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2024年马上就要来了,车企们别再只做样子了好吧?

    短腿马车社头像短腿马车社头像
    短腿马车社2023-12-27

    摘要:2024年,我们希望车企做些什么?


    不得不承认,2023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有很多闪光点。

    上半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比亚迪,年度300万辆的销售任务也基本达成;长安长城吉利乃至于新势力车企,都在新能源市场斩获成功……

    就一句话:“我们专注新能源市场,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当车企都有“美好未来”的时候,笔者作为消费者,却认为当下的自主汽车产业中,仍有不少“BUG”。所以在2024年,我也迫切地希望,造车企业们,能够弥补这些问题,优化我们的体验。

    一,我们要高配置,也要好开的车

    首先,笔者不是“配置无用论”主义者。

    恰恰相反,很多配置丰富的车,都很好用。诸如什么香氛系统、副驾后排娱乐系统、电吸门、座椅一键智能设置……这些配置用过都说“香”。

    但笔者想要说的是,我们不能“唯配置论”。

    车的本质是交通工具,是用来开的,所以车辆的机械素质、综合调校水平也都十分重要。对此,我们希望国产车企们,能够在底盘等维度下功夫。

    其实比亚迪在2023年做得不错。

    在此前,比亚迪秦PLUS、汉等车型的“三连杆筷子悬架”为人诟病。但是比亚迪也听取了用户的意见,为海豹DM-i配备了五连杆后悬、为宋L配备了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结构。

    而且,在2023年,比亚迪还发布了云辇技术,更是进一步提升了底盘控制能力。


    除此之外,吉利也通过一系列的高性能产品,让我们看到了自主品牌其实可以造好底盘、调好底盘。

    而这种“注重核心驾控”的态度,我们也希望在2024年越来越普遍。因为只有做好这些,中国车才真正有资格站在国际大舞台,参与到高质量的竞争之中。


    二,大屏是好东西,但传统的优势不能丢

    笔者统计了一下,在目前的智能化汽车设计中,几乎有80%的新车都已经在中控台设计上抛弃了传统物理按键、旋钮。


    取而代之的大屏幕触控交互和语音交互,虽然先进、有科技感,但真的好用吗?

    我看未必!

    笔者在今年试驾过不少这种车型,它们的内饰看起来很简洁,但是真的不好用。

    其一,大屏幕触控交互就算是很流畅,也很难满足驾驶者在开车途中的吗,盲操作需求。其二,语音交互不是随时都好用的,比如我在车窗玻璃起雾的时候,直接按一下风挡除雾按键,远比说一句“小X小X,打开挡风玻璃除雾”这样的语音指令快速便捷。

    所以,在笔者看来,当今“留大屏、去按键”的设计趋势,完全就是一个“屁股决定脑袋”的做法。我恳请各大车企的设计师们,在日常多开开车、多在不同的地区开开车,只有这样,你们才能真正明白消费者需要什么。

    大屏好,但没有物理按键和旋钮的大屏,很不好;而大屏幕,配合操作便利逻辑清晰的物理按键和旋钮,才是真的好!


    三,这些没啥用的设计,能不能就算了?

    进入到新能源时代,其实不少车型都面临着同质化的问题。

    比如大家的电驱技术、车辆性能基本上都差不多,如果卷机械素质、卷调校的话,很难带来差异化的产品属性。所以,不少车企的设计师们“脑洞打开”,带来了一些“看似高级,实际没啥用”的设计。


    比如隐藏式门把手,车企的说法是可以降低多少多少风阻。

    但实际上,这点风阻的降低收益,无论是对于续航还是对于隔音性能而言,都没啥太大的提升作用。相较于普通门把手,隐藏式门把手充其量只能提升几公里的续航。

    但是,隐藏式门把手带来的体验下滑却很多。尤其是在冬季,把车辆停在户外,遇到下雨或下雪,第二天隐藏式门把手很难弹出,造成使用上的困难。

    再比如,超大前挡风玻璃和不配备遮阳帘的全景天幕,也是一个没啥用的设计。

    车企在宣传中,虽然号称可以阻挡99%的紫外线,但是客观来说,这是一种“避重就轻”宣传法。

    简单来说,很多全景天幕可以阻挡紫外线,但无法大量阻挡红外线。而太阳的红外线辐射,才是真正的热量来源。笔者亲测,即便是能阻挡99%紫外线的全景天幕,在夏天也难以隔热,烈日下开车,头顶如同火炉。

    而这些没啥用的设计,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甚至丰富了汽车后市场的发展。给隐藏式门把手加装拉手、给全景天幕加装遮阳帘,成为了汽车装饰业的新兴市场。


    四,越来越大的轮毂,与越来越谨慎的驾驶方式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很多新能源汽车都普遍会配备大尺寸轮毂和低扁平比轮胎。

    这种设计,虽然好看,也能提升操控。但对于日常使用而言,却让人比较难受。

    简单来说,轮毂尺寸越大,轮胎的价格就越高。现在随随便便一款十几万的家用新能源车,比如比亚迪宋PLUS DM-i,都配备了235/50 R19的高规格轮胎。消费者更换轮胎的话,如果是选择米其林、马牌的中档轮胎,基本上一条都得一千元左右,而更高端的操控、静音轮胎,每条的价格就得一千五六了。

    同时,低扁平比的轮胎,在驾驶过程中还得小心翼翼。过坑、过减速带的速度一旦快了,或者碾压到路面上的一些石头,就很容易出现轮胎破损、鼓包的问题,为用车造成困扰。

    说句实话,对于家用新能源车而言,其实轮胎可以大,但是胎壁一定不能太薄。毕竟对于家用消费者来说,好用、易用、耐用才是最重要的。至于车辆的操控性表现嘛,其实可以通过对底盘结构和调校的优化去弥补。


    五,越来越宽的车身,越来越难停的车位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现在不少新能源车“越来越难开”了。

    这里所说的难开,并不是操控性能下降,而是车辆的体型越来越大,在穿梭窄巷、停车的时候,操作越来越困难。

    我们可以看一组车宽数据:比亚迪宋PLUS DM-i车宽1890mm、吉利银河L6车宽1875mm、启辰大V DD-i超混动车宽1917mm……这些紧凑级(A级)车的宽度均接近甚至超过了1.9米,如果再加上外后视镜的话,整车宽度将达到2.1米以上。

    这样的宽度,在以往基本上都是中大型(C级)车的水准了。越来越宽的车身,虽然让车内空间的确要宽敞了一些,但是对于普通驾驶者来说,太大的车身宽度,反而不容易驾驭。

    所以,在造车的时候,车企和设计师是否也应当思考一下车辆的灵活性呢?对于家用车而言,一味地增加宽度,不会带来太大的空间体验优势,反而容易对驾驶造成困扰。


    结语:

    这是一个很卷的造车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中,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能体验到汽车的创新。但是,这种内卷环境下,很容易让创新变味。我们即将迎来2024年的曙光,对于汽车市场和各大车企而言,2024也必定充满新的机遇。不过,笔者还是希望各大车企们,在迎接新机遇的时候,还是回过头来思考一下,消费者真正想要什么、需要什么。

    次阅读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