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懂车帝冬测续航排行榜,测续航还是测空调?看看整备时间都干了啥

    理论+实践,通俗易懂讲原理,深入浅出,有理有据。

    养车好又省、修车不踩坑、选车自己懂

    看了上午懂车帝冬测公开日的测试,出发前原地开空调将近两个小时,都比续航的用时还要长。

    这到底是测空调还是测续航?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这整备1个多小时背后能有多大差别。

    既然空调工作时间都比续航行驶时间长了,那为什么不报车内温度升温情况?懂车帝夏测不是有测空调这一项吗?

    今天懂车帝邀请了一些自媒体参与测试过程,但你的规则不改,这又有什么意义。

    今天更是厉害,上次测还是提前开空调71分钟。这次干脆是7点整备,8:45出发,到出发时,问界就只有52%电量了。而U8还有80%电(后面会讲到为什么这个期间U8耗电少)。既然空调占了主角,那为什么不把各车的升温情况报告大家呢?

    今天就说说插混纯电续航的测试规则中为什么要原地用空调的玄奥,大家客观的评价一下,是不是科学合理的,是为了给民众提供选车的角度出发,还是为了某种其他目的不得而知。

    我很清楚一点,写质疑懂车帝冬测的文章没有流量(前面两篇已经证明了),但真的忍不住还是要写,因为我觉得有些太夸张了。

    • 脱离实际用车场景的规则下测试有什么意义

    提前1个多小时开空调,谁人的新能源车会这么用?

    纯电续航,都是按工信部标准由专业机构测试过的。如果说工信部这个测试的标准与我们实际用车场景有差距,那就制定个更符合大家实际用车的测试方法。

    脱离实际用车场景的测试规则有什么意义,尤其是对选车的民众,不但没有参考价值,还会像余承东说的“误导民众”。

    你说是整备时间,那好,整备就需要开空调给工作人员取暖吗?每个车型的空调技术形式不一样,功率大小不一样,还没行驶就让空调消耗这么多电,这还是测续航吗?

    要不你就专门来一个空调制热效果的测试,为什么不呢?要知道新能源车制热效果可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

    如果测试,M7的制热效果那一定是“遥遥领先”,而某百万级车的成绩就会很差。

    现在这个莫名其妙的测试规则,为客户着想把空调功率做的大的车一定成绩差,那就搞不懂是测续航呢还是测空调,还是利用空调这个特点来摆布续航排名。

    • 测试应该是专业和严谨的

    任何测试都应该遵循科学、专业和严谨,甚至你可以不太专业但也不能不严谨。

    看了懂车帝回复冬测质疑的文章,把冬测的程序发上来。

    一看都不可思议,程序既不科学、也不明确更谈不上严谨,难道这就是懂车帝的水平?而且从这个程序看,哪里也看不出需要提前开空调。

    从厂家反应的后台数据看,这个过程操作更是一塌糊涂,岚图的车甚至开着车窗测续航,那可是严寒环境测试呀,这符合用车场景吗?这是人为故意还是工作人员随意,现在也没给出说法。这样的测试对厂家公平吗?

    • 出发整备一个多小时,这是为哪般?

    既然专业测评,整备不应该是头一天晚上都提前准备好吗?

    沙袋提前一晚装好有技术难度吗?今天看到了摄像头那是吸盘吸在风挡玻璃下,不就是几秒钟的事情吗?如果说吸盘容易冻硬,那就从温暖的工作车上揣怀里拿到车上。我们初中做实验老师都会交给我们尽可能消除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如果你确实做不到整备5分钟就出发,那只能说明不具备这个管理能力或水平,就别搞这样的测试。

    整备为什么要一直开空调?是为了工作人员的舒适,还是为了让空调功率大的车出发前多耗电?工作人员在这个时候应该是围绕测试的科学严谨,而不是自己的舒服。

    如果是为了工作舒服,那又为什么制热后长时间开着车门散热?是不是空调的制热效果太好受不了了。

    没关系,下面就从专业的角度谈谈我的认知和看法,看完,你一定会有自己的答案。

    • 对提前一个多小时开空调的理解

    以下只是我的个人理解,不代表懂车帝的想法,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仰望U8(图片|配置|询价)的空调制热是热泵式,这种热泵方式特点是能效比高,比如外界0度情况下,10kw的制热需要热泵配3kw的功率的压缩机就可以满足(这样的能效比已经非常领先了)。

