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苏J彭于晏头像苏J彭于晏头像

    苏J彭于晏

    认证:缤智车主·车龄8年

    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9粉丝0关注37获赞关注

    新能源专属保险即将出台:电池、自燃都可保 2021年8月4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征求《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2021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1年8月13日。 这标志着,意见通过后,新能源车很快将有自己的专属条款了。 此次专属条款有4大亮点: 1、明确了什么是新能源车。 2、明确了保险责任的扩容,可更匹配新能源车的风险。 3、明确了新能源车的折旧率。 4、增加了6个新能源车特有的附加险。 什么是新能源车? 意见指出,新能源车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 保险责任有哪些扩容? 1.电动车起火保自燃 意见稿明确,被保险人或被保险新能源汽车驾驶人在使用被保险新能源汽车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含起火燃烧)造成被保险新能源汽车车身,电池及储能系统、电机及驱动系统、其他控制系统,以及其他所有出厂时的设备的直接损失,且不属于免除保险人责任的范围,保险人依照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上述使用新能源汽车的过程包括行驶、停放、充电及作业。 2.火灾事故还可限额翻倍赔付 针对新能源车特别推出有火灾事故限额翻倍险。新能源汽车因起火只是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者财产直接损毁,依法应对第三者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且不属于免除保险人责任范围的,被保险新能源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所适用的责任限额在保险单载明的基础上翻倍,分为主责任限额的2倍、3倍、4倍三档,由投保人和保险人在投保时协商确定。按照当前三责险最高1000万元的保额来计算,新能源汽车的火灾事故限额翻倍险,最高可以翻4倍,投保4千万元的保额,满足车主因火灾赔付的理赔需求。 3.电动车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也可保险 如果买了附加智能辅助驾驶软件损失补偿险,那么在主险责任范围的事情所导致的全部损失,造成智能辅助驾驶软件无法使用,保险人在保险单载明的本附加险的保险金额内计算赔偿。 翻译一下就是,如果车辆因事故导致全损,而此前车主单独购买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无法使用(车辆全损后,保险公司回收后全额理赔),也会对其进行保险赔付。具体赔付金额多少,由保险公司确定。 新能源车折旧率怎么算? 投保时被保险新能源汽车的实际价值由投保人与保险人根据投保时的新车购置价减去折旧金额后的价格协商确定或其他市场公允价值协商确定。 在折旧金额上,《征求意见稿》指出,新能源汽车的折旧按月计算,不足一个月的部分,不计折旧。 最高折旧金额不超过投保时被保险新能源汽车新车购置价的80%。折旧的计算公式为:折旧金额=新车购置价×被保险新能源汽车已使用月数×月折旧系数。 比如,9座以下客车家庭自用和非营业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折旧按照车价分为四个价格区间,分别为0-10万元、10-20万元、20-30万元、30万元以上,与之对应的折旧系数为每个月0.82%、0.77%、0.72%、0、68%。 9座以下客车家庭自用和非营业插电式混合动力与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折旧系数则不按车价区分,统一为每个月0.63%。 新能源车新增6个附加险是哪些? 1、附加外部电网故障损失险 2、附加自用充电桩损失保险 3、附加自用充电桩责任保险 4、附加智能辅助驾驶软件损失补偿险 5、附加火灾事故限额翻倍险 6、附加新能源汽车增值服务特约条款 “电池衰减”不在承保范围之内 尽管电池被纳入了承保范围,但仅限于被保险新能源汽车使用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含起火燃烧)造成的设备直接损失,电池衰减不在承保范围之内。因为电池衰减是不可逆的质量问题,而不是碰撞、意外事故等造成的损失,且一旦衰减超过80%,电池基本就报废。所以不纳入保障范畴。

