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跨界者们造车,为何屡屡翻车?

    淡泊的画板ixX头像淡泊的画板ixX头像
    淡泊的画板ixX2023-09-28

    随着小鹏汽车以58.35亿港币的价格收购了滴滴旗下的“智能汽车开发业务”,滴滴造车的计划也基本宣告以“失败”结束,从2021年4月正式启动造车项目到被小鹏收购,滴滴的造车故事只持续了两年零半不到的时间。

    在这期间,他们不惜血本投入千金,打造了上千人的整车研发团队,凭借着滴滴出行业务在B端的优势,其汽车业务规模迅速扩大,以至于外界普遍都看好他们,不过遗憾的是,和众多跨界造车的公司一样,滴滴最终也以失败收场。

    于是不少人也对此感到疑惑,为何这些拥有雄厚资金和技术的公司会屡屡在“造车”业务上翻车呢?

    的确,放眼整个汽车市场,那些真正跨界造车成功的例子少之又少,别说成为行业内有影响力的车企,就连能够把车造出来都是一种奢望,比如尝试造车十年有余的苹果公司,论创新能力,论财力,我想科技行业中难以有与之匹敌的对手,可他们的造车计划可谓是一波三折,其首款汽车的量产时间,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日子。

    再比如,国内的互联网大厂百度也曾经多次想要打造自己的汽车,但受限于研发实力等多方原因,他们最终也放弃了独自造车的想法,进而转变为和吉利合作。他们在2021年与吉利成立了集度汽车,随后又在去年推出了首款汽车机器人ROBO-01以及 ROBO-02,不过在短暂的冲上热搜后,关于这两款产品具体的量产计划,就再也没有下文了。

    直到上个月,百度才再次现身,表示和吉利推出了另一个新的汽车机器人品牌“极越”,这番莫名其妙的操作搞得大家也很是奇怪,有分析人士指出,百度与吉利合作思路的频繁调整,从侧面说明了其造车计划的不顺。

    除了苹果、百度之外,OPPO也是众多转型科技公司的老代表了。他们在2019年就宣布了想要造车的想法,当时OPPO创始人曾自信地表示:“如果汽车厂商造不好车,OPPO有实力的话就会对造车做尝试”。

    随后,OPPO就从小鹏挖来了首席科学家郭彦东,并开始尝试从自动驾驶以及车联网入手,打造专属的汽车系统。或许是折腾一圈后发现,造车这事没那么简单,OPPP也效仿百度与上汽集团签收合作,不再独自尝试整车的研发,而是退居幕后,专注汽车的智能系统。

    与之类似的还有国内科技区一哥华为,华为与赛力斯牵手之后,不断打磨自己的智慧座舱系统,可当所有人都以为华为会从幕后走到台前,开始打造自己的汽车时,他们却明确表态不会尝试造车,一时间令人唏嘘不已。

    而目前来看,从科技区转到汽车领域的众多企业中,也只有小米尚且还在坚持,不过目前他们的量产车也仍未发布,是否能够最终成功,还存在着一些变数,即便能够上市,其产品会不会获得消费者认可,也是一个未知数。

    对此,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认为: “汽车产业虽然正处于前所未有之大变革时期,但基本属性始终未变,对车企的要求不仅仅只是创新。汽车产业在经历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同时,也在经历一轮又一轮新势力车企的淘汰,这表明产品安全、量产规模、集成能力、生产效率等基本规律是不能舍弃的,这些基本规律在产业变革的任何阶段都不可撼动”。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