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2019-04-26发布于:兰德酷路泽车友圈

    #不走寻常路【秦直道】世界上最早的战略高速公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和陕西省境内,是一条秦代修筑的交通干道。该道路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但没有具体的建成日期。建成之后的秦直道在清朝之前都有使用,至清朝时逐渐废弃。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从云阳修造一条通往九原郡的道路,是为秦直道,全长700余千米。关于建造秦直道的目的存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流行的说法包括“为了出巡便利”、“作为运兵通道”和“作为交通线路”等。该工程由蒙恬负责修造,由于该路线地形复杂,道路险峻,工程进展缓慢。直至蒙恬于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被赐死时,秦直道仍尚未完全修通。秦二世即位后继续兴建秦直道,但史料并未记载秦直道的建成时间,同时也没有记载秦直道的具体路线。秦朝灭亡后,秦直道至隋唐时期依然继续提供交通服务,有观点认为昭君出塞时所走的路线即为秦直道。清朝年间,秦直道逐渐荒废,失去了作为交通干道的作用。 陕西起点段 秦直道起点段位于淳化县境内,自汉甘泉宫遗址宫墙北门起向北,至北庄子村处开始收窄,上行1千米后拓宽至17米,其后向北延伸至还把1769米处的鬼门口,此处宽约为20米,再向北进入旬邑县境内。 旬邑段 旬邑县境内的秦直道平均宽20至30米,由于有植被覆盖,保存较为完好。其路线从淳化、耀县、旬邑三交界的箭杆梁下盘头坡,过姜姬河、上大草沟梁高地,绕梁直到石门关石门处下坡,沿子午岭主脉至大店村。从大店下坡到马栏岔沟过马栏河,直从马栏革命旧址窑洞处上坡,沿子午岭至雕灵关。从雕灵关东南300米处转向直北慢坡下山,从石底子水库西边进东沟上子午岭支脉,与黄陵县境内的秦直道相连,全长约90千米。山脊和高地部分堑山痕迹非常明显。转弯处弯道很大,上下坡道部分路面宽敞平缓。在石门关段残留有三处秦汉建筑遗址,此外沿途还有两座烽燧遗址。 延安段 黄陵县境内的秦直道全长60千米,道基宽10-60米不等,途经艾蒿店老芦堡、五里墩、沮源关等村庄。老芦堡、艾蒿店一带还保存有多处高达6米的烽火台遗迹。直道遗迹两侧还保存有6处垭口,3处兵站和1处驿站遗址。富县段长125千米,其路面一般宽30—40米,最宽处达58米。该段遗迹出现了大量相互叠压的车辙印和脚印,靠河、靠山和靠沟的一侧均建有夯土护坡。在道路最窄的一段遗留有关卡的大量建筑遗迹。整段道路出现了3处人工毁坏的痕迹。甘泉县秦直道从墩梁西北再转东北方向,在安家沟下山,过洛河后,从方家河龙咀沟上山,北端与志丹县段相连,全长34千米。道路呈西南东北走向,修建方式为铲削山体的一侧以开路,然后在路面上填土以平路。山体一侧有沟谷的用夯土填平以增加路面宽度。志丹县境内的秦直道经永宁镇、双河乡、杏河镇进入安塞县,全长105千米。境内残存路面最宽处50米,最窄处5米,有明显的车辙痕迹。 秦直道遗迹以及沿线的古城遗址,对于研究秦汉北方地区的历史,特别是匈奴的战争史、交通史、通讯史和民族关系史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人文历史信息价值。“秦直道是国内外唯一的二千多年前就已载入史册的一条大道,也是世界上最早、最直、最长、最宽的历史大道,具有世界性、历史性、文化性、唯一性,从旅游资源的角度来说具有垄断性。”

    作者提到的车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