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自家一手风度A33告别贴

    2021-07-26发布于:风度车友圈

    此条内容被收录为精华内容

    #是时候说再见了

    一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呢,离不开家庭的影响,98年我家购置了第一辆汽车,长安之星,SUZUKI CKD于长安。期后又购置了3辆汽车,至今都在服役。父母的消费观都是能力范围买最好,一直用下去。

    这条理念对我也深入骨髓。

    所以车的耐用性、稳定性对于我来说最为重要,因为车服务于人,而不是人服务于车。在变速箱的选择上,都是清一色的传统AT,没有CVT和DCT。

    从变速箱的对车辆的产品力影响上讲,20年前的Jatco4AT和现在横置的9AT和8AT上相比,劣势是油耗的控制,档位少嘛,发动机不是时刻保持在高热效率的点上,外加Jatco的4AT 液力变矩器不支持全域锁止,因此两点,油耗上和20年后高档位相较是劣势。但是AT基础结构是行星齿轮,档位数少,行星齿轮相对应就少,结构就简单。所以耐用性上想较更好,又因为档位少,动力请求时,没有档位选择困难,要么4降3档要么4降2档,动力请求直接粗暴,出力也快、准。所以,从驾驶体验上讲,没有和现在同排量,同动力水平,同AT结构的车辆有明显的区别。毕竟是AT,有液力变矩器,走走停停低档位比干式的双离合稳定,比大部分湿式双离合平顺。

    从发动机上来说,2.0的自吸加6缸,在当今也是奇葩了。优点就是稳,物理结构天然优势,导致对鸡脚的消耗小,19年过去了,N档怠速方向盘基本无震动,D档微微抖。主要还是液力变矩器老化。和现在最新的同动力水平,同排量自吸鸡头比较,体验上没有明显区别。劣势还是油耗,6个缸喷油嘴多两个,缸臂摩擦力多了50%。但这种油耗的劣势很小,现在这车综合油耗12.5,绝大多数都是城市低速行驶。外加进气口节气门是拉线式,因此初段动力非常灵敏,也多消耗了燃油。我去试驾ES200的时候,初段的感受就比较糟糕,阿特兹也是,出力很缓,科技改变油耗主要依靠调低动力响应[破涕为笑],开个玩笑。

    底盘,这车也是个奇葩,前麦弗逊,后拖拽臂独立桥加潘哈德推止杆,在我更换全新的KYB黑桶和顶胶,台湾裕隆的下摆臂,平衡杆胶套,小吊杆后。底盘状态恢复到9成新,那1成 差在元宝梁的胶套老化导致震动过滤上没法和原车相比。和现在的横置架构,前麦弗逊后4连杆、5连杆比,主要还是侧倾的抑制上差一些,由于偏软的标定。也因此,舒适型不输现在B+轿车,舒适操控的平衡是韧,为最佳。这车软但不韧。

    三大件聊完,发现啥啥都不输,就油耗高点?

    真不是,转向手感是这个车和现代轿车的最大劣势。普通车评人会评价:重,特别重。用专业车评人的评价就是:转向力矩大于转向阻尼,而且转向力矩随速随角度不是线性增益,是负向增益。说人话就是低速非常沉,高速非常轻。和优秀的转向手感恰恰相反。电子助力Vs传统液压助力 是这20年车辆进步让人体感最明显的结构。所以,当我一天,突然换车了,那一定是我不想再把麒麟臂练下去了。

    降本除了大家都了解的铝变钢,车辆的橡胶和塑料件更应值得关注,是国产后降本的主要部件。如果可以,我还是选择进口。

    当中国多数家庭跨越用车的第一个10年,就会从对于配置的关注,转向对车辆的结构、安全关心。当再跨越一个10年,就会从品牌转向对可靠性、耐用度、个性化的关注。

    祝大家平安用车,选到最爱的车。

    作者提到的车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