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自主品牌的发动机热效率一直在突破,自我进步还是“自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总能看到很多自主汽车品牌宣传自家的发动机热效率突破了40%、45%甚至更高,这里面究竟是真实的技术进步还是“自嗨”呢?我咨询了一个从事发动机领域多年的工程师,下面结合他的工作经验和一些行业动态,咱们简单分析一下。

    首先,从等方面的技术现状来看,技术进步是不可否认的。我们知道,目前有多种成熟的方法来提高发动机热效率。比如高压缩比、高滚流比设计、不同的循环模式、高压直喷、降低摩擦损失的手段等等,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热效率的提升。而进一步突破的方向主要在于采用低温EGR和全面电气化等新颖手段。

    另外,稀薄燃烧也是提高热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稀薄燃烧技术,可以提高比热比,充分利用不参与燃烧的气体吸热膨胀的能量,从而实现更高的热效率。不同的稀薄燃烧方式包括点火式lean稀薄、预燃烧室的lean稀薄、HCCI均质压燃下的lean稀薄等,这些技术手段都对提高热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针对一些具体的发动机,比如奇瑞和广汽等品牌的发动机,在技术指标上显示出了较高的热效率。例如,奇瑞某款发动机的热效率达到了37.1%,而广汽某款混动发动机的热效率更是高达42.1%。这些数据的出现表明,国内主机厂在提升发动机热效率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热效率的验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验证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环境条件、测试方法等。此外,验证结果也需要进行合理解读,不能一味地以绝对值来衡量发动机的性能。所以,在评价时我们也需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不要使劲的拔高某一个参数,就类似于之前各个品牌都非常热衷于宣传的新能源百米加速一样。

    (文/淼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万次阅读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