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经济猥专家头像经济猥专家头像

    经济猥专家

    简介:见路不走。 实事求是。 只尊重规律,不被经验束缚。

    1331粉丝0关注1.4万获赞关注
    经济猥专家图1经济猥专家图1
    01-11
    经济猥专家图2经济猥专家图2
    01-02

    股票只有两种盈利策略。 中国股市适合交易性策略,交易策略的本质是顺势而为,做锦上添花。所以你看所有的盈利的AI策略都是追涨杀跌。因为价格是随机游走的,但是人性不是。虽然AI没有人性,但是就和分子层面到宏观层面一样,趋同表现出了更强的趋势性,展现比以前人工操盘时代更高的利润(当然一些大聪明亏损也会放大)。 ​ ​还有一种是巴菲特这种持有型,是典型的逆势买入,特点是买的低,但往往超大资金撬底也没办法买到最低。巴菲特很多的操盘都是去抓下跌中的刀,即便是几笔非常著名的抄底(金融危机时的买入全部),买入后都有接近腰斩的继续下跌。所以持有型交易非常考验耐心和眼光,合适就买,跌了也拿着,趋势看10年以上级别。当然这也有历史时代背景,可口可乐遇到了瓶颈后,遇到了一个超牛的CEO和全球化浪潮。同样苹果是遇到了超级乔布斯。比亚迪遇到了汽车电动化。每一波都是勇气、眼光和趋势的结合。 ​ ​但是国内这些所谓价值投资,所谓格局,说白了都是自欺欺人。买在了盈利的顶峰,看着高点下落中的低市盈率杀入,却丝毫不顾产业已经从蓝海杀成红海,今天的电池、光伏都是如此。 ​ ​交易先读道德经,和进步论的很多东西是反着的。股市最讲究实事求是,对错及时反应。所以不要怪市场,而要反思认知。逆天修行最难,但却被捧为普通人的投资圣经,那不得在雷劫下灰飞烟灭?

    2023-12-26
    经济猥专家图3经济猥专家图3
    2023-12-17

    懂车帝这次不知道咋了,雪天麋鹿测试都整出来了,你妈妈没有告诉你下雪天要开慢点吗? 懂车帝为什么要这么黑华为?因为华为问界越成功,懂车帝的商业逻辑就越不通。 整个字节的商业化都在推所谓效果广告,投广告可以带来销量的增加,这样让企业更愿意支付营销费用,增加预算。只要收益超过投入的成本,这买卖就划算。 但是问界打破了这种布局。我们很少在平台上看到问界的硬广,但是会出现层出不穷的民间智驾视频,同时观众也喜欢看,这样自然流量就特别大。这些流量最后直接转为华为的进店量或者线上预约量,和懂车帝的商业化完全没关系。 但是那些投了上亿广告费的,比如小鹏、广汽的昊铂,还有一些投入比较高的厂商就发现问题了,投入的广告费用并没有刺激消费者购买。效果远远不如民间测评,那懂车帝辛苦布局的商业化还有路可走吗? 长城以前一直和懂车帝合作挺好。但今年经销商会员涨价,裂痕就出现了。蓝山、高山按懂车帝的策划投了不少星图,找达人合作,效果也极其拉胯。这时候大家的思路就开始转变了,对垂直媒体的依赖度降低。 以前懂车帝确实是测试不做商业化,但今年很难,又走了很多牛的策划,预算有限也没有像以前做矩阵(主要还是商业化拉胯),这次搞得就争议很大。 反正这次是懂车帝的公信力是受损挺大的。看看2-3周后问界销量的趋势。如果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懂车帝几乎就没有未来了? 正面做不了好效果,抹黑对手也没效果,那么其存在价值也不大了。估计字节就内部雪藏,维持基本运营就结束了。

    经济猥专家图4经济猥专家图4
    2023-12-15
    经济猥专家图5经济猥专家图5
    2023-12-13
    经济猥专家图6经济猥专家图6
    2023-12-12
    经济猥专家图7经济猥专家图7
    2023-11-29

