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汽车圈这6个伪命题可以休矣,“理想是工业垃圾”彻底站不住脚

    图说汽车头像图说汽车头像
    图说汽车2023-07-31

    在国产车乘着新能源之风大杀四方之际,我们不由得会回看来时走过的路。回望过去,国产车几乎是被合资车一路压着蹒跚前行,市场话语权也几乎完全被合资品牌所掌控,诸如“无后驱不豪华”这样的命题比比皆是,如今再回头审视这些盛极一时的命题,就会发现其中很多都是伪命题。

    无后驱不豪华

    “无后驱不豪华”在燃油车时代是很多豪华品牌最常用的宣传话术之一,实际上这是个伪命题,是因为豪华车多采用后驱形式才有了“无后驱不豪华”,而不是采用了后驱才豪华。一代神车五菱宏光也是后驱,怎么没人把它列为豪华车呢?再比如奥迪A6L、沃尔沃S90、雷克萨斯ES等豪华轿车都是前驱,难道它们就不算豪华车了吗?进入到电车时代之后,大家宣传时都不怎么再提“无后驱不豪华”这个口号了,为什么呢?因为电车时代大家基本都是后驱,高端一点的车型都是双电机四驱,这时候再喊“无后驱不豪华”显然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大家都不再喊“无后驱不豪华”了。这其实还是一个话语权的问题,就像电车时代,没有冰箱沙发大彩电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高端车。

    国产车冲击30万没戏

    就在几年前,20万就已经是很多国产品牌的天花板,而作为代步车与豪华车分水岭的30万级别更是想都不敢想,很多人据此认为国产车冲击30万没戏。然而仅仅六七年之后的今天,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指导价30万以上的比比皆是,甚至不乏定价超百万的自主品牌,国产车冲击30万元已经被事实证明为彻头彻尾的伪命题。当然了,现在这么说有些马后炮的感觉,在新势力的黎明之前,没人会预料到自主品牌能达到如今的高度,只能说自主品牌把握住了新能源的风口,也一举终结了合资车在中国市场长达近二十年的统治地位。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未来自主品牌必将走向全球,将汽车市场的定价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理想是工业垃圾

    理想ONE刚出来的时候,“工业垃圾”类似的评价很多,主要吐槽点就是增程式动力,而且还是1.2T的三缸机,经典言论如“电车为什么还要背个大油箱”。然而就是这样的理想ONE居然卖爆了,市场上的增程式电车也越来越多,如今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理想L7/8/9以事实证明“理想是工业垃圾”是站不住脚的说法。

    增程式本身也是混动形式的一种,如果说理想是工业垃圾的话,那么那一堆为了政策而生的纯电续航50多公里的插电混动合资车可以说连工业垃圾都不算了。对于大多数大众消费者而言,汽车的代步属性要大于驾驶属性,理想的车在工程角度可能确实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对于目标群体来说,这几乎就是一辆近乎全能的家用车,空间、舒适、配置、能耗基本都拉满,这样的车算不上工业垃圾。建议大家有机会去商场体验一下理想,实际感受一下之后就会知道什么是家庭代步车的理想模样。

    比亚迪没档次

    这个观点放在十来年前说实话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彼时的比亚迪还停留在致敬阶段,产品也和高端大气上档次没什么关系,基本都是出租车和驾校教练车,确实谈不上什么档次。但在DM-i混动技术和龙颜美学设计语言加持之后,比亚迪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王朝系列几乎全是爆款,海洋系列也在新能源大战中站稳了脚跟。完成对30万元天花板的突破之后,比亚迪进一步向上突破,定价超百万元的高端品牌仰望发布,比亚迪的品牌高度也随之完成跃升,现在的比亚迪已经不能再用“没档次”来定义了,你可以说它品牌形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说比亚迪产品没档次确实是没道理的。

    国产轿车不行

    在被合资车压着打的那些年,国产轿车尤其是10万元以上的国产轿车日子过得相当苦,B级车市场几乎完全被合资车垄断,尝试向上突破的几款国产B级车销量都不是很好,C级车就更不用说了。可以说如果没有见神杀神见佛杀佛的新能源,可能到现在为止国产轿车也抬不起头来,但进入到电车时代之后,一切都变了,国产B级开始大杀四方,从低至15万的深蓝SL03(图片|配置|询价)到顶配售价接近55万元的C级车蔚来ET7,国产轿车彻底打破了合资品牌在轿车市场的话语权,也用实力彻底征服了国内消费者。国产新能源轿车从颜值、内饰、动力到配置都已不比合资轿车差,而反观现在一些曾经的B级神话,典型的例子如别克君威,设计已经到了一言难尽的地步,用堕落来形容也不为过,只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谁还敢说合资B级能压着国产轿车打的?

    国产车三大件不行

    国产车刚起步的时候因为主要做低端产品的缘故,确实给很多人留下了三大件也就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不太行的印象,实际上我们看很多合资车的A0级车它也不怎么行,发动机、底盘、变速箱也都不行。后面国产车逐渐开始发力,自研发动机、变速箱以及整车平台,到新能源大战前夕实际上国产车的三大件已经赶上来了,当然在调校方面可能略微还有些差距,但整体上已经完全达到了与合资掰手腕的水平。然后进入电车时代之后,没人比三大件了,因为电动车主要看的是三电而不是“三大件”,传统燃油车企造电动车顶多可能在底盘方面自带一些优势,而在电池车身一体化的当下,传统燃油车企这点儿技术优势可能很快也会消失,就连曾经的变速箱巨头采埃孚都转型电动化了,是时候该破除合资三大件的迷信了。

    次阅读
    80评论
    11赞同
    收藏
    分享
    80评论
    1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