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奇骏e-power试驾体验

    2023-06-20发布于:奇骏车友圈

    此条内容被收录为精华内容

    #圈友鲜试驾

    感谢懂车帝的邀请,也是头一次参加这样的试驾活动,内心还是有点小激动的,这回试驾的车型是奇骏新上市的e-power超混动力豪华版,官方定价18.99万的那一款。

    【啥是超混】

    简单来说就是用燃油来发电,有一块2kWh的电池,边充电边用电机驱动车子,所以好处就在于换挡时的平顺性,不会像一般的混动在车速达到驱动方式的临界点时,会有一点顿挫感。但是有待观察的地方是,毕竟是这种技术第一次在国内上市,可靠性和耐久性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考验。

    【外观】

    传统SUV方方正正的样子,没有太多突兀和犀利的地方,个人感觉应该能被大多数人接受,但是不容易打动那些追求潮流和另类的人。站在车旁边,给我的视觉感受是,比纸面上的尺寸略大一些,可能是因为车高的缘故,毕竟是SUV车型。总体来说外观中规中矩,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地方,其实在我看来,车的外观满足下限门槛即可,只要不是特别的难看,我都能接受,毕竟车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开的。婚姻尚有七年之痒,更何况一辆车呢,再好看也会审美疲劳,现在新车更新换代的速度如此之快,没准2,3年之后自己的审美就变了。所以千万不要被外观所迷惑,还得看重一辆车的内在,俗话说得好:“包子有褶,不在肉上”。

     

    【空间表现】

    这次试驾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先试乘,再试驾,所以我是有机会体验了副驾驶、主驾驶、后排座位这三个地方。

    1、 副驾驶位:

    日产大沙发的传说名不虚传,座椅的软硬度属于适中范畴里的稍稍偏软,坐垫的填充较厚,包裹感强,对身体两侧,背部,肩部的支撑性很好。这点确实要给好评,20万以内的合资车能做到这个水准,和国产新能源车相比也丝毫不落下风。美中不足的是,如果能在副驾驶位加入一些女王属性更好,比如多加一个腿托,哪怕是手动调节的也行,那乘坐的舒适感又能提升一个档次,毕竟是主打座椅舒适性的车型,我这点要求应该不算过分吧。

    2、 主驾驶位:

    每个人的驾驶习惯不同,我上车之后把座椅高度调到了几乎最高,也就是尽可能多的看到车头机器盖。在这个基础上,头部还有将近一拳的空间,纵深的空间算是比较出色的。当然对于空间的感知有很强的主观性,我是170的身材,正常体型,所以这个空间在我看来,足够用了。

    3、 后排座位:

    试驾结束后,我坐到后排感受了一下,特意拍了一张照片,我的膝盖距离主驾驶位足足有四五拳的距离,别忘了这车的车长只有4米6多,确实给了我很大的震感,依稀想起了当年第一次坐在同学买的轩逸后排的感觉,轻轻松松能翘个二郎腿,大空间大沙发的传统,延续到了这一代的奇骏中来。当然美中不足的有两点,一是后排的靠背角度不能调节,好在角度还算能接受,没有窝在里面的感觉。二是后排中间地台有明显的隆起,会影响到后排中间乘客的腿部的空间和舒适性,试驾顾问说是布置了传统轴的原因。

    4、 后备箱: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照顾到了座位的空间,后备箱相应会牺牲一点,所以大小只是正常水准,好在布局的切割比较规矩,功能性得到了保留。我个人对后备箱的大小没有太强的执念,毕竟后备箱并不是我生活中的刚需。但如果你是特别爱好露营或者自驾游的朋友,一定要关注一下后备箱的大小是否能符合你的需求,这点要提醒大家。

    【驾驶感受】

    1、 动力:

    超混车型,优势在于加速的平顺性。整体开起来的感觉,你可以完全把它当成一台新能源车,加速过程确实很丝滑。油门的响应及时,而且基本是线性的,在你的可控范围之内。如果非要和燃油车的排量来类比的话,我个人觉得像是2.0T的车型,在北京这样的城市道路当中来开,动力足够了。在我试驾的过程中,甚至没有机会把速度提到100。所以那些动辄主打百公里加速几秒几秒的车型,讲真,有啥用呢?平顺性和起步的加速性才是最重要的,在北京的道路条件,想开出赛车的感觉,基本不可能。不过有一说一,虽然加速过程很顺畅,但是油门的脚感偏轻,更适合女孩子来开,男同胞开,下脚的力度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尤其起步的时候,一旦踩深了,会给人忽悠忽悠的感觉。

    2、 方向盘:

    方向盘的握感不错,粗细合适。试驾过程中有一次调头的机会,正好感受了一下轮胎的转向比,是介于新能源车和燃油车之间,还算比较友好。对于上下两条车道的道路,稍微借点空间,一把可以调过头来。但是方向盘的手感偏轻,还是偏向于女司机的调教,如果能有不同驾驶模式的调节,我觉得更好,这一点忘了验证,大家如果有机会试车可以着重考量一下。

    3、 刹车:

    分别试验了急刹和缓刹两种状态,刹车的响应都比较及时,也很线性,刹车稍微有些点头。一旦前方出现紧急情况,是属于能给司机很大信心的刹车脚感。但是我感觉刹车踏板的高度太高了,如果是女司机的话,可能脚后跟都碰不到地,一直悬着脚掌踩刹车,长时间驾驶的话确实比较累,这点可以再改进一下。

    4、 动能回收:

    在档把的前方有一个实体按键,可以切换油门抬起时是否有动能回收。但是动能回收的力度不能调节,只有一个档位。这车动能回收的强度只比特斯拉略轻一点,属于比较强的动能回收范畴,所以相比较而言,没有动能回收的类似燃油车的普通模式,我更适应一些。