    相比充电模式,换电模式对于C端用户而言,“车电分离”的销售模式能够直接降低购车门槛,即换即走的快速换电更能有效缓解续航焦虑;在电池安全性方面,“车电分离”下的电池有专人维护,电池始终处于安全状态,能够确保用户出行无忧。而对于B端用户而言,换电模式也具有成本低、坪效高、电网友好等优势。再看电池的能效和回收,电池在换电模式下的损耗程度会低于充电模式,因而能够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对于后期的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都有很大的市场价值。 基于此,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包括吉利、奥动、北汽、长安等品牌,从2021年开始加大对换电赛道的推广力度。吉利与力帆成立的合资公司则相对更加“包容”,GBRC平台(吉利换电平台架构体系,Global Battery Rapid Change),是基于底盘整体换电的平台架构,涵盖换电技术平台、车型架构平台以及大数据运营平台。GBRC平台是开放共享的,具有高模块化、高兼容性、高安全性、高智能化的技术特点。根据规划,合资公司将在2025年,建设超过5000座换电站。 近日,吉利×力帆合资公司将启动 “唤醒自由力2022”换电车系全球征名活动,此举是为了让Z世代群体定义产品,为品牌注入新鲜活力。新换电出行品牌将是吉利在智能服务领域的一次大胆尝试,相信在“智能吉利2025”战略指导下,吉利打造的换电出行必将为广大新能源汽车消费者代开全新体验。

    “充电四十分钟,排队四个小时”“充电桩数量不少,就是找不到”“充电桩全是坏的”……长期以来,新能源车主的抱怨一直不绝于耳,甚至成了普遍存在的民生问题。尽管目前新能源汽车能够达到500km以上的续航,但基础设施的短缺让很多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望而却步。 众所周知,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是新能源汽车的两大难题,特别是在各地全面入冬后,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问题会进一步加剧,充电效率也会大打折扣,直接影响C端用户的出行体验。对B端用户而言,更是直接影响到运营效率和经济收益。可以说,当前充电模式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用户对高效补能的需求。 介于充电模式存在的短板,换电则成了补能提效的新兴模式。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增加换电站等设施。2021年5月,国家能源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制定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提出加快换电模式推广应用,支持建设布局专用换电站,探索车电分离模式。。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也印发了《关于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 在政策激励下,整车企业纷纷投身电动汽车换电业务,即换即走,可解决车主换电难问题,实现车辆无间断运营。其中,以蔚来为代表的新势力,换电模式的兼容性、开放性较为局限,更倾向于“蔚来用户专享”。

    全方位“触电” ,吉利换电版图再落一子 以用户共创为理念 吉利携手力帆启动换电车系全球征名 继乘用车、商用车、出行服务之后,吉利“触电”的范围又扩大到了“换电出行”领域。日前,吉利与力帆成立的新合资公司已启动“唤醒自由力2022”换电车系全球征名活动,以用户共创理念提升用户参与感,并逐步开展包括车用电池运营、退役电池储能利用、报废电池再生处理的“车电分离”运营模式,启动在“换电出行”领域的全新布局。 “换电”作为一种重要的补能方式,早前就已得到相关政策的支持。不过在实际的市场运营中,由于换电基建、运营成本以及用户接受度等问题,导致长期以来“换电”市场都发展缓慢。而今,换电技术作为一种快速补能方式,在获得政策支持后,已经成为新能源市场的风口,一些车企已开始着手布局换电市场。 吉利作为国内较早涉足“换电”领域的车企,在“换电架构、换电站、换电车辆”领域已经拥有上千项技术专利,并参与了国家换电标准的制定。依托自身的雄厚积淀,新合资公司不仅将在2025年前陆续推出5款可换电的智能纯电产品,助推“科技换电出行品牌20万辆”销量目标的达成,也将有效解决换电运营商投资成本高、运营亏损大,以及大量C端纯电动车用户难以享受到换电出行便利的问题。 有数据显示,目前主要换电运营商换电站总量中,有一半归属于蔚来汽车;其他大部分归属于奥动新能源。可以说大部分C端用户即便有心购买换电车型,也可能面临无法享受换电服务的窘境。 新合资公司则将提供包括换电产品和换电服务在内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在产品方面,基于GBRC换电平台打造的换电车型,可适应2700~3100mm的宽泛轴距区间,覆盖轿车、SUV、MPV甚至物流车、轻卡等众多品类,完全满足网约车、私家车、出租车、物流车等不同市场的需求;在换电服务方面,吉利换电站可提供全方位充换电补能服务,高模块化、高兼容性、高智能化、高安全性和高服务能力等优势,可为大部分品牌、品类的换电车型提供服务,60秒的极速换电,也将为用户带来全新的补能体验。 根据规划,到2025年将有5000座换电站覆盖超过100个核心城市,满足100万辆车的换电需求。不难预见,其已成型的产品规划和换电运营布局,或将成为众多车企在“换电”模式下不可忽视的敌手。

