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明里煽阴风,暗里点鬼火,这股风该刹刹了!

    深度车评V头像深度车评V头像
    深度车评V2023-07-10

    文 | 车评君

    7月6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组织16家主流车企签署《汽车行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但仅过了两天,7月8日,中汽协又宣布收回承诺书中最重要的一句话——“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因这句话“有违《反垄断法》精神,引发了广泛关注”。大反转来得迅雷不及掩耳,中汽协饱受揶揄都在情理之中。

    实际上,这个大乌龙的诞生,充分说明行业协会并没有摆正自身的位置,依然希望借行业自律之名伸出干预之手。你不想想,现在连政府都学会尊重市场规律了,一个行业协会为何还如此缺乏敏感度。说得更严重一点,行业自律组织如果不能适应自己的新角色,改变过去计划经济的落后思维,还想靠这种方式刷存在感,说不定什么时候还会自取其辱。

    仔细看7月6日承诺书,有四点。

    1. 第一,坚持遵守行规行约,规范市场营销活动,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2. 第二,注重营销宣传方式方法,不夸大宣传、不虚假宣传,不为吸引眼球、增加获客而对消费者进行误导性宣传。
    3. 第三,发扬质量为先、品质为本的工匠精神,以高质量产品,高品质服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4. 第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稳增长强信心防风险等方面积极担当,勇挑重担,携手为国民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其他三点都没问题,坏就坏在第一条,提及了价格。行业协会提及价格是大忌,因行业协会不是市场监督部门,而仅是行业自律组织,《反垄断法》对行业协会是有限定的。咱们重读《反垄断法》第十七条和第二十一条,第十七条规定: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下列垄断协议: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第二十一条规定:行业协会不得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从事本章禁止的垄断行为。

    说得明白一点,行业协会是行业自律组织,主要职能是促进行业自律,协助会员企业政策咨询,对不正当竞争和侵权行为进行规范。行业协会不是行业婆婆,不能组织企业统一定价,达成价格同盟,限制生产和销售,不能限制企业自主定价。

    然而,根据北京日报的报道,近年来行业协会组织会员单位从事垄断协议行为,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情况并不鲜见。近几年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每年都有行业协会因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被处罚的案例,有的行业协会甚至是垄断协议的“牵头人”。例如,2022年,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共办结垄断协议案件16件,涉及4个行业协会。

    今年5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专门起草了《关于行业协会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就提到,行业协会不得以价格自律、行业整顿、维护市场秩序等名义为会员设定商品价格或者限制会员的自主定价权。中汽协要求企业对价格做出承诺便是意见稿中明令禁止的行为。

    事实上,如果说得再深一点,中汽协提出的“非正常价格”本身就是对市场规律的极不尊重。如果你认为商品以低于成本价进行倾销,可以举报请监管部门介入调查,如果没有,那便是企业的自主定价。对于技术进步幅度大和成本控制能力强的企业来说,降低价格以获取更大市场份额是必然的选择,就如特斯拉的降价和比亚迪的那些竞争力极强的冠军版。

    不过,这种市场行为在有些车企面前就是侮辱性极强、伤害性极大的行为,7月8日某车企高管就在微博上酸溜溜地说,为啥这么多车企要限制价格,因为现在就两个车企赚钱——特斯拉和比亚迪。……特斯拉价格一降再降,比亚迪一年就出冠军版,有的企业迟早坚持不住,最后出现强者恒强的局面。

    我不明白这位高管怎么好意思在微博上发如此阴阳怪气的论调,是为了贩卖焦虑,制造企业间对立情绪,还是想暴露自身盈利能力不行的缺点。我想,与其在这里怪腔怪调,不如做好技术研发和成本控制,把价格降下去争取更多的订单吧。

    客观上说,特斯拉年初的大降价确实引发了价格战,拉低了汽车行业整体利润率,但肯定不是导致其他车企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说价格战导致消费者持币待购更是无稽之谈,导致持币待购的是对消费信心不足,对未来信心不足。车企更多应该做好保暖措施,准备好穿越寒冬,不要寄希望于干预的力量,不然未来有一天干预也会反噬于你。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