    说点换电的数据。 北京还有一家换电公司叫奥动,主要为北汽的出租车服务的,北京在200家左右换电站。北京大概有7万辆出租车,但实际统计下来每月换电的出租车比例只有3%。而且这3%还是一些公司强制要求的,每个月要换一次检测一下电池的质量。 为啥这些每天都要充1-2次电的运营车辆群体也不用换电呢?第一,贵,换电价格接近充电的两倍;第二,不省时,停车充电,往往司机可以去吃个饭休息一下,北京120V的桩已经非常普遍,基本30分钟左右就可以充好了。 那么蔚来开始合作别的车厂是好事吗?对蔚来肯定是好事,但对他的结局和车主就没那么友好了。为啥呢? 里程焦虑对于城市生活基本不存在了,充电网络覆盖密度足够大了。而长途出行占所有家庭出行的比例只有5%左右,而这5%中又有80%里程在500公里以内,也就是说未来99%的需求都可以通过电池的适当增容来解决。按照现在的技术发展,半固态会在2025年左右大规模商用,按宁德时代发布的技术方案,这一技术的能量密度是之前的2.5倍,也就是在同样体积重量下,现在跑300公里的车妥妥可以在700公里左右,里程焦虑还存在吗?换电的强需求还存在吗? 从运营角度,换电的成本也非常高,主要是运营成本高,导致收费高。第一个建设成本上,换电一个中大型站就和一个30支120V充电站的投资规模相当。换电站需要配备指导人员,要有专业度;而充电仅需要一个看大门的,一个枪坏了还有更多别的选择。换电站行吗?这就是蔚来在换电电费基础外,还要加收30块每次的服务费。如果不是蔚来前期补贴,有多少人会去呢? 换电站在国家角度,可以尝试,多种补能方式,能应付眼前的充电不足也是可以的。但未来呢?留给蔚来的不是护城河,而是一堆烂摊子。就和今天有人1折收核酸检测房似的收蔚来换电站犹未可知啊。

    经济猥专家图8经济猥专家图8
    2023-11-21
    经济猥专家图9经济猥专家图9
    经济猥专家图10经济猥专家图10
    2023-10-08
    经济猥专家图11经济猥专家图11
    2023-10-05
    经济猥专家图12经济猥专家图12
    2023-09-30
    2023-09-12
    2023-09-12
    经济猥专家图13经济猥专家图13
    2023-09-12
    经济猥专家图14经济猥专家图14
    2023-07-20
    经济猥专家图15经济猥专家图15
    经济猥专家图16经济猥专家图16
    2023-06-26
    经济猥专家图17经济猥专家图17
    2023-06-12
    经济猥专家图18经济猥专家图18
    2023-06-09
    经济猥专家图19经济猥专家图19
    经济猥专家图20经济猥专家图20
    2023-05-25
    经济猥专家图21经济猥专家图21
    2023-05-04
    经济猥专家图22经济猥专家图22
    经济猥专家图23经济猥专家图23
    2023-04-07