    吉利×力帆合资公司成换电出行科技生态圈“新势力” 近几年,众多传统车企纷纷“触电”,战略资源逐渐偏向新能源领域。吉利作为中国汽车品牌领军者,也在纯电乘用车、商用车市场布下棋局。2021年10月31日,吉利汽车集团发布“智能吉利2025”战略及“九大龙湾行动”,明确提出:将推出全新科技新能源换电出行品牌,到2025年陆续推出5款可换电的智能纯电产品。 不难看出,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视野,已从表层的产品战略,深入到可构建起一整套生态的出行领域,并以“换电”作为纯电“新赛道”的切入点,为用户提供高效智能的出行服务,成为换电出行科技生态圈的新势力。 一直以来,“换电”作为一种重要的补能方式,早前就已得到相关政策的支持。只是由于换电车型市场保有量小、换电站投资成本高、换电服务站点分布过于集中、服务车型覆盖面小等原因,大量C端纯电动车用户难以享受到换电出行的便利。有数据显示,目前主要换电运营商换电站总量中,有一半归属于蔚来汽车;其他大部分归属于奥动新能源。可以说大部分C端用户即便有心购买换电车型,也可能面临无法享受换电服务的窘境。 针对产品、市场、效益、运营等维度的痛点、难点,吉利依托自身在“换电架构、换电站、换电车辆”领域已拥有的上千项技术专利,参与国家换电标准的制定,并提供包括车用电池运营、退役电池储能利用、报废电池再生处理的“车电分离”管理模式和生态布局在内,完善的“换电”服务解决方案。 目前,吉利已与力帆成立新的合资公司,为B端和C端用户全面运营全新的换电产品和换电服务。在产品方面,基于GBRC换电平台打造的换电车型,可适应2700~3100mm的宽泛轴距区间,覆盖轿车、SUV、MPV甚至物流车、轻卡等众多品类,完全满足网约车、私家车、出租车、物流车等不同市场的需求;在换电服务方面,吉利换电站可提供全方位充换电补能服务,高模块化、高兼容性、高智能化、高安全性和高服务能力等优势,可为大部分品牌、品类的换电车型提供服务,60秒的极速换电,也将为用户带来全新的补能体验。 根据规划,吉利高效的模块化换电站,单车极速换电仅需60秒,每天可服务1000车次。到2025年,这样的“极速换电站”将布局5000座,覆盖100个核心城市,满足100万辆车的换电需求。 日前,合资公司已启动“唤醒自由力2022”换电车系全球征名活动,以用户共创理念提升用户参与感,做好了与用户见面的准备。不难预见,其或将成为众多车企在“换电”模式下不可忽视的敌手。

    60秒极速换电是一种什么体验? 长期以来,充电效率一直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上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需求量也需要同步跟进。但现实问题是,目前我国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新能源汽车增长步伐。“一桩难求”极大影响着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信心。 为了提升新能源汽车的补能效率和用户出行体验,作为充电模式的补充,换电模式成为政策支持和市场追逐的对象。 就目前的换电市场而言,尚存保有量小、换电站投资成本高等问题,大部分运营商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加之换电服务站点分布过于集中、服务车型覆盖面小等原因,大量C端纯电动车用户难以享受到换电出行的便利。 有数据显示,目前主要换电运营商换电站总量中,有一半归属于蔚来汽车;其他大部分归属于奥动新能源。可以说大部分C端用户即便有心购买换电车型,也可能面临无法享受换电服务的窘境。 基于对现存问题的洞察和换电市场的无限潜力,吉利等国内车企纷纷加码换电商业布局。日前,吉利携手力帆科技,计划2022年推出全新换电出行品牌,并于近日启动“唤醒自由力2022”换电车系全球征名活动,以用户共创理念提升用户参与感。新品牌将致力为B端和C端用户提供换电产品和换电服务在内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不断扩充换电网络。在合资公司的规划中,到2025年将有5000座换电站覆盖超过100个核心城市,满足100万辆车的换电需求。换电站将以高模块化、高兼容性、高智能化、高安全性和高服务能力等优势,可为大部分品牌、品类的换电车型提供服务,60秒的极速换电,也将为用户带来全新的补能体验。 同时,“换电”服务也将不止于“换电”,而是囊括车用电池运营、退役电池储能利用、报废电池再生处理的“车电分离”管理模式和生态布局。 在产品端,基于GBRC换电平台打造的换电车型,可适应2700~3100mm的宽泛轴距区间,覆盖轿车、SUV、MPV甚至物流车、轻卡等众多品类,完全满足网约车、私家车、出租车、物流车等不同市场的需求。 可以预见,随着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扶持,换电模式渐渐成为新能源车企们的产品新思路。如今,吉利瞄准换电出行市场,与力帆成立合资公司,意味着吉利在换电领域落下重子。相信在“智能吉利2025”战略指导下,全新的换电出行品牌将成为换电产业的强心剂,在加速换电模式普及的同时不断提升用户多元化的出行体验。

