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2020-06-06发布

    来聊两句理想One车主or粉丝说(吹)的最多的“使用场景”,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到底是什么妖魔鬼怪。 1. 我认知中“用车场景”来自美国,因为美国相对地广人稀,车价便宜,油也不贵,而且有很多人住在郊外农场什么的,所以诞生了一种“针对性”的用车场景。比如说工具车——美式皮卡/MiniVan,代表车型自然是福特F-150,还有Transit/现代H1这种,主要用途就是载货或者载工具。然后就是全家一周去采购一次用的大尺寸或者美式全尺寸SUV(我觉得大概是类似Suburban的这种)。然后一般一家子还会有个专门的MPV,通常是大捷龙,美版奥德赛之类的。富裕家庭还会配备行政或者运动轿车,如果不太富裕,就买个雅阁给家里白领日常代步了。而这种用车场景代表的是“术业有专攻”,每台车各司其职,都能做的很好。 2. 理想One呢?作为SUV,其实他理论上就应该具备多功能属性,从产品角度来说,他也确实比某些车做的好,比如动力方面,比如车身尺寸方面。而且不少粉丝觉得他能在不同的场景下用得上,就是满足用车场景的一种表现。 3. 但事实上正相反的是,理想One的"综合素质"正因为他的“全能”所以表现的每一项都并不突出,而粉丝们误认为的全能则是用“田忌赛马”的方式得来的。我们举个例子。 ※理想One粉丝最常提出的一个观点是,30万这个价位,没有能同时兼顾加速快(6.5s),行驶质感(电机驱动),没续航恐惧(汽油增程器),大尺寸+7座,智能化(L2驾驶辅助+OTA+大屏幕)车型。 从正面来看,似乎确实不好反驳,但仔细看的话,你会发现这里面所有的东西理想One都做不到拔尖,甚至如果消费者有某一项更具体的需求的话,理想One可以瞬间成为“鸡肋”,我们举个例子。 A. 如果消费者要求动力好,操控好,比亚迪唐只牺牲了一点尺寸,就可以满足理想One所有的优点,甚至在加速,在可靠性等方面做的更好。 B. 如果消费者要求空间够大,那么本田冠道/UR-V只牺牲了7座和1s左右的加速时间,就能换来远超理想One的后排舒适性,可靠性和保值率。 C.如果消费者格外要求面子,那么牺牲一点点尺寸,别克昂科旗,大众途昂,甚至一些MPV车型,在舒适性,空间,品牌层面和保值率,售后各方面我觉得强于理想One。 其实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你什么都想要,你就什么都获得不了最好的,我相信理想One目前的车主有一部分是考虑到自己多元化又不用那么极致的需求买的车,但也不乏有一些朋友是误认为多功能=全能。这和实际的“使用场景”逻辑是截然不同的,一车多用,和专车专用的区别,当然,鉴于理想One的价位所对应的消费人群(500万老罗除外),可能确实还没有到可以“专车专用”的地步,所以“一车多用”也可以是一种解决方法。 从汽车工业层面来看,理想One的“原罪”和“亮点”都是用增程技术做了一台大尺寸的SUV,因为REEV(EREV)其实在其应用的主流国家是以小而精的车型出现,而且并非主打动力续航等,所以能达到更好的燃效和纯电利用率。所以理想One算是违背了REEV的宗旨和优势,但是满足了部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所以总而言之,大家买车的时候最主要的是搞清楚自己的“需求”,车绝对不是越“多功能”越好,这就好比瑞士军刀,或者是多合一的什么电饭锅,你很快就会发现他并不一定就适合你的“使用场景”。 其实目前俩看,理想One除了品宣层面(也可能是粉丝自发的)比较让人讨厌以外,这台车站在前人肩膀上已经优化的算是比较完整的了,属于成熟度比较高的车。唯一的潜在问题就是增程式混动的局限性和技术难点——增程器的选择,东安动力这台1.2T确实各方面表现都很一般。所以未来的话,如果理想坚持增程技术路线,我敬他是条汉子,但这台发动机一定是应该换掉的。但如果更换路线,比如EV,或者PHEV,对于动力技术没有太多累积的理想来说又是个大问题。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