    5、 噪音:

    静谧性符合我的预期,据说车窗是用了双层的夹胶玻璃,但是轮胎的胎噪控制很一般,胎噪还是挺明显的。试驾车只有低配的豪华版,高配的旗舰版在底盘上还有静音涂料,不知道对胎噪的控制会不会好一些,有待大家进一步去验证,已经提车的车友可以在评论区聊一聊。

    6、 底盘:

    底盘的调教偏舒适性,符合奇骏的一贯作风。转弯的时候车辆的侧倾还是有一点明显。过减速带的时候,忽悠忽悠的,尤其坐在后排的感觉更明显,底盘对车身的支撑不够,我个人还是习惯稍硬一点的德系底盘。底盘的质感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有点像开船的感觉,这个级别的车,底盘理应更好一点,有一点失望。

    7、 经济性:

    百公里的理论油耗是5.5升,理论和实际究竟有多大差距,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油耗和路况以及每个人的驾驶习惯,都有很大关系。哪怕能控制在6.5升,我觉得经济性上还是有优势的,毕竟强大的动力性能在这摆着,这可不是1.4排量的车。而且别忘了,混动车型没有传统燃油车的变速箱、火花塞等等,在保养时很多油液的更换是可以省去的,也省去了很多烦恼。

    【配置表现】

    1、 车机:

    屏幕大小勉强算是主流的水准,但是我感觉还是偏小了点,尤其是屏幕的高度。稍微试了下车机的语音控制功能,响应不够及时,对指令的精准度也有很高要求,有这工夫不如直接用手去控制了,所以语音控制功能基本可以忽略。总体来说合资车的车机确实有些拉胯,和国产新能源的车机相比,感觉差了一个时代。

    2、 眼镜盒&杯托:

    在头顶处有个很大的眼镜盒,这点我非常喜欢,别小看这个眼镜盒,对于我的使用需求来说,真的太符合了,要不然太阳镜真不知道放哪儿。

    中央扶手区有两个杯托,但是没有限位器,开起车来杯子左右晃动抨击四周,咣当咣当的,会成为噪音来源,会很影响我的体验感。不知道是咋想的,限位器的成本应该没有多贵吧。

    3、 抬头显示:

    这个配置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配置之一,因为直接影响到车辆的安全性。像速度等等重要的信息,不用再低头看仪表盘了。但是低配的豪华感没有抬头显示,高配的旗舰版加装了抬头显示。具体清晰度如何,亮度如何,效果如何,也无从体验,已经提车的车友,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聊一聊,给想买车的朋友一点实际参考。

    4、 内饰:

    内饰的用料,中等偏上。虽然和同价位的国产车有一定差距,但是和同价位的合资车比,用料还是实在的。我能明显感觉出来,设计师想通过用料来营造一定的豪华感,大部分的区域都有皮质的软包裹,有的地方还用了仿木纹的材质。但是怎么说呢,试驾车这款浅蓝色内饰没有戳中我的喜好,感觉有点太年轻化了,不够沉稳大气。

    5、天窗:

    天窗是可开启的两段式全景天窗。就我而言,我现在开的这台车的天窗,8年了只打开使用过3次,其中2次是带孩子去野生动物园,为了方便看动物。所以我是觉得如果可以选择不能开启的全景天窗更好,一是视野没有两段式中间的横梁遮挡,二是也避免了橡胶老化之后漏水等问题的发生。

    【总结优缺点】

    1、 满意的地方:

    空间绝对可以排在第一位,是我最满意的地方,对于我个人的使用场景来说,除了平常上下班代步,周末自驾游也是少不了的,所以后排的空间是我最看重的,这也正是奇骏的优势所在。另外座椅的舒适性也很在线,对身体的包裹性很强。

    动力可以排在第二位,首先是加速的平顺性,非常的顺畅,没有顿挫感。偶尔需要加速超车的时候,也能给你很强的信心,不拉垮。其次是在这个动力下的经济性,油耗表现是我满意的,虽然不能和新能源车相比,但至少没有充电的续航焦虑。对于家里只有一台车的朋友,加油的车还是首选。

    外观没有刻意的标新立异,符合我的大众审美。一些小细节的设计,像眼镜盒我觉得很有必要,符合我自己的使用需求。

    最后这车真心适合小姐姐们来开,整体还是偏向年轻时尚化的设计,外观挺唬人的,但其实车身的长度只有4米6几,有很强的机动性,加个塞、停个车什么的,你就知道小车的好处了。

    2、 欠缺的地方:

    最有必要提升的地方,应该是底盘,底盘的调教也就是10万+级别车的水准,略有失望。一味的软,其实并不适合长时间乘坐,腰部会很累,尤其对于后排乘客而言。

    其次是驾驶感受的调教可以再精细一点,整体而言有些过于随意了。比如方向盘的轻重、刹车踏板的高度、油门的灵敏度、动能回收的强度等等。

    还有就是一些实用性配置,比如抬头显示、后排独立空调、电动尾门,这些只在高配的旗舰版车型中有,而旗舰版车型只比豪华版贵了1万而已,显然旗舰版的性价比更高。提车的等待时间也验证了我的看法,据说旗舰版提车要等一个月,而豪华版可以秒提,哈哈。其实车友们都不傻,多的这一万花的值不值,大家心里都有杆秤,旗舰版还多了一些我认为不是刚需的配置,比如更大的液晶仪表尺寸、车顶行李架、大尺寸轮毂、氛围灯等等。

    【综上所述】

    总体而言,我觉得对得起18.99万的价格,毕竟这是一辆合资车。大家对这辆车有什么看法,可以一起在评论区聊聊,给想买车的朋友更多一点的参考。

    作者提到的车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