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用户9628569547072头像用户9628569547072头像

    用户9628569547072

    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97粉丝5关注663获赞关注

    换了增程汽车,才明白的3个真相:句句属实,字字扎心! 鹊桥不知归路 2024-05-08 22:09江西 关注 增程汽车在很多人眼中,一直是”完美的代名词“。 因为相对纯电而言,续航更优秀;相对插混来说,结构又更简单——所以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现实真有这么完美吗? 一位朋友换了增程汽车以后,才明白了3个真相,可以说是”句句属实,字字扎心“。 在没搞懂这些事情以前,最好谨慎购买。 首先,如果没有家充设施,最好别买增程汽车。 关于这一点,简直是血的教训。 大部分购买了增程汽车,很快就急于转手的车主——几乎都是倒在这个阻点面前。 因为增程的电气结构简单,耗电量较大,没有家充的情况下,充电速度会很频繁。 这可不是瞎说,以理想l7和小鹏g9为例,前者的平均电耗是后者的1.5倍,就说离谱不离谱。 这也意味着,一个标称200纯电续航的增程汽车,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只能跑150公里,有时甚至更少。 想象一下,别人纯电汽车1-2周才充一次电,你2-3天就需充电了——每次还要跑很远,这无疑是一种困扰。 此外,不仅仅是充电频率问题,增程汽车的充电效率也较低。 以理想L7为例,即使是在品牌自营的充电桩上,充电功率也只有50-60kW,相较于纯电汽车平均120kW的充电功率,其差距显而易见。 如果是在超级充电桩上,这种差异更为明显。 因为配备800V高压系统的纯电汽车,通常只需20分钟便可充电完成;而增程汽车,则需要1小时的样子。 综合这些情况来看,在没有家充的情况下,购入增程汽车,往往会后悔。 02 少跑长途别买。 毕竟,“增程增程”,它的存在价值,就是为了解决纯电汽车,目前续航不足的问题。 如果长途跑的少,绝大多数情况下,你都在城市转悠,那还真不如购买纯电汽车。 当然,千金“难买我高兴”,将增程当纯电使用,也不是不可以! 但这么干,真的很不划算:毕竟,长期不用增程器,这个部件的也许会老化,可靠性降低。 届时,万一出现了故障,维修起来,也会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退一万步谈,就算你运气很好,绝不至于出问题——但日常维保,也不可能放着燃油系统不管,不是吗? 所以,还是更理性一些,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况且,现在的纯电汽车,早已今非昔比:某种程度上来看,跑高速也不是难题! 以小米su7、小鹏g6、智己ls6…等车型为例,中高配的续航都超过了700公里。 就算续航打折,长途跑个450-500公里其实问题不大。 如果再去结合800v高压充电技术,往往更加轻松了:毕竟,跑个400公里,休息20分钟也很正常——此时,刚好去充个电,就可以重新出发了。 03 过于节省别买 直白地说,如果考虑购买增程汽车,经济性当然重要,但切勿过分追求节省。 毕竟,增程汽车仍需烧油,你的油箱不能仅仅作为摆设——时时刻刻的都想着充电。 虽然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理智可能会促使你认为“反正不急用车,不如再充一会电”。 但千万不要这么想,一旦养成这样的习惯,即使是在高速公路上,也会忍不住想找充电桩。 这可不是开玩笑,有时往服务区一撇:纯电动汽车并不多,反而是增程或混动车型在排队充电。 明明清楚,这类汽车的充电速度并不快,纯电续航也相对较短——依旧这么干,不是自寻烦恼吗? 说白了就是真要这么节省,就不该卖增程汽车。 因为它虽然有电车和油车的优势,但也继承两者的劣势:燃油系统和电力系统,都需要维护保养。 而且,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其故障率也高于纯油车和纯电车。 在这样的前提下,维修和维保费用,往往不会低。 因此,如果这么在意经济性,还不如继续纯油,或者直接纯电来得痛快。 大众甲壳虫 点击了解最新报价 总的来说就是,关于选用增程汽车这件事,和我们的人生很像——那即是,根本没有完美的选择。 说白了就是,巷子里的猫,很自由却没有归宿;围墙里的狗,有归宿终身都得低头。 无论选择,买车这件事,背后都会有遗憾。 所以,还是要做好取舍,搞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再去做抉择。 如此一来,自然就不会后悔了,不是吗?

