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楼主
    掘金人头像掘金人头像

    掘金人

    探险者车主·车龄1年

    • 内容鉴赏官LV5内容鉴赏官LV5
    • 车评创作力LV1车评创作力LV1
    • 精英创作者LV1精英创作者LV1
    • 懂车评论员LV2懂车评论员LV2
    • 持之以恒LV4持之以恒LV4
    • 懂车智多星LV4懂车智多星LV4

    圆明园半日游

    2022-12-31发布于:探险者车友圈

    提车一个半月了,赶上了封控和全家阳,终于在上个周日偷得半日时间,带孩子去了圆明园。

    因为5年级上学期有一篇圆明园的课文,其实早就想去。但一拖就拖到了2022的尾巴。


    提了大探以后,最远的一次也就跑了20多公里,从家里到圆明园40公里成为大探新的单程记录~~~


    北京经过新冠高峰以后,路上的车明显增加,但圆明园里的人并不多。毕竟北京已经开始数九了。每天的气温都在-10到2℃左右。

    大探的方向盘加热和座椅加热,是对抗寒冬的礼物。这段路上闺女不断地夸第二排的座椅加热真舒服。


    开启自适应巡航,四环上一路很舒服地抵达圆明园。

    圆明园,是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占地350多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博物馆。


    1860年,英法侵略者纵火焚烧圆明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清朝灭亡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军阀、奸商巧取豪夺。


    现在的圆明园,由于成为了遗址,远没有不远处的颐和园名气大,也没有颐和园的风景和建筑秀美,但却多了一些沧桑和回味。


    园内最有名的地方莫过于“大水法”了。这也是课本中选用照片的地方。

    “水法”在当时特指人工喷泉,大水法西邻海晏堂,在长春园南北主轴线与西洋楼东西轴线交会处,是园内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


    大水法其实是一座大理石造就的,雕刻有精美花纹的大牌坊,牌坊中心有一巨型石龛,中券前边有狮子头喷水布瀑,形成七级水帘。

    前下方为椭圆形菊花式喷水池,池正中有一铜铸的梅花鹿,其角分八杈,由角顶喷出八道水柱,射向空中,又散落下来流入水池。鹿两侧有10只铜**,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俗称“**逐鹿”在椭圆形喷水池前东西各建有一座十三级方型喷水塔,池底有大喷水管八根,还有小型喷水管八十根,喷出的水柱高达六尺。


    可以我们只能通过现代的复原图来一窥160多年以前大水法的全貌了。

    大水法继续往西,就是海晏堂遗址。海晏堂是长春园西洋楼建筑群中最大的一组建筑。建成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


    海晏堂的正门朝西,两层十一开间,对称构图,西立面中部楼上设大门,大门前石阶分别立有石鱼、石狮各一对。门前左右有弧形叠落石阶数十级,沿石阶可从一层直接上到二层。石阶两侧除西式汉白玉栏杆外,还设计了跌水(水扶梯),水流沿跌水逐级跌落,流至楼前水池。


    海晏堂前的水池呈菱形,池中间有座圆形喷水塔。池东有一雕刻精美的巨型牡蛎形番花。在石牡蛎两侧,分别排列有十二尊人身兽头青铜雕像,每尊青铜雕像手捧玉笏,形态各异。北面从内至外依次是,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鸡、亥猪,南面从内到外依次是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狗。十二生肖铜像。按照时辰规律的排列,这些铜像轮流自口中喷水一个时辰,即两小时。每到午时,所有生肖一起喷水,人们根据喷水的动物就可以知道大概时间,所以又俗称“水力钟”。



    海晏堂在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主体建筑尚保存完整。但随着庚子事件及清王朝的倒台,海晏堂由于建筑庞大,石件雕刻精美,成了西洋楼重点被破坏的对象,截止到八十年代末圆明园遗址公园正式开放,海晏堂主体建筑仅剩蓄水楼高大的大土台基尚存。正门前喷水池中的巨形石雕贝壳一百年来依旧静静的躺在原址上,石雕贝壳南北两侧的铜雕十二生肖喷水像也早被人盗去。2000年中国保利集团重金将其中的牛首、虎首、猴首买回国内,2003年何鸿燊出资600万将猪首从美国购回送个了保利集团。2007年马首被何鸿燊以6910万港币购得,现存澳门新普京酒店大堂。2009年鼠首、兔首在法国被拍卖,成交价高达2800万欧元,但买家并未付款,鼠首、兔首至今仍在法国。其余五个兽头至今下落不明。

    海晏堂继续往西北步行一点,就是有趣的欧式迷宫黄花阵。


    黄花阵是根据欧洲皇家花园中的迷宫进行仿建的,但组成迷宫的图案不是剪修的灌木,而是砖砌的矮墙,墙高约1.2米,宽约0.6米,墙面镶嵌卍字不到头图案雕花青砖,墙体总长1600余米。


    黄花阵在清朝一直是帝后中秋节举行灯火晚会的地方。每到中秋节的晚上,宫女们头顶黄绸纱灯,争抢着向阵中心的石亭跑去,皇帝则坐在亭子正中,据说谁先跑到亭子前向皇帝磕头请安,就将会得到皇帝的赏赐。


    这里其实也早已成为废墟,现在的样子是按过去的铜版画复建的。


    西洋楼遗址只是圆明园内很小的一片区域。


    很多孩子会问为什么不再重新按原貌进行修复。


    我觉得是因为在首都近郊(其实现在也算市里了)的这座废墟可以不断地提醒我们,重视历史的发展规律,落后就要挨打。让我们能够铭记一百多年前的民族苦难。

    让我们认识到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终究将归于历史的尘埃,成为我们的警钟。


    圆明园还有很多景色我们来不及转,待明年春暖花开,一定再来圆明园走走,看看湖中美丽的野鸭和黑天鹅。


    作者提到的车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