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彭佳崎头像彭佳崎头像

    彭佳崎

    认证:坦克300车主·新提车

    简介:坦克车主

    302粉丝3关注92获赞关注
    彭佳崎视频1彭佳崎视频1

    计划买车是在一年前,学习了很多新能源汽车知识和技术原理之后,经过深入思考,最终认为增程式才是目前最实用的混动技术。 因为对驾驶没太多兴趣,买车只为了家用,并且只计划生一个娃,所以车型上瞄准的是5座中型SUV。考虑到售后和质量,最终目标是理想L6(未上市,预计价格25w左右)和深蓝S7(长安汽车子品牌)。其实零跑C11和问界M5也不错,零跑价格很美,但是没有传统车企的造车实力,目前发展也没稳定。问界的车身结构用料和智能座舱都有点无敌,但是价格有点贵,目前发展也没稳定。 S7上市后,去试驾了一次,被颜值和价格吸引了,最终决定不等理想L6了。目前S7提车一个月,开的次数不多,市内开起来真的挺舒服的,个人感觉是15-20w以内SUV的性价比之王。 讲一讲我为什么那么推崇增程式。 电车在日常使用上,优势很大,主要体现在: 1、驾驶平顺,加速快,性能强大。 2、噪音小,nvh更好,如果不开高动能回收模式,乘坐舒适度很高。 3、电费便宜,日常使用成本低; 但纯电车也存在一些痛点: 1、国家电车配套还未完全铺开,并且正常补能速度比加油慢不少,导致长途有一定续航焦虑。 2、目前电池的能量密度没有大的突破,加上要严格做好电池管理和安全防护,导致电池太重。电池大小和续航出现边际递减效应,超过70度之后,再继续增大电池,增加的成本不少,但是增加的续航很少。 3、低温电池衰减,导致实际续航打折严重。 增程式汽车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 1、长途补能直接加油,没有续航焦虑 2、增程器、发电机、油箱都需要占据车辆空间,给电池留下的空间不是很足。塞下个中等大小的电池刚刚好,市区日常通勤也够用了。 1L油重量是0.8kg,经过增程器转化,能发电3~3.5度。如果把汽油看作液态电池,这个能量密度太强了。要知道1度电对应的锂电池重量接近7kg。一个45L的油箱加满油,相当于携带了140多度电,而重量只有不到40kg(严格来讲,要加上增程器+发电机+油箱重量,大概240kg)。如果是140多度电的锂电池,重量是1000kg左右。 3、低温电池衰减,是电池的化学特性。但增程车发出来的电是直接驱动电机让车辆行驶,只有多余的电量会充入电池。所以低温环境对增程车的混动模式影响极其有限。 增程式享受了纯电驱驾驶质感,又解决了电车痛点,但是有几个关键点需要进一步优化。 1、增程器有噪音,需要优化。 这一点深蓝做的很好,通过一些工程手段,优化了发动机振动,同时用前机舱盖+隔音棉等手段减少噪音传播。 2、增程器热效率和功率可以进一步优化。 目前热效率最高的增程器是日产e-power的45%,深蓝的大概在40%附近,差距不算很大。考虑到增程车基本只在长途会使用油,应用场景不多,所以提高发动机热效率显得重要性不是很大,只是在宣传和营销的时候可以更有底气。 3、减小增程器体积,减小油箱体积,多一点电池容量。 增程器只是作为长途补能使用,使用场景很少,只需要保证功率>70kw,热效率>40%就行,三缸或者两缸都行,尽量减少成本和体积。 油箱能保证500km续航就行,所以有个30L就够了,这样可以减小油箱体积。电池就能够多一点空间,可以加大到300~350km左右续航(再大应该空间不太够,也会造成底部电池突出) 4、智能化不是刚需,但为了未来品牌的发展,肯定要持续投入。在真正的自动驾驶技术完善之前,智能辅助功能都不能有太高的附加值,比如问界的智驾附加值太高,整车价格对于刚需人群不够友好。

    长安UNI- V iDD预计3月上市,搭插电混合动力,预计 14万起售图1长安UNI- V iDD预计3月上市,搭插电混合动力,预计 14万起售图1
    长安UNI- V iDD预计3月上市,搭插电混合动力,预计 14万起售图2长安UNI- V iDD预计3月上市,搭插电混合动力,预计 14万起售图2
    长安UNI- V iDD预计3月上市,搭插电混合动力,预计 14万起售图3长安UNI- V iDD预计3月上市,搭插电混合动力,预计 14万起售图3
    2023-02-01
    北京越野惠州炬达店视频1北京越野惠州炬达店视频1
    2022-09-07
    睿选二手名车视频1睿选二手名车视频1
    2021-06-07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