    换了增程汽车,才明白的3个真相:句句属实图1换了增程汽车,才明白的3个真相:句句属实图1
    换了增程汽车,才明白的3个真相:句句属实图2换了增程汽车,才明白的3个真相:句句属实图2
    碰撞时可能引发车门解锁,特斯拉全美召回图1碰撞时可能引发车门解锁,特斯拉全美召回图1

    问界M7在山西发生事故,这在网上引起舆论风潮,我也非常关注,说点我自己的感受: 1.发生重大事故,家属非常难过,她有一些疑问,甚至有一些指责,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不应该苛责她,在这种情况下,还希望她理性的表达,这是苛求。因此即使是支持华为的花粉们,也不要过度指责受害者家属,这很容易引起对立的情绪,被人利用。相对比较公正的媒体,也不要放大家属的声音,家属在悲痛的时候,她的疑问和指责是正常的,对于事故的认定,必须是科学的检测报告。当然有新媒体想趁机搞事,也非常正常,这样的机会他们一定会抓住。 2.有人想指责华为的公关应对,以我几十年媒体经验理解,这样重大的事,不是用点公关应对技巧,做点快速反应就可以解决的。这个事故能掩盖吗?事故是什么情况,造成的原因是什么?都不够清楚,就一味的公关应对。这是对死者的轻视,也是不尊重事实。华为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帮助家属,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华为一定会面对巨大的與论冲击,那也只能自己担着。 3.有人说这说明新能源车也并不安全。我看说这句话就说明他心目中也还是认为新能源车更安全。每年中国会发生几十万起道路交通事故,会造成4~5万人死亡,可以说这样的事故是经常发生的,主要也是燃油车。智能汽车会不会做到完全避免道路交通事故?这就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只是目前我们还做不到。智能汽车要做到在设计上,在技术能力上,不断的提升安全机制,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今天一辆燃油车发生这样的交通事故,大家会习以为常,一辆智能汽车这样的情况,就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说明大家对于智能汽车的安全要求提升了,实际情况智能汽车的安全性能也是更高。 4.不管责任认定的情况如何,即使事故的责任在驾驶人,华为也会下大力气去反思问题,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比如应该不应该给车全系列安装智驾系统,有更强大的安全机制,隐形把手的设计有无必要?在发生碰撞以后开门的处理机制。有一些就可以通过软件来进行解决,这些确实没办法让研发人员先前预判,但是出现了问题就可以建立新机制解决。出现这样的重大事故令人遗憾,但是对于智能汽车这不仅仅是一次教训,也会通过这样血的教训,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最后向不发生事故的方向发展。 5.我相信有些企业或是自媒体会抓住这个机会,将其炒大。对企业而言,如果这么做,有一天也可能反噬自己,汽车这样的产品都有可能会出问题,绝不可能有任何人打包票说我永远不会出问题。对于自媒体而言,怎么表演大家都看在眼里,总有一天你会收获该收获的。

    问界M7在山西发生事故,这在网上引起舆论风潮,我也非常关注,说点我自己的感受: 1.发生重大事故,家属非常难过,她有一些疑问,甚至有一些指责,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不应该苛责她,在这种情况下,还希望她理性的表达,这是苛求。因此即使是支持华为的花粉们,也不要过度指责受害者家属,这很容易引起对立的情绪,被人利用。相对比较公正的媒体,也不要放大家属的声音,家属在悲痛的时候,她的疑问和指责是正常的,对于事故的认定,必须是科学的检测报告。当然有新媒体想趁机搞事,也非常正常,这样的机会他们一定会抓住。 2.有人想指责华为的公关应对,以我几十年媒体经验理解,这样重大的事,不是用点公关应对技巧,做点快速反应就可以解决的。这个事故能掩盖吗?事故是什么情况,造成的原因是什么?都不够清楚,就一味的公关应对。这是对死者的轻视,也是不尊重事实。华为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帮助家属,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华为一定会面对巨大的與论冲击,那也只能自己担着。 3.有人说这说明新能源车也并不安全。我看说这句话就说明他心目中也还是认为新能源车更安全。每年中国会发生几十万起道路交通事故,会造成4~5万人死亡,可以说这样的事故是经常发生的,主要也是燃油车。智能汽车会不会做到完全避免道路交通事故?这就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只是目前我们还做不到。智能汽车要做到在设计上,在技术能力上,不断的提升安全机制,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今天一辆燃油车发生这样的交通事故,大家会习以为常,一辆智能汽车这样的情况,就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说明大家对于智能汽车的安全要求提升了,实际情况智能汽车的安全性能也是更高。 4.不管责任认定的情况如何,即使事故的责任在驾驶人,华为也会下大力气去反思问题,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比如应该不应该给车全系列安装智驾系统,有更强大的安全机制,隐形把手的设计有无必要?在发生碰撞以后开门的处理机制。有一些就可以通过软件来进行解决,这些确实没办法让研发人员先前预判,但是出现了问题就可以建立新机制解决。出现这样的重大事故令人遗憾,但是对于智能汽车这不仅仅是一次教训,也会通过这样血的教训,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最后向不发生事故的方向发展。 5.我相信有些企业或是自媒体会抓住这个机会,将其炒大。对企业而言,如果这么做,有一天也可能反噬自己,汽车这样的产品都有可能会出问题,绝不可能有任何人打包票说我永远不会出问题。对于自媒体而言,怎么表演大家都看在眼里,总有一天你会收获该收获的。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