    华为暂停赛力斯用品牌怎么看?汽车自媒体一定会挺余,毕竟屁股决定脑袋,华为撤了金主爸爸又少了一个。 也有人解读为宫斗。只能呵呵了。哪有那么狗血?!这是战术失败的调整而已。 华为进入车机系统是既定战略,但基于现有的困境,要求是不失血条件下的进入。 余同学搞了什么?把手机成功那套所谓方法论代入了汽车——高溢价高品牌定位。但是市场并不买账,根子上的问题是合作方配不上这个定位,系统溢价市场并不买账,所以无论是北汽极狐、阿维塔还是全力支持的问界连差强人意都算不上。 特别是问界,看似在新能源蓬勃发展的情况下一片欣欣向荣,但很快就原形毕露。除了收割了早期的脑残粉就后继乏力,不能说口碑崩了但就是市场不买单。如果看看赛力斯自己的财务公告,今年预计亏损38-42亿,亏损这么大的原因就是销量不及预期,不能覆盖前期投入的折旧摊销。 这暴露了一个致命问题。当余的溢价策略不能在消费端兑现,反噬就是对合作方的吸血,当这种压力紧绷到极限,就是体系的崩溃,广汽的合作降级,就是整个事件发展的提现。 所以这是华为的对这种战术的即时纠错。 其实放在余面前最好的案例就是安卓的崛起,很低的授权使用费,换取大范围的装机,当时机成熟,当然你也可以做自己的硬件,但这都是到了非常后期的事情了。 我看华为这次的调整会是非常合适的,降低价格和合作级别,陪合作商一起度过市场下行的艰难时期,开发更多的客户,比如车机一直垃圾的比亚迪,结果可能会更接近成功。 非常看好华为这步调整。但还是要心疼购买问界大冤种朋友一下。

    2023-04-01
    2023-03-31
    经济猥专家图24经济猥专家图24
    2023-03-31
    2023-03-30
    经济猥专家图25经济猥专家图25
    2023-03-30
    经济猥专家图26经济猥专家图26
    经济猥专家图27经济猥专家图27
    2023-03-22
    经济猥专家图28经济猥专家图28
    2023-03-22

    那些觉得小鹏P7i定价良心的来看看,极氪的优惠来了。蔚来也开始6-7折给供应商购车优惠了。 这波降价的实质不是价格战,而是成本跳水导致的价格体系重构。今年同样配置的车型成本打对折,去年供不应求高价的芯片只要去年的零头,这就是现状。 但今年汽车成本下降的趋势还在延续,而且空间还很大。 第一,今年中国传统基建投资没有激进计划,铁矿石价格应声下降,今年格局就是90-100美元一吨甚至更低,价格就是去年水平的一半。其他大宗价格也差不多。 第二,锂金属从今年就开始供应放量,24-25年的量更大。而且今年年中钠离子电池开始装机,替代了大量低端产品和储能需求,锂金属价格回到20万以内大概率,要知道这玩意锂辉石全成本7万,卤水的3万,妥妥暴利。钠离子价格应该在10万以内,量产良品率上来会更便宜。也就是说电池还能在这个价格上继续便宜。 第三,工艺进步。一体化压铸还没有大规模应用,但是主机厂去年下了非常多的设备订单,今年下半年逐渐放量,整车制造成本有15%-20%下降空间;还有就是大圆柱电池,无论是4680还是麒麟亦或是亿纬锂能他们的产品,良品率提升后就是降价,大电池就是省材料和制造工艺成本,基本对半砍生产成本。 几项算下来,今年成本在现有基础上下降个30%玩一样。 所以现在不是卷,而是在想办法怎么在不伤害近半年买车的大冤种的情况下把价格降下来。 最噩梦的就是小鹏这种推新还定高价的。本来有两个月妥妥抢客户的机会,估计得拖到继续搞降价去。 你说不在乎那3-5万的,那无所谓。要是想省点,还能上大圆柱电池新技术的,就再忍个半年一年,划算得狠。

