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楼主
    掘金人头像掘金人头像

    掘金人

    探险者车主·车龄1年

    • 内容鉴赏官LV5内容鉴赏官LV5
    • 车评创作力LV1车评创作力LV1
    • 精英创作者LV1精英创作者LV1
    • 懂车评论员LV2懂车评论员LV2
    • 持之以恒LV4持之以恒LV4
    • 懂车智多星LV4懂车智多星LV4

    大探自驾平遥古城

    2023-01-29发布于:探险者车友圈

    新车一血我实在没想到会在丈母娘家楼下

    有一段狭窄的路段,是丈母娘家前面一栋楼和院墙之间,仅容纳一辆车宽的窄道。但十几年里开各种车也没有在这个巷子里剐蹭过。

    不到3个月的大探因为车宽,今年在这里后视镜不小心蹭到了边墙。

    好在有车衣加持,塑料没有受损。过年后回头重新补一下这块车衣去。

    从大同回到榆次的这几天,偷闲见见同学朋友,也自己在寒风里溜达着到处看看街道。榆次已经和读书离开的时候变得完全不一样了。高楼越来越多,高架也修起来很多(但是路况并不太好,有的坡过陡,有的路面已经不再平整),原来常走的市中心街道现在反而都已经很少路过了。

    有些建筑依稀还有着当年的样子和记忆。但我从小爱吃的面皮和沾串还是在记忆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每次回来都会去专门打卡。

    山西出生长大,对平遥古城有着复杂的情感。

    尤其是从小到大去过几次,看着平遥古城不断地变化,觉得古城一方面成为了山西旅游的一个名片,另一方面也反应了山西旅游开发的落后。

    今年春节是3年里第一次能够过年回家,约上家人去古城再次游览,顺便观看“又见平遥”表演,好好感受一下晋中大地的风土人情。

    从榆次到平遥古城,大概一百公里。途径太谷和祁县,走高速大概一个半小时的路程。

    大探开启ACC巡航以后按限速行驶,坐满7人也感觉动力充沛,空间也足够用。大年初七的工作日路上车辆也明显少于前一天。但刹车确实有一次让我感到了一起紧张,车重刹车距离比我预想的要长。

    经过一个多小时舒适稳定的驾驶,很快就来到了平遥古城西北的凤仪门停车场,和门票上的照片相同的位置。

    山西有出名的晋商文化,土地贫瘠,游牧和农耕交汇。山西古代虽然孕育了非常浓厚的中国文化,历朝历代都出现了许多名人。但同时也是古代重要的防御边关,守卫帝王。

    所以相比重农的地方,明清时期山西更加重商。

    榆次有常家庄园,太谷有曹家大院,祁县有乔家大院。平遥有日升昌记。

    平遥人吃苦耐劳和聪明在山西是有名的,有很多地方甚至形成了对平遥人的刻板印象和偏见。甚至有人戏称平遥人是山西的犹太人

    来到古城入口,就感觉到了景区管理的不足,到处有招揽游客的导游和电瓶车司机。虽然春节假期已经结束,但游人数量依然不少,门口要求扫码预约,但这个码在后面的游览中没怎么用到,不明所以。

