,不涉及到安全类的问题尚能忽悠用户,但涉及到用户或他人的人身安全,类似这种车辆数据的问题,是否是导致问题的根源?而它能否透明?谁来鉴定?谁来监管?

    希望车辆越来越智能科技的同时,车辆安全问题同样可以避免。

    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欢迎关注@后街36号,一起分享汽车知识,讨论汽车话题。

    次阅读
    2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2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