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从BBA阵营中掉队的奥迪,要靠哪家中国“师父”翻身?

    王煜全头像王煜全头像
    王煜全2023-07-26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在燃油车时代,奔驰、宝马、奥迪合称BBA,被誉为汽车界的“三驾马车”,代表着豪华车品牌的第一梯队。

    奥迪曾经是BBA的龙头,2018年以66万的全年销量,占据国内豪华车销量第一的宝座;5年后的现在,却后劲不足,已经逐渐被另外两家拉开身位,即将跌出BBA阵营。

    具体来说,自从2017年达到187.8万辆后,奥迪全球销量就出现下滑趋势,2022年降至161万台,宝马2022年的销量是210万台,奔驰是204万台,相差40~50万台。

    并且,奥迪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也不乐观,2021年奥迪在华销量为70.1万辆,同比下滑3.6%;2022年进一步降低至63.6万辆,同比下滑9.2%。

    进入2023年,奥迪与奔驰、宝马的差距进一步被拉大,宝马在华销量接近39.3万辆,同比增长3.7%,奔驰紧随其后,37.7万辆,同比增长6%。根据乘联会数据,奥迪上半年在华销量为29.6万辆,同比下降了6.6%。

    可以看到,奥迪是BBA中唯一负增长的品牌,不仅与前两家渐行渐远,甚至即将被后来者赶超,特斯拉上半年在华交付29.4万辆车,已经与奥迪相差无几。

    更重要的是,在由燃油车向电动车转型的时代,奥迪的电动化转型步调仍然落后于宝马、奔驰。

    2022年,奥迪纯电动车的全球销量为11.82万辆,同比增长44%,同期宝马电动车销量21.58万辆,同比增长107.7%;奔驰纯电动车销量14.92万辆,同比增长67%。

    看起来,如果奥迪不做出重大调整,不仅会被宝马与奔驰甩开,更加难以在电动车时代挽回局面。

    2021年,奥迪就制定了“Vorsprung 2030”电动化转型战略,计划在电动和混动领域投资180亿欧元,到2025年推出超过20款纯电动车,2026年推出的新车全部为纯电动车型,2033年实现完全电动化。

    问题是,这一战略执行得并不顺利。大众汽车集团CEO Oliver Blume表示,奥迪品牌拥有巨大的潜力,但目前落后于竞争对手,尤其是电动汽车产品线在中国市场没有竞争力,最主要的原因是软件问题,使他们不得不推迟电动车规划。

    他提到的软件问题是曾经被寄予厚望的CARIAD。大众前CEO赫伯特·迪斯在任期间,主导成立了软件公司CARIAD,他的原始设想很美好,通过这个软件平台,旗下的各个子品牌可以复用软硬件体系,能够大幅降低成本,与特斯拉的平台复用理念颇为相似。

    但是,CARIAD不仅未达到预期目标,甚至成为电动车转型的绊脚石,比如,大众ID系列纯电动车因为软件问题推迟交付,交付之后不断出现卡顿、黑屏等问题,奥迪纯电车型也受到拖累。

    大众汽车董事会成员在4月份参加了上海车展,在体验过比亚迪、蔚小理等国产品牌的车机系统后,似乎受到了巨大刺激,回国后就解雇了CARIAD大部分高管,进行业务重组。

    不过,这对奥迪来说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自家方案指望不上了,只好寻求外部合作。

    7月10日,据德国《汽车周刊》报道,奥迪正在考虑直接从中国车企购买一个电动平台的授权,以缩短新车开发时间,原因是母公司大众集团未来的终极版电动平台SSP(可拓展系统平台)被推迟,奥迪已经等不起了。

    简单来说,电动平台就是一整套的电动汽车“生产流水线”,不同车型可以共用一套流程和结构,从而降低车企研发与制造成本。

    不少中国车企已经拥有自己的电动平台,除了比亚迪e 3.0和吉利SEA浩瀚平台外,还有上汽星云、长安EPA、蔚来NT2.0等等,当时不少人猜测奥迪会选择比亚迪。

    7月20日,上汽副总裁祖似杰表示,上汽与奥迪是战略合作伙伴,双方达成共识加快新能源车开发速度,这被很多媒体解读为上汽与奥迪达成了电动平台合作。

    不过,后来看上汽集团的口气,他们之间的合作还没有正式敲定,德国《汽车周刊》的报道,也只是援引所谓知情人士的消息,不是奥迪官方声明。

    我一直倡导车企们加强产业生态化协作,而奥迪从创立之初就具有协作精神。

    奥迪LOGO中的四个圆环代表由霍希、奥迪、DKW和漫游者4家汽车公司组成的汽车联盟,奥迪初期代表作920车型,正是由霍希公司设计,采用DKW的前驱技术和漫游者的波尔舍发动机联合制造而成,也就是说,产业协作助推了奥迪的成功。

    协作的核心就是强强联手,奥迪的品牌优势仍在。如今,他们已经认识到与中国电动车的差距,如果能够延续产业协作的优良传统,向先进的中国电动车企业寻求技术支持与经验分享,与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生态紧密合作,将奥迪的品牌优势与成熟的电动车技术相结合,仍然有快速追赶上来的机会。

    到时候,无论奥迪与哪家车企合作,都是对中国电动车企业技术领先的背书,也是电动车产业协作的有益探索。

    以上是今天的内容,更多详细的产业分析和底层逻辑,我会在科技特训营里分享。欢迎关注全球风口微信号,报名加入!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

    次阅读
    25评论
    2赞同
    收藏
    分享
    25评论
    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