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千里走单骑RS头像千里走单骑RS头像

    千里走单骑RS

    简介:江湖独行者

    164粉丝0关注2.8万获赞关注
    千里走单骑RS图1千里走单骑RS图1
    前天 21:17

    秦律师团现在最好不要买电车,尤其是小城市。我在车管所换证,偶遇车管所一友人,向其讨教买哪款电车好。友告知,近两年,最好不要买新能源车。 一是小城市,充电设备不完善。有时候,你要开车去找。 二是电池技术更新快,还没有成熟。不要做小白鼠。 三是存在储能少,里程短的弊端。有时候办事,跑到一半没电了,闹心。 四是换

    04-29
    千里走单骑RS图2千里走单骑RS图2
    02-28

    朝阳探剧才一千公里新车发生自燃至报废,4S店∶厂家不认可消防报告

    02-27
    02-25
    千里走单骑RS图3千里走单骑RS图3
    02-10

    国产车在国外阵仗有点大啊!这就是进口车的待遇吗?😂国外比亚迪宋PLUS DMi交车仪式有点震到我了,哈哈#比亚迪 #新能源汽车#比亚迪宋PLUS

    2023-06-28
    2023-06-22

    车主明丰田混动 弱电机时代的巅峰

    2022-11-21
    2022-11-03
    2022-05-17
    2022-05-14
    2022-05-11
    2022-05-09
    2022-05-07
    2022-04-05
    2022-03-20
    千里走单骑RS视频18千里走单骑RS视频18
    2022-02-13
    千里走单骑RS图4千里走单骑RS图4
    千里走单骑RS图5千里走单骑RS图5
    2022-02-10
    2021-12-20

    纯电动车有未来吗?燃油车,因为发动机高温震动,运行效率低,结构复杂,维修维护成本高,使用体验差,正在逐步被抛弃,纯电车,优点绿牌,平顺的加速,极低的维护保养费用,加上使用成本低廉,整体驾驶体验上上明显强于燃油车。但是缺陷也很明显:就是续航焦虑,有合适充电桩和不怎么跑长途的车主不会有明显的影响,但是续航焦虑足以让纯电车难以成为主流,只能作为家用第二辆以上的车,没人可以保证自己不跑大长途,或则有个急用车的时候。要解决无非3个途径,1.续航加到1000公里以上,冬季高速续航500以上,这才能很大程度上缓解续航焦虑。但是在现有条件下相对造价就非常高,售价至少要30万以上,对绝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仍然过高,同时因为电池本身的重量,造成车身自重过大,对悬架,刹车,电机启动都会造成巨大负荷,过重的车身对动力要求就会高很多,影响起步的平顺性,其次影响刹停距离,驾驶时信心会降低,影响驾驶感受。这也是特斯拉各种不好,但仍然销量大涨的原因,驾驶感受对车主来说很重要,过重的车驾驶感受很难让人满意。第二种就是换电,换电本身对纯电车来说的确是非常好的方式,但换电除了统一厂家电池规格这个巨大障碍以外,还有就是成本过高,如果数量不够多,就失去了换电的意义,如果数量多,投入又太高,这也注定了换电只能是小众,羊毛出在羊身上,换电模式必然会大幅增加车主成本,这也是蔚来卖的这么贵仍然不赚钱的原因,最后是超充,要解决续航焦虑问题要满足充电时间够短,分布够广才行,而要想充电时间短就必须大功率,比如400KW,10来分钟可以充300公里续航,且要分布广泛至少要和现在加油站差不多,要想实现,造价是非常恐怖的,光供电系统的成本,就是个天文数字,一个1000户小区的变电站大概是8000KVA,也只是20个快冲的量,要靠超充解决续航问题几乎相当于再造半个供电系统,而实际利用率很低,会造成大量待机电损,这个比再造一套高铁系统还费钱,运行成本还高,现在的中国还是世界几乎是不可能实施的。解决电车续航焦虑的唯一解决方案只有期待电池技术的突破,比如说最近很火的铝电池,能量密度3倍以上,续航轻松破千,但是且不说这些的真实性,无论是铝电池还是钠电池在报道中都没有提到过放电功率的问题,电池放电功率与原子属性有直接关系,目前最高的就是锂,无论是钠还是铝,因原子大小的原因放电功率远不如锂离子电池,如果有一辆可以开1500公里但是只能开到40码的车你要吗?所以所谓的铝电池和钠电池都不会是动力电池的解决方案,还是要回归到钠离子电池,然而过去20-30年间,除了成本显著下降以外,在能量密度上几乎没有太大的突破,反而因安全问题倍受争议,预计20年内不会有本质的突破,而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元年,锂资源的疯涨让我们明显看到了电车的瓶颈。几乎不可逾越。