    在对力帆科技进行一年多的重整后,吉利推动力帆科技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驶向了“快车道”,这次双方瞄准了“换电出行”领域。 日前,吉利与力帆成立的新合资公司已启动“唤醒自由力2022”换电车系全球征名活动,以用户共创理念提升用户参与感。据了解,合资公司将充分发挥吉利汽车在研发、供应链、制造、销售以及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的体系化优势和专业能力,通过打造全新换电出行品牌,加速换电网络生态的构建。 事实上,吉利在2017年便开始着手布局研发换电新能源模式和技术,在3年时间里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分析、慎重的选择技术路线。目前,吉利在“换电架构、换电站、换电车辆”领域已经拥有上千项技术专利,并参与了国家换电标准的制定。 “换电”作为一种重要的补能方式,早前就已得到相关政策的支持。不过在实际的市场运营中,由于换电基建、运营成本以及用户接受度等问题,导致长期以来“换电”市场都发展缓慢。而今,换电技术作为一种快速补能方式,在获得政策支持后,已经成为新能源市场的风口,一些车企已开始着手布局换电市场。 有数据显示,目前主要换电运营商换电站总量中,有一半归属于蔚来汽车;其他大部分归属于奥动新能源。可以说大部分C端用户即便有心购买换电车型,也可能面临无法享受换电服务的窘境。 面对换电市场这一“新能源蓝海”,吉利加速国内各大城市换电网络。携手力帆打造集换电车制造、换电站运营、换电技术研发一体的开放性换电生态。合资公司计划到2025年将有5000座换电站覆盖超过100个核心城市,满足100万辆车的换电需求。 在换电产品研发方面,基于GBRC换电平台打造的换电车型,可适应2700~3100mm的宽泛轴距区间,覆盖轿车、SUV、MPV甚至物流车、轻卡等众多品类,完全满足网约车、私家车、出租车、物流车等不同市场的需求;在换电服务方面,吉利换电站可提供全方位充换电补能服务,高模块化、高兼容性、高智能化、高安全性和高服务能力等优势,可为大部分品牌、品类的换电车型提供服务,60秒的极速换电,也将为用户带来全新的补能体验。同时,“换电”服务也将不止于“换电”,而是囊括车用电池运营、退役电池储能利用、报废电池再生处理的“车电分离”管理模式和生态布局。 日前,合资公司已启动“唤醒自由力2022”换电车系全球征名活动,以用户共创理念提升用户参与感。相信在政策的支持和新能源市场双重驱动下,吉利与力帆合力构建的全新换电生态将更好地服务用户,最大程度提振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信心。