    经济猥专家图29经济猥专家图29
    2023-03-16
    经济猥专家图30经济猥专家图30
    2023-03-15

    有些营销号开始吹嘘小鹏的新P7了,但无论怎么投入营销,小鹏的产品都是灾难级的。 小鹏的问题在于创始人何小鹏。 小鹏的所有产品都是定位不清的产物,这点和竞品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蔚来就是主打高端,虽然产品一般,但是在软服务上全情投入;理想更是把SUV需求研究明白了,SUV的首选是空间大和乘坐舒适,人家就是大空间大沙发又配了大彩电。 小鹏的P7有啥?轿车的首要需求是什么?一种是操控好开,一种是商务需求。这两种东西很难结合在一起,商务需求要求是尺寸和乘坐舒适,操控要求小巧,这两者矛盾,是需要两个不同产品去满足的(3和S,ET5和ET7)。 P7给了个溜背设计,然后轴距不到3米。这抄帕拉梅拉都没抄到精髓啊,溜背没3米,就属于只有造型,没有其他了。加上电车电池板特性,再薄后排体验都是垃圾。 然后给了一堆不知所谓的配置,花钱不少,客户能买单吗? 定位商务的人不会买你,档次不够,设计与需求不符。定位操控的觉得车太大。 就算有个别夹心的需求存在,产品也和极氪001高度重叠,关键后者也就是大几千每月的量,这卷来卷去也没量啊? 小鹏赶走了老夏,请来了王姐。关键是王姐是SUV大跃进时候的人,要是能整明白新能源,至于从长城走吗? 小鹏同学,给你的时间不多了,咱们留住自动驾驶的底子,谁好就模仿谁吧。那个鹏翼门,趁早扔垃圾堆。

    经济猥专家图31经济猥专家图31
    2023-03-14
    经济猥专家图32经济猥专家图32
    2023-03-08
    2023-03-08
    经济猥专家图33经济猥专家图33
    2023-03-07
    2023-03-03
    2023-02-26
    经济猥专家图34经济猥专家图34
    2023-01-18

    雷丁汽车董事长实名举报政府不担保这个事还是挺有意思的,可以聊聊。 首先要明确,地方政府是不能为企业提供担保的,甚至是政府自己的城投公司都不行,所以说原先收购野马资质有政府担保这个事就不太可信,顶多是地方政府支持。后面就是想绑架政府一起扛雷,这事到哪也通不过,金融机构也不可能政府说担保就给钱,因为违法,到时候出具担保函都会被判无效。 其次,雷丁倒闭核心原因是高负债和锂电池2021年下半年疯狂涨价。 雷丁汽车在收购野马之前,就是做低速电动车的——大街上跑的没牌照但长的很像汽车的那种。但这种车企业一直有担心政府加大违法打击力度,但是以前在下沉市场一直不错,一年也有接近200万销量。 后来五菱推出了有牌照的miniEV,直接把低速电动车干趴下了。差不多价钱换一个能上路的,肯定比违法的强。于是没办法,雷丁不管三七二十一,也收购了个汽车资质,但是从此背上了高负债。 2021年下半年风云突变,锂价格从5万/吨开始飙升,今年最高价摸到过60万,这些A00级别小车的毛利从正20%直接掉到-20%,涨价就失去市场,不涨价就是赔死。再加上个并购贷款的高负债,怎么能活? 这才是雷丁停产的核心。 最后举报上报产值作假。这个太普遍了,给工信部报数基本都夸大了几倍,到后面决策层都不看这个数,这个数字只是用于个人政绩述职时候用了,核心决策都不用,GDP也不会统计。 雷丁这次举报可以理解为输急眼了,本来想弄个汽车资质,趁着新能源赌一把大的,结果没想到不到1年新能源就搞成死海。不过借此机会杀一杀假数据统计也不错,以后对待数据还是应该认真一些。

    经济猥专家图35经济猥专家图35
    2023-01-15
    经济猥专家图36经济猥专家图36
    经济猥专家图37经济猥专家图37
    经济猥专家图38经济猥专家图38
    2023-01-07
    经济猥专家图39经济猥专家图39
    2022-12-21