    千里走单骑RS图6千里走单骑RS图6
    2021-12-12

    燃油,插混,纯电车,氢能源,哪种才是未来。16年老司机,两任燃油车主,现任插混车主,说说我对这几种车的看法,在这之前我先排除氢能源,原因氢的危险性太大你能保证氢罐不漏不爆,你能保证整个管路系统都万无一失吗?燃油车,作为两任燃油车主,我对燃油车毫无好感,甚至没换现在车之前不是非常必要,宁肯骑小电驴也不开车。燃油车让我最受不了的首先是修车,因为发动机系统的长期高温及震动运行,机舱内各种系统在开5年后就经常坏,我之前开的是20万的日本车,在之前是法系车,都无法避免,发动机漏油,发动机固定支架松动,冷却系统故障,皮带老化打滑,反正五花八门,各种要修,之前每半年左右做一次保养,但每次保养修车就要好几千,油车5-6年后,修车费远远大于保养本身,我这还是日系精品车,之前的法系206,只熬了3年开始小毛病就多起来,连发电机都能坏。油车发动机长期高温震动工作,故障率偏高,修车费过高,是最大缺陷,现对来说,变速箱顿挫就算是小毛病了,变速箱特别是低速变档位的顿挫,除了CVT基本都是不可避免的我看,我开过多款燃油车从50万到5万,都开过,顿挫几乎在30码以下的顿挫都很明显,特别是老式4AT低速踩油门干踩不动,突然间像打开阀门一样,有向前急加速,这种感觉很不好,憋的只能缓加油门,耐心磨上去,城市道路,速度刚起来又要一脚刹车,为了改进变速箱,各个厂家可谓绞尽脑汁,各种双离合,CVT,9AT都上了,但各自又有各式各样的缺点,故障率和顿挫价格居高不下,完全不是完美解决方案。最后就是油价越来越高,加上油牌有些城市限牌,限行,让油车给车主造成越来越大的困惑。的确有点日薄西山的苗头。说完油车说纯电,绿牌的优势就不用赘诉了,另外平顺的加速,极低的维护保养费用,加上使用成本低廉,整体驾驶体验上上明显强于燃油车,但是缺陷也很明显就是续航焦虑,实际上有合适充电桩和不怎么跑长途的车主并不会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只续航焦虑一条就足以让纯电车难以成为主流,只能作为家用第二辆以上的车。要解决无非3个途径,1.续航加到1000公里以上,冬季高速续航500以上,这才能很大程度上缓解续航焦虑。但是在现有条件下相对造价就非常高,售价至少要30万以上,对绝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仍然过高,同时因为电池本身的重量,造成车身自重过大,对悬架,刹车,电机启动都会造成巨大负荷,过重的车身对动力要求就会高很多,影响起步的平顺性,其次影响刹停距离,驾驶时信心会降低,同样影响驾驶感受。这也是特斯拉各种不好,但仍然销量大涨的原因,驾驶感受对车主来说很重要,过重的车驾驶感受很难让人满意。第二种就是换电,换电本身对纯电车来说的确是非常好的方式,但换电除了统一厂家电池规格这个巨大障碍以外,还有就是成本过高,如果数量不够多,就失去了换电的意义,如果数量多,投入又太高,这也注定了换电只能是小众,羊毛出在羊身上,换电模式必然会大幅增加车主成本,这也是蔚来卖的这么贵仍然不赚钱的原因,最后是超充,要解决续航焦虑问题要满足充电时间够短分布够广才行,而要想充电时间短就必须大功率,比如400KW,10来分钟可以充300公里续航,且要分布广泛至少要和现在加油站差不多,要想实现,造价是非常恐怖的,光供电系统的成本,千户小区的变电站大概是8000KVA,也只是20个快冲的量,要靠超充解决续航问题几乎相当于再造半个供电系统,而实际利用率很低,大量电损,这个比再造一套高铁系统还费钱,运行成本还高,现在的中国还是世界几乎是不可能实施的。解决电车续航焦虑的唯一解决方案只有期待电池技术的突破,比如说最近很火的铝电池,能量密度3倍以上,续航轻松破千,但是且不说这些的真实性,无论是铝电池还是钠电池在报道中都没有提到过放电功率的问题,电池放电功率与原子属性有直接关系,目前最高的就是锂,无论是钠还是铝,因原子大小的原因放电功率远不如锂离子电池,如果有一辆可以开1500公里但是只能开到40码的车你要吗?所以所谓的铝电池和钠电池都不会是动力电池的解决方案,还是要回归到钠离子电池,然而过去20-30年间,除了成本显著下降以外,在能量密度上几乎没有太大的突破,反而因安全问题倍受争议,预计20年内不会有本质的突破,而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元年,锂资源的疯涨让我们明显看到了电车的瓶颈。几乎不可逾越。那么最后说到了插混车,城市用电,高速用油,有电车的平顺安静同时续航里程比油车还长很多,冬季不怕冷夏季不怕热,城市不怕堵,高速不怕趴,动力不比纯电差,使用成本不比纯电高多少,两套动力还能交互和并联使用,在电机反动机动力都不是特别高的情况下,实现和纯电一样的加速能力,由于车身重量更轻实际加速体验会更平顺,电池即便衰减到10%,也可以当油混用,驾驶感受一点不减,油耗也低。最后我的结论是,油车是落后必然淘汰产品,纯电是有天生缺陷小众产品,插混才是未来的完美主角。