    换电市场的一匹“黑马” !吉利携手力帆科技打造换电出行新品牌 小标题: “唤醒自由力2022”换电车系全球征名活动正式启动 去年10月,吉利汽车发布了“智能吉利2025”战略,以及全面推进“智能吉利2025”实施的“九大龙湾行动”,在未来5年战略规划中,深化智能能源、智能制造、智能服务三大智能体系成为吉利汽车的战略重心。在智能服务体系当中,换电模式的应用与推广扮演着重要“角色”。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电能补给仍然以充电为主,通过私人充电桩和公共充电桩的慢充和快充模式为车辆充电。然而受制于国内车桩数量比例不均衡,同时充电桩运营商服务能力有限,单次充电时长难以应对用户充电需求。因此,从提升补能效率来看,换电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补能方式之一。 “换电”作为一种重要的补能方式,早前就已得到相关政策的支持。不过在实际的市场运营中,由于换电基建、运营成本以及用户接受度等问题,导致长期以来“换电”市场都发展缓慢。而今,换电技术作为一种快速补能方式,在获得政策支持后,已经成为新能源市场的风口,一些车企已开始着手布局换电市场。 基于对新能源汽车“补能”模式的全面思考,吉利与力帆成立的合资公司,双方秉持优势互补、相互支持、长期合作及共同发展为原则,打造全新换电出行品牌,在换电产品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B端和C端用户提供整套解决方案。 据了解,合资公司将基于GBRC换电平台打造的换电车型,可适应2700~3100mm的宽泛轴距区间,覆盖轿车、SUV、MPV甚至物流车、轻卡等众多品类。新产品不仅面向网约车、物流车、出租车商业运营市场,未来还将依托吉利规模庞大的用户体系,向私人用车市场渗透。 在换电服务方面,合资公司到2025年将有5000座换电站覆盖超过100个核心城市,满足100万辆车的换电需求。吉利换电站可提供全方位充换电补能服务,高模块化、高兼容性、高智能化、高安全性和高服务能力等优势,可为大部分品牌、品类的换电车型提供服务,60秒的极速换电,也将为用户带来全新的补能体验。同时,“换电”服务也将不止于“换电”,而是囊括车用电池运营、退役电池储能利用、报废电池再生处理的“车电分离”管理模式和生态布局。 日前,为了深化吉利用户共创理念,合资公司已启动“唤醒自由力2022”换电车系全球征名活动,以此来提升用户对于新品牌的参与感和认知度。不难预见,换电市场的广袤空间将为合资公司带来无限机遇,通过已成型的产品规划和换电运营布局来看,吉利很可能成为换电出行市场的一批“黑马”。

    首先看衰这个点,首先就是一个伪命题,太主观了,取决于个人成长经历,历史轮回多少次,从前看衰现在利好的事情还少见么?比如10多年前的阿里,10多年前的房价,搭上任何一班车,咱们都不会在这里讨论这个问题。 真正的真知灼见,绝不在大流里。 好的,言归正传,简单谈一下仅作为一个消费者,我对换电模式的感受。首先自爆,我是一个特别容易感到焦虑的人,当我手机电量只剩20%的时候,就会开始焦虑并且自我假想,我待会不能付钱怎么办?不能导航怎么办?不能回家怎么办?各种去预判未来,想很多。 而新能源目前最让人诟病的就是续航焦虑,可以说谁能解决这个问题,谁就能在新能源市场里占据一席之地,虽然说现在的厂商都在加大续航里程,但就算加到1000km,如果不能及时充电,我该焦虑还是会焦虑。 打个比方,你开燃油车为啥不焦虑,因为你知道到处能加油,很快就能加满油,几分钟之后又是一条好汉。但你新能源说不准啊,哪有充电桩?充电桩能不能充?要充多久?都充满了未知。 所以看到换电的时候,我不能说感到了生命之光,至少觉得续航焦虑这个事儿,是在向前推进了,与其说寄希望于材料升级,让电池续航能力更强,不如说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充能的方法,这才更加现实。 换电的优点其实很明显,3-5分钟搞定充能问题,可以说是目前最接近于燃油车加油的充能方式,大多人诟病的点,在于“用新车的价格,买了个旧电池”,但大可不必担心,你能换旧的,自然也能换新的啊,而且电池既然能换,那就说明电池和车之间的价格,可以直接剥离。 要知道电池衰减是影响电动车保值率的关键因素,电池剥离后,不但不会折旧,保值率反而还上去了,咱们消费者,有些账还是得精着算。 这种操作,不止解决了因电池衰减所带来的困扰,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购车和用车成本,再加一句,如果要是真铺开了,还存在啥能源焦虑?所以我现在是希望蔚来啊,北汽啊,吉利枫叶啊,这些换电站换电车赶紧铺开,赶紧开干,早日在各地都铺满换电站。