    乘坐电瓶车到达古城南门以后,开始了今天的古城之旅。

    来到古城首先要登高望远,登上城墙的小门上有“接瑞”两字,表示走过此门的人能够接福接瑞。两边台阶供古时士兵使用,中间的坡形马道供将军骑马使用。

    城墙内层是土胚,外层用砖,主体是明清时期建成和修缮的。虽然与西安,南京这种古都的高大城墙无法比拟,但却由于城内的建筑保留而多了很多生气。

    城内很多路口为丁字形。一方面是冬季风沙大,丁字路口可以阻碍风沙在城内的速度,另一方面是战争中可以更多阻碍敌军进攻。

    南城门楼是整个古城最高的建筑,共有四层。

    楼上挂有四省通衢的牌匾。山西在清代可以通达河北河南内蒙陕西,是重要的外贸物资与银两的集散地。

    在南门上可以看到有名的明清一条街和平遥古城里的心脏“市楼”。

    顺着道路往西北一点行进,就来到了平遥县衙。

    看过古装剧的人大多对县衙有些刻板印象,感觉县太爷虽然官小,但也很威风。平遥县衙可以带我们了解一下清代县官的工作与日常生活。

    一般的县官在清代是七品,但平遥因为富庶和经商,县官要高一级,六品。

    县衙内设有大量的工作人员,负责赋税、人事、后勤行政、犯人抓捕等等的工作。

    进门后很快就来到了大堂,也就是县太爷断刑事案件的地方。在很多古装连续剧中我们多少都对这个场景有些了解。

    在大堂上设有跪石,原告在东,被告在西,跪好以后,县太爷才会在捕快的声音中出场升堂。

    经过了大堂后来到后面,就是处理民事案件的地方了,这里就少了一些大堂的威严,而多了一些人情味儿。同时也不设跪石,可以站着了。

    继续往里走,是县太爷生活起居和会客的场所。而县衙最深处的大仙楼,是县衙内唯一的元代建筑,二楼供奉狐仙会帮县太爷在春节和回乡省亲期间看管官印。

    一楼是县太爷日常吃饭和招待的地方,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用餐规定。

    县衙的东边不大的后花园和古老的大槐树,而县衙的西南角有当时的监狱。

    其实县太爷的生活说不上快乐。虽然有45两银子的年奉,但因为异地做官,听不懂方言也不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需要用30两银子来聘一个当地的师爷。剩下的15两银子在当时虽然也不少,但毕竟平遥票号里的伙计都能赚到12两的年薪,所以平遥人去读书考科举的并不多,有学识的人往往更想要去票号赚钱。

    在里面游览的时候我禁不住想包龙星包大人生活工作在这里的场景

    出了县衙继续前往日升昌记票号参观。

    日升昌记可谓是晋商文化的巅峰,共计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孕育了现代银行的雏形,在游览中多次为老祖宗的智慧所折服。

    清代晋商从南方购买茶叶和丝绸,通过内蒙与沙俄通商,赚回来的钱再去南方进货,形成了一天与古代丝绸之路截然不同的通商路线。

    但银两使用携带不便,更不用提路程上的安全了。镖局应运而生,为经商的人保驾护航。但镖局的收费太高了,能达到押镖物的60%,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反而一大半被镖局赚走,聪明的山西人就想到了票号。

    在现在看来,当年的票号收取13%的服务费并不便宜,收入的银子还可以用于短期放贷进一步收入,在当时已经是一种伟大的创举。

    银子在同一个票号的任意分号存下,换取银票,既便携,又安全。前往另一地以后,用银票兑换现银即可提出。是顺应当时晋商生意发展的重要服务。

    日升昌票号还采用了“现代经理人”的方式,出钱的东家不参与经营,而负责的大掌柜就类似于现代赚取薪水的职业经理人。

    但古代,没有现代的各种防伪技术,当时的人们就动脑筋想到了很多方法。比如当时的银票各个票号已经开始使用水印,用特殊的灯可以查看票上是否有自己票号的水印。

    银票上还会使用特定的密码防伪,密码会随时更换。一百多年里日升昌记共使用了300多套密码。

    “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看起来开头提醒的内容其实已然属于密码的一部分,代表存款的月份。

    后面的30个字代表日期。这样搭配两个字就可以记录存款的日期。

    “国宝流通”代表百千万两,前面的十个字代表数字。这样结合就用几个字代表存款量。

    密码中间还会故意设置一些不用到的字来迷惑。

    总号和分号之间的属性沟通也很重要,所以总号里重金雇佣的新房会使用独特且难以模仿的字体来通信。各分号收到信后首先要核对字体。并且每封信的开头必须和上封信的结尾相同,用来印证真伪。

    票号生意这么好,土地贫瘠的当地人肯定想挤破头进来。票号用人也是有很多学问的。

    新来的学徒往往只有十二三岁(只接受男性),除了需要会写一手漂亮的小楷,还得会算账,甚至对相貌和身高都有要求。

    前三年不参与任何的票号工作,而只服侍掌柜,在这三年的过程中,掌柜一方面会教导,另一方面也会观察学徒的德性和长进,合格的人可以留用成为店里的伙计获得12两的年薪。并在未来的升职中逐渐涨薪直到100两,很多人就会带着银子回乡娶妻生子,也有的人会用这笔钱入股,获得每年小分红和四年大分红。

    在票号里的一条小巷里,当年还会撒点碎银子考验伙计的德性,没有第一时间上交的伙计,会被认为不适合从事这个职业。

    在这些智慧,技术和品德得加持下,晋商在清代末年真正做到了汇通天下的愿景,虽然败给了西方崛起的银行和金融业,但依然是当年中国的一大创新。大量的财富在积弱的年代里也灰飞烟灭。

    现代山西由于地理劣势,煤炭经济和人才流失,难以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景区的设置和服务相比于发达区域也明显不足,影响游览体验,特色挖掘也不够充分。

    下午观看的又见平遥表演也很有特点。

    表演围绕着一个有情有义的故事展开,观众深入表演其中,跟随角色们一起在变换的场景里体验古代生活,并沉浸在故事之中。

    我觉得确实展示了一些山西风土,但也有很多不足。

    表演内容我没有拍照,希望车友们以后开到平遥可以自己前去观看体验。

    不过观众数量过多确实影响了观看体验。

    一天的游览很快就结束了,大探带着我们一家人返程回家,看到了暖暖的落日。

    春节假期如此快的结束,我也要带着这份心情重新投入今年的工作和生活了。

    希望新的一年我和车友们的生活幸福,工作顺利。

    多多开着大探游历,多体验,多感受,多成长

    作者提到的车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