    小鹏掉队一点都不稀奇。 霸道总裁黄老板有句话叫,我不要你以为,我要我以为。这句话用到小鹏汽车的产品设计上简直出奇的贴切,设计者认为的高级,到了用户手里就成了垃圾。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小鹏P7的鸥翼门,不仅成本高而且不实用,但一度被当成产品核心卖点推荐。超跑设计剪刀门或者鸥翼门,是因为超低底盘,平开门下车需要很大空间的设计。但小鹏用就有点东施效颦,和吉利当初的美人豹跑车一样,不仅不能满足人们的炫耀心理,反而成为虚荣的代名词(因为多少钱大家都知道)。最后这款带鸥翼门的车都打了大折扣到二网流通去了。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小鹏的定位,中国最好的自动驾驶公司,还一度被特斯拉起诉抄袭。现在特斯拉的自动驾驶都没有被国人广泛认可前,以屈居第二的身份宣传,更难获得用户青睐。 反观理想的冰箱彩电大沙发空气悬挂,哪一个拿出来都是上一代豪华汽车的代表,而且全是给用户自己用的,而不是让别人看的,这产品定位的高级感直接碾压了小鹏。 最近看新闻说,何小鹏要重返一线。但其实上面说的两点恰恰是何总自己拍板定的,这产品感觉可不咋地啊。 其实何总最需要做的反而是回归本位,找到好的设计一把手,从产品设计源头打造一整套的体系,而不是作为局外人假装局内人插手,这样小鹏汽车还有救,要不后面就是彻底的掉队。

    经济猥专家图40经济猥专家图40
    2022-12-06
    经济猥专家图41经济猥专家图41
    2022-12-05
    经济猥专家图42经济猥专家图42
    2022-11-19
    经济猥专家图43经济猥专家图43
    2022-11-15

    早上被推送了特斯拉潮州“刹车门”事件的监控视频,结合小特叔叔的回应和事故发生后当事人的回应,针对事故环节有几点推测: 第一,停车后起步速度是比较和缓的,并非一上来就是地板电门的状态。我个人的估计是误操作,两次下拉右手档杆启动了AP或者辅助驾驶,导致车辆开始行使; 第二,极限加速是从躲避第一个自行车行人后开始的,从视频中可以明显前后加速度的差别。在相对低速状态下,AP或者辅助驾驶应该起到了躲避第一个行人的作用,但是这种争夺方向盘的行为,对老司机的心理是有干扰的,导致慌乱。 第三,极限加速地开始说明有电门到底,也就是官方说的100%电门加速的状态。特斯拉在不动电门的情况下,最大速度会自动设置在道路限速范围内,只有踏入电门才会出现超速驾驶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推断,有比较高的概率驾驶员存在误操作的可能。 第四,特斯拉单踏板模式下,松开踏板会动能回收减速,这个车没有这个动作。结合事故发生后,肇事者说刹车僵硬,无法踩动,推断非常有可能电动踏板被脚垫或者什么东西卡住并未回弹,导致再踩僵硬。在肇事者的讲述中,从未提到自己踩另外一个踏板(刹车)的状态。 有人会问这种紧急状态下,这人都尝试了按驻车键和蹭护栏方式进行减速,会没有进行刹车的更换尝试?我觉得非常有可能,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并没有认识到是刹车踩错的问题,而是在无法减速情况下,直接大脑认为刹车失灵,去做其他尝试。 这个事故的调查也不复杂。 第一,查看车主的购买记录,是否存在车能可能卡住电动踏板的东西,比如脚垫这种东西,在深度踩踏的情况下,对于非原厂的不匹配脚垫,非常容易卡在连接的缝里; 第二,刹车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僵硬的情况。我们都知道,刹车在没有电进车的时候都是随时可以踩动的,根本不存在什么外力让刹车踏板无法踩下的可能,即便说刹车失灵,也是踩刹车而制动效果不佳,而不会出现刹车踏板踩不动的情况。 刹车优先是汽车的基本设置。之前日本公路闪电因为这个问题在美国吃过大亏。这个检验就可以知道。