    在未来3-5年内,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有可能出现质的进步吗? 我恰恰认为,要解决续航的焦虑,不在于续航有多长,就算你续航突破了700,突破了1000,如果能源不能及时得到补充,该焦虑依然会焦虑。 续航里程的关键,肯定在于电池方面的技术攻关突破,但是要解决续航焦虑,还是得解决充能问题。 可能有人要问,有没有续航长,而且充电还快的电池技术出现呢? 这个问题,在某次电动车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公开表示:“如果有人告诉你,这车能跑1000公里,几分钟充满电,还安全,成本又很低。以目前的技术来讲,他一定是骗子。” 事实上,锂电池技术的发展,早已进入一个相对停滞期。 那可能有人要说,既然锂电池难以突破,我们可以试试别的材料啊。是的,“固态电池”、“石墨烯”等电池新概念,也开始成为一些车企产品的卖点,频频登上各大新闻。但现阶段仍是纸上谈兵的多,车上真正实践了的少。 也有别的电池厂商接着往其他方向发力,比如宁德时代推出的钠离子,虽然目前各种声音都有,也算是一小步的尝试了。 “当前所有技术路线的终点都是材料问题,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解决电池材料的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就只能从其他方面改进,但改进终究是有极限的。”有前沿人士这么说。 所以回到现实,电池技术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下子就突破了,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不管要多久,反正这3-5年间肯定是没戏。所以与其寄希望于短时间内电池技术的突破,还不如研究一下哪一种补能方式更为合理,时间更短,效率更快,补能更加方便,这对现阶段的新能源车主是最实际,也是最容易达成的。 比如缩短快充时间,比如现在60s补能的换电模式,现在已经都着手在铺开了,办法总是会一步一步想出来的,所以就算电池没有大的突破,续航焦虑的问题也可以用别的解决方案。

    在未来,电动车充电只会比燃油车加油更方便。 毕竟我们最后是要达成全民新能源的,所谓人多力量大,或者说当一个产业即将肉眼可见的聚集众多流量,那么一切可能对这件事情产生阻碍的问题,都将不是问题,毕竟人多就意味着机会。 看看现在连美的这种电商都要下场造车了,各个资本简直跃跃欲试,都想参一脚,你说充电补能这种掐脖子的事情,能不得到攻克么。 事实上,现在众多大厂已经在发力了,先说充电,就昨天,宁德时代在发布会上,亮相了锂钠混搭电池包,这意味着15分钟充电80%,将成为可能,当然能否量产,实车实验后到底如何是后话,毕竟也是在向前垮了一步。 这个时候,可能有人就会说,电池技术要突破很难。 好的,另一种不依靠电池技术突破,来解决充能问题的方式来了,那就是换电站,我之前也在很多文章里写到过换电站的优势,虽然现在有些方面没得得到完善,但毕竟是发展初期,可以理解。 就比如蔚来公布他的换电时间是3分钟,吉利公布旗下枫叶80V的换电效率是60秒,越来越快,然后长安又说他的移动EV换电可以20秒就完成,技术在逐步的发展,但不管是多久,这个时间远低于快充的时间,甚至快过燃油车加油的时间。 现在各地铺设的换电站还不多,电池包还没有得到统一标准,但如果都得到统一标准量化,而换电站的数量在各地开花,那个时候补能真的只是分分钟的事情。 所以不管是换电站也好,新型电池也好,都在从各个角度对续航,对补能进行突破,当然也不排除未来还有更爆炸的技术出现,但不管怎样,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确定的。 未来是新能源的世界,补能充电问题都是小问题。

    如何评价新能源汽车的换电模式?以及如何看待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事实上,换电和充电的争论,由来已久。 换电支持者说:换电模式补能时间短,甚至低于燃油车的加油时间,比充电模式效率更高。同时,通过推广换电模式,还能增加更多的电池储备,平抑波峰波谷用电需求,实现电网更好运行,推动储能行业发展。 充电模支持者说:充电设备安装便利,而且成本低,在停车场、充电站均可以充电,不像换电模式只能应用在特定场景下。同时,充电接口、充电站建设等标准相继发布,电动车充电标准较为统一,更适合大面积推广。 其实以后换电是主流,还是充电是主流?争论的背后,是两种技术路线的利弊考量。事实上,换电模式并不是新兴的商业模式,10多年前国家相关部门就对此有过规划。但为什么,早就起步的换电模式,发展就一直比不过充电模式?有人说,这就是市场在用脚投票。但别忘了,市场只是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政策同样能决定一个商业模式,能走多远。 虽然从市场看来,快充模式比起换电模式的发展,一骑绝尘。不过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换电模式相较于快充模式更具有战略意义。 前段时间,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汽车行业内在换电领域的首个基础通用国家标准——《电动车换电安全要求》。这个标准规定了可换电电动车所持有的安全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将于2021年1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 这个换电标准的发布虽然在意料之外,但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补能方式无非就是充电、换电两种。无论是从充电效率还是电池寿命的角度上考虑,换电模式都是目前最接近加油效率的办法。另外,通过近几年陆续出台的新能源汽车政策也能够看得出来,国家对于换电模式明显抱有很大期望。 总结来说,虽然目前的换电模式,发展大大落后快充模式,但因为国家的引导,和如北汽、蔚来、吉利、长安、小鹏等民族企业的加入,换电模式一定会经过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迎来新的阶段。