    热泵制热,节能且制造成本高。但弱点是外界温度越低能效比越差,到零下三十几度能效比基本基本就是1或是进入冷保护而停止工作。

    即便能工作情况下,其能耗也就是压缩机的额定功率,而不是制热需求的功率。就算其压缩机功率5kw,最多也只能提供5kw多一点点的热量。

    但在外界零下四十度的情况下,我还没听说哪个品牌的热泵可以工作。所以我推测U8这里也有一个小功率的PTC电阻加热器,来针对寒冷时热泵不能工作的情况。

    我推测功率5kw左右,这样不到两个小时消耗了10度电左右(还有循环泵机风扇电机的消耗),按其49.1度的电池容量,出发时正好剩余80%电量。

    雷诺的热泵制热空调工作原理

    今天上午懂车帝的测试邀请自媒体参加,看到的现场视频就是U8车内所有人员一直是戴着棉帽和厚厚的手套,跟着的自媒体也承认车内确实不暖和。

    空调设定在24度已经预热了快两个小时了,车内起码应该不冷吧,但实际情况是车内人员不敢摘手套,大家凭经验想想应该是什么温度,这得起一百多万的身价吗?

    我前天就发了一篇文章“我可以利用空调技术的不同,通过制定不同规则任意改变排名”,文中详细讲解了新能源两种制热方式的原理知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后续有意思的情节来了,随着发动机启动续航测试结束,工作人员马上把空调调到了32度。没一会儿,车上人员都下意识的摘掉了厚手套。

    一百多万的车,是多那点续航重要还是乘员的舒适重要?

    这次测试不等于是把仰望U8的取暖效果差给揭露了吗?回去U8上这两位工作人员得好好教育一下了,哪怕再冷也得摘掉手套假装不冷呀,一点敬业精神没有。

    当然,我认为还是组织管理水平有问题,就没想到交代一下二位这些细节。

    发动机启动后工作人员马上把温度调到了32度,之后摘掉了手套

    新能源车制热,大部分是采用的PTC模式,简单理解就是电阻丝加热,成本比热泵低。能效比永远不超过1,所以耗能比较大。但优点是无论外界温度如何低,都能很好的按PTC的功率提供热量,且制热速度快。

    问界M7(图片|配置|询价)采用的就是PTC制热模式,其PTC功率是10kw,也就是全负荷的情况下,一小时就会消耗掉10度电。

    大众的PTC加热模块,电阻是加热液体。

    按这次“整备”将近两个小时,加上循环泵机及风扇电机的消耗,正好消耗了20度电。问界M7的电池为40度,所以出发时只剩下50%多一点的电量。这还是在测续航吗?

    m7车上的人则反应热的直出汗,但也不允许调低温度。

    这样的制热功率在极寒地区优势就出来了,通过华为问界公布的后台数据看,那天71分钟原地开空调,尽管若干次开车门,但31分钟车内就达到了设定的24度。这个温度开车,早就热的把手套摘了。

    热泵工作原理,其实就是我们家里的空调制热原理一样

    这两种制热的技术方式也有共同点,就是当发动机启动后,就会利用发动机的余热进行采暖,取暖的能耗就没什么差别了,因为都是一套完整的综合热管理系统。

    热泵式空调在大多数场景下更节能,但极寒天气是其最大短板与弱点,无法满足乘员的正常制热要求。

    结束语

    几乎所有人都质疑提前开空调那么长时间意义何在?完全不符合人们的实际用车场景。

    但懂车帝手拿规则制定权,不但不改还比上次又延长了时间。因为一旦改为满电直接出发,那成绩及排名就彻底变了。

    既然强调开空调,并且原地开空调的时间都长过了续航时间,那为什么不同时把车内的温度情况告诉大家,这一定是大家很想了解的车辆性能的信息。

    如果非要提前制热,那就模拟我们真实的用车场景。一是提前五分钟,进入车内后向大家报告车内制热升温情况,然后出发,并一路同时报告温度。

    二是,车内温度达不到24度(可以有正付误差)就不能出发。我相信,使用5kw制热的车大概率把电用完也出发不了。

    无论做什么测试,都请尊重人们关心的点以及尊重民众的智商,否则终会被反噬。民众不答应,行业主管部门也不会答应。

    这次事件后,引起这么多车商的质疑,大概率行业主管部门会出台相应管理规范了,这样的民间组织测评也就走到头了。

    使用热泵空调的车辆

    .万次阅读
    4评论
    2赞同
    收藏
    分享
    4评论
    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