    经济猥专家图44经济猥专家图44
    2022-11-15
    2022-09-20
    经济猥专家图45经济猥专家图45
    2022-09-17
    经济猥专家图46经济猥专家图46
    2022-09-08
    经济猥专家图47经济猥专家图47
    2022-09-05
    2022-09-05
    经济猥专家图48经济猥专家图48
    2022-09-03
    2022-08-22
    经济猥专家图49经济猥专家图49
    经济猥专家图50经济猥专家图50
    2022-08-17
    经济猥专家图51经济猥专家图51
    2022-07-19
    经济猥专家图52经济猥专家图52
    2022-07-19
    经济猥专家图53经济猥专家图53
    经济猥专家图54经济猥专家图54
    2022-07-18
    经济猥专家图55经济猥专家图55
    经济猥专家图56经济猥专家图56
    2022-07-17
    2022-07-16
    混动是落后技术?不,混动只是过渡技术图1混动是落后技术?不,混动只是过渡技术图1
    2022-07-16
    2022-05-17
    经济猥专家图57经济猥专家图57
    2022-05-17
    蔚来汽车最大的经营问题在哪?图1蔚来汽车最大的经营问题在哪?图1
    2022-05-09

    蔚来汽车还有未来吗? 新能源三杰中的王者蔚来已经开始掉队,4月仅交付5074台,1-4月的增长率仅有13.5%;而对比小鹏和理想则分别增长136%和98%,同业今年交付同增几乎均达到100%以上。 有人会说,蔚来面临比较严重的供应链问题,所以导致销量增长趋缓。但这个说法站不住脚,一众国产新能源车全部拿出亮眼的4月成绩单,哪吒汽车4月甚至同比增幅120%。 根本原因,还是蔚来自身的问题。总结来看,现在有几个比较明显: 第一,定位问题。定位高端没问题,但是产品迟迟打不开中低价区间,供应链成本方面会处于明显劣势。学习保时捷没问题,但是保时捷背后有大众集团的供应链支持;特斯拉的腾飞基于M3和Model Y上市彻底打开销量,逐渐从汽车往新能源一体(电池制造甚至锂矿产业)迈进,成本优势会更明显; 第二,车型过多,SKU供应承压。到今天理想只有1款车型,蔚来搞了5款车型,且两者合计销量相仿。如此多的车型只有5000销量,供应链保证难度非常大,每款车都面临产能爬坡,也面临非常高的前期成本,财务压力非常大。由此也可见,蔚来的交付问题是自身问题,而非行业制约。 第三,技术路线失败。把大量资金投入电池租赁BAAS(虽然可以由融资解决)和换电领域。但是最近电池快充进步非常快,4680可以15分钟从10%充满到80%,磷酸铁锂近期也有快充突破,整体快充将从1小时缩短到15分钟左右,换电优势明显不如快充(同时充电4台车以上,换电业务就处于劣势)。蔚来不仅浪费资金,也浪费了自身资源。 蔚来面对的问题,其实也是掌舵人的从业背景相关,受个人的认知局限影响。 理想和小鹏的掌舵人都是出自C端互联网,对用户需求把握细腻,一个走车型定位路线,一个走国内自动驾驶技术路线,都有各自的特色;但是李斌之前的易车明显偏B端,擅长的是购买流量并打包卖出的模式,本质是加工商的角色,网站在被腾讯收购前长期DAU行业垫底,对用户需求理解外行,所以解决方式也比较外行。 对于里程焦虑的解决方案就可以明显看出,李想选择增程,更低成本,采用顺应用户思维的方式,长期习惯交给时间解决;而蔚来选择金融和换电方式,希望快速改变心智(明显的B端用户思维),但是最后在技术路线和车辆保值率上制造了新问题。 蔚来需要尽快进行调整聚焦,精简SKU,集中产品本身,回归正轨。要不只能看小弟不断超越自己。

    经济猥专家图58经济猥专家图58
    2022-05-03
    2022-04-28
    2022-04-26
    经济猥专家图59经济猥专家图59
    2022-03-16
    2022-03-11

    独角金融蔚来车主“内斗”,背后用户信托基金市值超19亿美元

    2021-08-21
    经济猥专家图60经济猥专家图60
    2021-08-16
    2017-12-27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