    千里走单骑RS图7千里走单骑RS图7
    2021-12-08
    千里走单骑RS图8千里走单骑RS图8
    千里走单骑RS图9千里走单骑RS图9
    千里走单骑RS图10千里走单骑RS图10
    千里走单骑RS图11千里走单骑RS图11
    千里走单骑RS图12千里走单骑RS图12
    千里走单骑RS图13千里走单骑RS图13
    千里走单骑RS图14千里走单骑RS图14
    千里走单骑RS图15千里走单骑RS图15
    千里走单骑RS图16千里走单骑RS图16
    2021-12-04

    学医的小温柔发现最近很多人开电车, 之前都没这种感觉, 现在停车场到处都看到电车停放。 上个月纠结着5系还是a6… 考虑到每天忙,也不怎么开长途, 而且上班距离不到2km… 是不是电车会跟适合? 老实是,凯美瑞油耗在市区都要10个… 周末到处跑跑,每天下班去周边吃饭饭,一个月油钱也得1500… 还有每个场所的停

    2021-11-29
    千里走单骑RS视频25千里走单骑RS视频25
    2021-11-24

    800公里比亚迪宋毛病总结,等待150天,终于到手,等车难这事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说点其他的,外观内饰挺满意,每个人的审美不同没啥好聊,这车我感受最不习惯的就是大,哪哪都觉得大了一号,开惯了马6轿跑的我,刚开宋第一天,觉得都不会开车了,平时随便过的地方现在都小心翼翼,有时还要下来看看,这个除了新车还不适应,最大的问题在于窗太小了,对车两边的视野给的太少,后来习惯用全景影像后就好很多了。另一个大就是方向盘,太粗了,也许是我手小了,总感觉手把不住严重影响驾驶感受。还有一个大就是坐椅太长了,然后前部还上翘,踩油门和刹车时,总有点够着,位置调前一点就觉得方向盘太近,座位调低又觉得视线不太好,适应了好几天,方向盘也调过几次勉强合适了。然后再说小的地方,后背箱确实小,顶多两行李箱的空间,稍微放点东西就感觉快满了,和同级SUV差远了,小也就算了,但是还有个问题就是后备箱低台高,这就会出现后备箱的东西容易后溜,特别是行李箱,一加速就容易碰后面的车厢盖,然后底盘喜欢跳,这就造成传说中的后排共振,那是真的振,振到影响开车的地步,我前两天碰到一次,后来拿个小纸箱把行李箱和车厢盖隔开,就马上没问题了。另一个小就是车灯打开自动远近光灯后,在没路灯的公路总感觉照度不够,开车要小心翼翼,据说直接上大灯会好点,我没试过,反正这种情况开慢点就好,还省油。然后再说发动机振动,在开车时,发动机启动只要速度不低于30公里,是完全感受不到的,但是我遇到过一次剧烈抖动,就是电量20%,一早启动开空调,和阿亮的冷车开空调差不多,然后还是HEV模式,噪音抖动确实有点大,立刻切换成EV模式,马上就安静了,之后也没碰到过,车是自己的,弱点清楚就好了,扬长避短,不要总去挑战它的极限,就不会有问题了。这些都还好,最不能忍的是刹车,实在太硬了,速度只要大于50公里,稍微紧急点情况必须大力踩,那种可以影响到你重心的大力,我踩油门不在行,踩刹车还是相当有水平的,平时不是紧急情况可以把刹车踩到感觉不到刹车,哪怕100码都可以很平顺的踩到停车 这车刹车我是甘拜下风,换个子小点女生估计车上就没法座人了,刹车点头能把乘客晕死,主要原因我怀疑是刹车片太差,摩擦力不够,这刹车片在雨天刚开始的时候还会有明显的沉闷摩擦声,就像老木门的门轴转动那种,第一次遇到时我还以为哪里坏了,磨合几天后现在基本听不到了。另外说充电,车自带的便携式充电器,充电功率1.5千万,亏电到100%要充12小时以上,太他妈久了,没有充电桩的朋友估计会受不了,然后110的续航,开不到2小时,就没了,续航还是太短,最好能到200公里左右,这样去快充功率大点1小时充满 用起来会开心很多。我试过一次快充400V的实际充电最大功率18.5KW,我一小时充了16.5度电,感觉如果有200续航,我家里不装充电桩也没啥关系。现在电量掉到80%,以下就有点焦虑,主要是用电太省了,用油贵好几倍,特别是我蹭单位电用电就是零费用。再说动力,普通模式足够用,就是有点考脚法,踩深了看着2-30度的电耗,觉得浪费,踩浅了,又像路障,被人一个一个超过,心里不爽,其实对自己脚法有信心的可以开运动模式,控制好了,可以只用油门控制用动能回收减速,几乎不踩刹车,还能更省。就说这么多了。

    千里走单骑RS图17千里走单骑RS图17
    千里走单骑RS图18千里走单骑RS图18
    千里走单骑RS图19千里走单骑RS图19
    2021-11-23
    千里走单骑RS视频27千里走单骑RS视频27
    2021-10-20
    2021-10-09
    2021-09-30
    千里走单骑RS视频30千里走单骑RS视频30
    2021-07-23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