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德国《经济周刊》:德国制造商无法跟上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步伐

    COTEST头像COTEST头像
    COTEST2023-11-28

    比亚迪电动车型 “汉”

    德国《经济周刊》报道:越来越多的德国人担心,中国未来可能会成为汽车大国,威胁到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实际上,情况要糟糕得多:业已至此!

    汽车业:德国和中国的冰火两重天

    本周一,德国汽车行业的代表将到访总理府,讨论德国汽车行业的现状,其中一个避免不了的话题是中国:中国的电动汽车让在华的德国汽车制造商举步维艰,并日益迫使他们退出中国这个最大、最重要的单一市场。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对欧洲的出口也如火如荼。在下一阶段的扩张中,中国制造商希望在欧洲开设工厂,而且选址工作已经开始。

    在德国,对电动汽车的需求最近有所减弱,这使红绿灯执政联盟制定的本来就虚幻的气候目标更加遥不可及。与此截然相反,中国正朝着几年后几乎只有电动汽车的方向稳步前进。

    德国的汽车制造商很难靠大而贵的电动汽车赚钱,但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却能靠经济实惠的小型和紧凑型汽车赚取可观的利润。而且: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希望获得市场份额和销量,并准备将其全球市场份额翻一番,而德国制造商则在寻找小众市场(豪华车、内燃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并希望在其中生存下去。

    中国能生产汽车

    按 2022 年汽车产量(百万辆,数据来自德国统计局),中国、美国、日本、印度、韩国、德国是全球最大制造国

    德国可能仍然给人汽车大国的感觉。但实际上,这个卡尔-弗里德里希-奔驰(Carl Friedrich Benz)发明汽车的国家,已经退居为全球第 5 大汽车制造国。2022年,中国的汽车产量是德国的 7 倍多。

    中国每年生产的 2700 万辆汽车中,有一部分是由德国汽车制造商的工厂生产的。仅大众汽车公司就在中国有 33 家工厂。对德国公司来说,这是一笔不可或缺的好业务:大众、宝马和奔驰每 3 辆汽车中就有 1 辆以上在中国销售,而且通常利润率很高。

    中国能施行产业政策

    UBS 预测:传统制造商(欧盟、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制造商、特斯拉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然而,这个植入中国市场的对德国汽车业最重要的根基已不再稳固,因为中国今后更愿意自己制造汽车:中国政府正在通过娴熟的产业政策转向电动汽车,而德国制造商和供应商在电动汽车技术方面落后于中国供应商,所以中国制造商很可能在短短几年内就几乎完全占领国内市场(2030年达到80%)。

    剩余的 20% 市场份额将由曾经辉煌的西方霸主通过毁灭性的价格战争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德国制造商基本上无望在中国市场上混了。

    中国能出口

    欧盟与中国的汽车、卡车和公共汽车进出口辆数(2022 年,数据源自ACEA)

    对中国制造商来说,光有中国市场还不够,他们还想征服全球市场。这不仅是一个大胆的计划,而且已经成为现实:2022 年,从中国运往欧洲的汽车、卡车和公共汽车数量均大大超过了相反的方向。而这仅仅是开始,只要中国拥有更多的运输能力,并且在欧洲也有工厂,那么欧洲市场上的佼佼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中国制造商向欧洲市场的进攻不同于日本或韩国制造商的过往进入。这是因为,日本人和韩国人进攻的是一个当地生产商拥有卓越优势的领域: 内燃汽车。然而,中国带来的是一项该国已占先机的技术:电动汽车。

    中国能控制成本

    制造电动汽车并不困难。然而,控制成本并在技术性能方面保持领先才是关键。这正是中国已经掌握的技术。根据瑞士银行(UBS)对技术和经济的深入分析,中国电动汽车冠军比亚迪(BYD)每售出一辆新型中档 Seal 轿车,就能获得 1200 美元的利润。与此相反,大众的同类车型 ID.4 SUV 却亏损 1000 多美元/辆,尽管其售价高出 50% 以上。由此可见,大众似乎无望达到比亚迪的成本和利润水平。

    测试数据来源

    Comparative & Objective Testing in Europe for Safety & Trust e.V. (COTEST) Collects Tests to Seek the Truth (COTEST) / 质量安全欧洲测试协会(COTEST)聚测试,以求是…

    .万次阅读
    43评论
    20赞同
    收藏
    分享
    43评论
    20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