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调查|共享车位+立体车库,胡同停车难,试试这两招

    京报网头像京报网头像
    京报网2023-10-31

    胡同狭窄,机动车乱停乱放,交通秩序堪忧。无论是有车的居民还是无车的居民,都对胡同的机动车停车状况存在不满。

    在硬件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这个老问题怎么解决?记者找到了两处典型的解决方案,全新思路、通力协作、群策群力,有助于老问题的化解。

    现场——

    “无缝”停车 背后全是无奈

    胡同里,一辆出租车正在小心地侧方位停车。司机师傅就住这条胡同,他一边紧盯后视镜,一边谨慎地打轮、倒车。等停好了,车辆右侧与胡同院墙之间的间隙,大约只有1厘米左右。

    胡同高超停车技术背后,更多是无奈

    高超的“无缝”停车技术背后,更多地是无处可停的无奈。北京胡同停车,已经成为停车界“绝境求生”的代名词。胡同窄,两侧都停满了车,再有机动车从中经过,空间更为紧张。不尽量把车贴紧院墙,很容易造成剐蹭。

    “说起来,都不应该停,但是没地儿停啊。”有居民说,在胡同里停车,“规矩”就是先到先得,而且谁都想停在家门口。一条胡同,除了公厕、垃圾站,几乎所有的路侧空间都被机动车占满。没车的时候,也有人用自家的“请勿停车”交通锥占着车位。

    记者连续走访几条胡同,看到胡同的停车秩序基本没有差异。在有限空间被极大占用的情况下,一旦有机动车经过,情况变得更为复杂。机动车缓慢前行,躲避胡同两侧的车辆;行人胆战心惊,寻找能容身的空间;自行车、快递车远远观望,见缝插针穿行。

    有居民说:“最近摇到号挺高兴的,可一想到这停车我就发愁。能停的地方都让别人占满了,怎么办?”

    有社区在胡同里张贴了告示,提示邻里间在停车问题上相互礼让、相互协商,禁止用障碍物占据公共空间,避免发生矛盾,“影响老邻居间多年的感情”。但据记者了解,因为停车导致的争抢位置、堵塞交通、影响行人等情况,经常有居民通过投诉平台反映到社区。

    解题——

    走出胡同 开拓共享车位

    在西单图书大厦和民航大厦中间,也有一条窄窄的钟声胡同,自南向北连接长安街和力学胡同。

    胡同不长,以平房为主,也有钟声1号楼、2号楼两栋不高的居民楼。这里地理位置极佳,与繁华的西单商业圈紧密相连。这十几年,占道停车的现象一直困扰着这里的居民。“怎么停车又被贴条了?”“胡同里没车位,家里车往哪停?”“这些车把胡同的人行道全挡了”……社区经常收到投诉信息。

    在拥挤的胡同,机动车占道停车的现象随处可见

    最近,钟声胡同有了新变化,原本“急难愁盼”的停车问题,找到了全新解决方案。

    “老百姓不满意,我们就得想办法。”钟声社区党委书记马登旺站在胡同里,对记者说,胡同本身就不具备停车条件,路窄。而且钟声1号楼、2号楼也没有配建机动车停车位。

    9月,在对社区停车缺口进行摸排,并且与居民议事协商、了解需求后,社区把解决停车难题的目光投向了胡同外。胡同南口的西单图书大厦二期建成完工,停车场对外开放,西单更新场距离胡同只有100多米。于是,社区发挥党建协调委员会的作用,与图书大厦和更新场协商,寻求合作。

    “企业是要盈利的,西单商圈停车位紧张,费用不便宜,所以我们也是很耐心地谈。胡同乱停车的情况解决,对出入商圈的秩序也有促进。”图书大厦二期时租16元,月租1500元,对于习惯免费停车的胡同居民价格过高。社区反复沟通,期间还找到街道和西城区寻求帮助,把月租费一点点往下谈。最终,本着支持社区工作的态度,图书大厦二期和更新场,都同意拿出部分车位与社区共享。居民可以在每天晚7点到早7点使用共享车位,月租金450元。图书大厦二期还进一步同意拿出30个全时车位,供居民长期使用,月租550元。