    如何评价新能源汽车的换电模式?图1如何评价新能源汽车的换电模式?图1

    虽然在现在的新能源市场,纯电车、插混车以及轻混车型,三分天下。但是随着纯电车的电池续航能力提升,充电更快、性能更强的纯电车型,保有量逐年提升。 在国务院颁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里写到,到 2035 年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预计 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要达到新车销售总量的 20% 左右。不少车企的人大代表,也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包括 “车电分离” 的创新换电模式、发展大功率充电技术以及搭建自主全球化产业链等。由此可以看出,在新能源正式进入市场化竞争的阶段里,对新能源的扶持政策,其实并没有放松,即便补贴减少,不少用户的购买热情降低,但由于很多一线城市的限购政策,新能源汽车的总体销量,也还是在不断提高的。 而且,对于新能源车型来说,充电桩这种基础设施,是消费者是否购买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完善的配套设施,新能源技术再蓬勃发展,也很难普及。所以,我们国家也在大力推广公共和私人充电桩:从 2015 年的7 万座飙升到 2020 年的 168 万座。 同时,新能源车型的普及,还推动了整个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因为以智能化、电气化为核心卖点的新能源汽车,智能配置是大大超越燃油车的。对于不少新能源汽车用户来说,它是一辆汽,更像是一款科技产品。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在目前的新能源车市场中,消费者对于智能化的关注度高达 89%。而在新能源汽车本身的配置当中,智能驾驶配备率达到了 68%,智能座舱配备率高达 86%,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对于智能化配置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这也带动了传统燃油汽车,对于智能配置的加码,让汽车的整体研发,向着智能化急速靠拢。同时,智能化汽车的出现,也改变了车企的估值方式,对于企业来说,以纯电汽车为首的智能化汽车,将成为他们在资本市场大展拳脚的利器。 综上所诉,政策的扶持、基础建设的扩张、纯电车的智能化的倒逼能力,都决定了纯电车将会成为新能源市场的领军者。除非,氢能源能准时到来。

    未来新能源汽车究竟是谁的天下?图1未来新能源汽车究竟是谁的天下?图1

    事实上,换电和充电的争论,由来已久。 换电支持者说:换电模式补能时间短,甚至低于燃油车的加油时间,比充电模式效率更高。同时,通过推广换电模式,还能增加更多的电池储备,平抑波峰波谷用电需求,实现电网更好运行,推动储能行业发展。 充电模支持者说:充电设备安装便利,而且成本低,在停车场、充电站均可以充电,不像换电模式只能应用在特定场景下。同时,充电接口、充电站建设等标准相继发布,电动车充电标准较为统一,更适合大面积推广。 其实以后换电是主流,还是充电是主流?争论的背后,是两种技术路线的利弊考量。事实上,换电模式并不是新兴的商业模式,10多年前国家相关部门就对此有过规划。但为什么,早就起步的换电模式,发展就一直比不过充电模式?有人说,这就是市场在用脚投票。但别忘了,市场只是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政策同样能决定一个商业模式,能走多远。 虽然从市场看来,快充模式比起换电模式的发展,一骑绝尘。不过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换电模式相较于快充模式更具有战略意义。 前段时间,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汽车行业内在换电领域的首个基础通用国家标准——《电动车换电安全要求》。这个标准规定了可换电电动车所持有的安全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将于2021年1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 这个换电标准的发布虽然在意料之外,但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补能方式无非就是充电、换电两种。无论是从充电效率还是电池寿命的角度上考虑,换电模式都是目前最接近加油效率的办法。另外,通过近几年陆续出台的新能源汽车政策也能够看得出来,国家对于换电模式明显抱有很大期望。 总结来说,虽然目前的换电模式,发展大大落后快充模式,但因为国家的引导,和如北汽、蔚来、吉利、长安、小鹏等民族企业的加入,换电模式一定会经过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迎来新的阶段。