    马登旺说:“这个价格已经非常优惠了,本地常住居民三证合一都可以申请。有20多户第一时间就把车位办了,要的都是全时车位。”

    下一步,钟声胡同将联合交管部门,对胡同违章停车进行治理,重塑胡同交通秩序。寻求共享停车的协商工作还在继续推进,越来越多的胡同居民,有希望把机动车停入商圈大厦中。

    向上向下 打造立体车库

    和钟声胡同一样,牛街街道的平房区,近年来也存在胡同内车辆乱停、秩序混乱的问题。2022年,牛街街道启动东部平房区静态交通调研治理工作,聚焦胡同乱停车治理难点。到2023年春天,这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区域胡同内常年停放的143辆机动车成功疏解至立体停车楼、路侧停车位和停车场,实现醋章胡同、西砖胡同北段、烂缦胡同、南半截胡同、天景胡同5条胡同限行禁停。

    经过综合整治后,烂缦胡同的停车秩序焕然一新

    记者在西砖胡同北段看到,这里街巷整洁,环境清新。据胡同居民反映,过去这里的机动车乱停乱放严重。“以前走过路过都得小心,路窄车多,再遇到有车通过,更不敢走了。”有大妈告诉记者,走在胡同里,最害怕后面的车按喇叭,“感觉心脏都快蹦出来了。”

    现在,这段胡同内原先乱停车的位置,被崭新的花坛取代。原先杂乱停放的机动车,转移到永庆胡同立体停车楼等停车空间。胡同所在的枫桦社区党委书记铁金告诉记者,如今的成果,是深入沟通、逐个突破的结果,“胡同里的居民,十几二十年都把车停家门口。让他们停到胡同外,还要交停车费,挺难。虽然谈下来的优惠价格,是每个月三五百块钱,那也不是一次两次能说得通的。”

    为了更好地解决每家每户的个性化问题,社区甚至采用了“一车一议”的创新机制。永庆胡同的立体停车楼,是五层机械式结构,有些像SUV、MPV等尺寸较大的车没法入库。社区就找到周边单位,寻求地面停车位合作共享。

    永庆胡同立体停车楼,疏导了附近胡同的停车困局

    从枫桦社区往南不远,是法源寺社区,这里是著名的文保区,静态交通治理,同时还带动着老城保护和复兴。行走在烂缦胡同,原本拥挤的空间,现在可以容纳网红咖啡馆、红色会客厅、凉亭绿廊……不管是胡同居民,还是慕名而来的打卡游客,都有充足的空间,感受这里的慢生活。

    烂缦胡同北口,有一处不起眼的立体停车场,和永庆胡同的停车楼向上找空间不同,这里是向下找空间。通过机械设备,居民停放在此的机动车,可以移动到地下,增加空间利用率。

    烂缦胡同北口向下挖潜的立体停车场

    法源寺社区党委书记李刚说,社区给居民们找到了停车空间,烂缦胡同如今只过车不停车。一旦有车辆停靠,新架设的交通执法摄像头就将发挥作用。“我们这一片是宣南文化保护区,会馆文化集中片区。所以停车治理,同时也连带着加强背街小巷的精细化治理,让老胡同焕发新生机。”

    手记——

    综合治理 也需居民助力

    在一条整治一新的胡同,记者还是看到了一辆违停车辆。社区工作人员无奈摇头,虽然针对胡同停车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总有反弹现象发生。

    胡同住了几十年,免费停车的“午餐”吃了十几年,惯性导致胡同居民短时间内很难接受把机动车停到胡同之外的收费停车场。有的社区多方联络,找到距离胡同口咫尺之遥的停车场,把月租从1000多元谈到了400元。但居民依然嫌远、嫌贵,不愿意挪车。社区组织了20多次居民议事会,才说动了居民,挪动车辆,将胡同环境整饬一新。

    共建共治共享,解开胡同停车难题,既需要社区、街道出谋划策,属地单位自愿支持,还需居民助力,积极配合,维护成果。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孙毅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