    雷雨天气下能给车辆充电吗?图1雷雨天气下能给车辆充电吗?图1

    国家进入新能源时代,你对电动车的前景怎么看? 先说我的结论:大好,向好,利好。 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我国大力发展能源,除了要完成“碳中和”这样有利于千秋万代的战略目标,还有另外的故事。 提问:我们现在鼓着劲发展新能源,这是一个工业上的问题么?不不不,这是金融问题。 故事要从美国的第N任总统——尼克松开始说起,众所周知,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黄金美元的金融系统分崩瓦解,美元失去了锚定物,华尔街开始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当时的总统尼克松,面对此情此景,一顿骚操作,卡了一个BUG,用网上一个段子来解释,大概是这样的。 尼克松这人,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个狼人。对着沙特这个石油界扛把子,软硬皆施,签了一个协议:美国为沙特提供军事保护和武器装备;沙特必须使用美元交易石油,而且多余的石油收益投资美国国债。 其他OPEC成员国一看,还有这种操作?也纷纷效仿沙特的做法。从此石油美元体系,正式成立。于是, 刚开始,美鹰还没有露出獠牙,大家相处得还算和谐,但久而久之,某些人就开始坐不住了,要搞事情了。最近美国通过石油,无限透支美元,搞得各国怨声载道,敢怒不敢言,毕竟在石油美元的体系下,全世界所有国家的石油交易,都和美元强行捆绑,让你走都走不脱。 那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就由着人家甩流氓?俗话说时势造英雄,我兔在此刻站了出来,为什么说中国人聪明呢,绝不像其他国家一样,和美元硬碰硬,而是掉头直捣黄龙:“听说你玩石油美元啊?我不搞你,我搞石油。”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能源能取代石油?——电! 朋友们,这是场大棋啊。所以,中国从十年前就开始慢慢布局,用电的方式,慢慢降低石油在全球的影响力。不管是大力发展的光伏产业,还是近几年研发出输电黑科技——特高压技术,甚至于现在的新能源汽车,都是咱们的利器之一。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世界性生产销售国,我们现在已经迎来了转弯超车的机会,也倒逼了各个西方发达国家,调整了新能源汽车的研产销权重。真等到全民新能源的时代,你说石油的重要性,还会有以前那么重要么? 那么回到问题本身,电动车的前景自然不言而喻,否则不会有这么多的企业纷纷下海造车,连一些电器企业也开始跟风。 虽然现在的电动车发展也确实存在着局限,比如充电问题,续航问题。但是嘛,有多少种困难,就有多少种解法,比如蔚来汽车和吉利旗下的枫叶汽车,就开始以“换电”的模式,去解决充能这一方面的问题,换电顾名思义,就跟咱们当年换手机电池的概念一样,这样的做法,大大解决了车的续航焦虑,也降低了车的售价。 充电慢充电难,那咱们也可以换一种思维,困难是有的,挑战是有的,前途也总是光明的。

    其实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和换电的争论从未断过,“存在即合理”所以我先不说谁好谁坏,毕竟充电和换电都是目前车企采用的两种补能方式。不过随着《关于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这一政策的出台,我对于换电模式真的是直接路转粉。 以下是我对换电模式绝对看好的原因: 1.可以解决私家车充电的问题 中国14亿人口中,拥有私家车位的,毕竟占到少数。一种情况是,车位买不起或者无法买——特定于大城市的“X飘”和租房一族。第二种情况是,买不到——根据《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的20年数据显示,全国车位缺口已达8000万个。没有私家车位,也就不可能安装家用充电桩,这是对新能源推广极为不友好的。换电模式,能极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2.解决续航焦虑的问题 很多人觉得续航焦虑,来自于续航里程不够,其实不然。当然,汽车本身续航能力是首要,充电等待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大难问题。技术最硬核的特斯拉,充满90%最快也要30分钟,而普通的快充,就直奔1个小时去了。而换电呢,就会快很多,吉利换电只要30秒,而长安换电缩减到20秒了。这样的速度,甚至比加油还快。 3.解决国家电力浪费问题 电这东西和油不一样,电不能储存。只要不通电,发出来的电就会流失走,造成的资源浪费可想而知,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电力资源极为紧绷的国家。而换电的出现就不一样了——电不能储存,但电池可以啊。电池可以在夜晚的用电低谷收集电能,在用电高峰期为汽车输出电能。这样不仅会减少资源浪费,还可以有效调用富余电量。 当然,换电模式还有很多其他可取之处,欢迎大家来补充吧!

    不必担心电池损耗,这就是电车的未来!图1不必担心电池损耗,这就是电车的未来!图1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