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从9万到100万的车都用它,电子后视镜根本不值1.6万?

    路咖汽车头像路咖汽车头像
    路咖汽车2023-07-03

    7月1日之后,国内市场电子后视镜正式“解禁”。

    《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国标正式发布之后,传统玻璃后视镜可以开始告别历史舞台了,取而代之的则是科技含量更高的是电子后视镜。对汽车行业有所了解的朋友,或许知道电子后视镜最早被我们熟知,应该是奥迪e-tron的宣传车型上(国内量产版没有)。

    而电子后视镜对行业来说,是一个还没被广泛应用的“新技术”。

    这个技术至少在08年前后就有了具体出行,主导的是戴姆勒集团。之后是在一些重卡车型上做了应用,甚至到现在已经有了技术迭代产品。而且欧洲和日本市场,已经在2016年就开始了电子后视镜的相关应用(包括雷克萨斯ES、奥迪e-tron等车型)。

    今年,国内市场的车主也可以自主加装电子后视镜(需要符合安装标准),这一配置技术的应用,将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使用体验?是否安全可靠?

    电子后视镜,电动车特别适合用

    始于燃油车时代的一项技术,真正发扬光大的可能是在电动车身上。先不说技术本身科技含量的问题,首先替代了传统玻璃反光镜之后,减少了一定风阻,从而给电动车增加了一定的续航里程。就从这一点上,势必会成为诸多新能源车型必不可少的一个配置(或者是选配)。

    用电子后视镜之后,电车续航提升至少能有5%左右,马斯克说的。

    从技术上来看,后视镜的造型对于整车风阻系数的影响范围大致在0.01-0.03左右,当然燃油车对这点风阻可能不太在意,加油方便可以不用在意这些细节;但对于电动车来说,风阻越小越好,所以,对电动车来说以后是必备项目了。

    然后有人会觉得,这种技术其实是噱头大于实用的。

    其实不是,我们不应当怀疑技术的创新性,也不能否定传统零部件的可靠性。电子后视镜的优点不少,主要集中在视野宽泛、全天候能力强、夜视能力好。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外后视镜,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唯一的优点,就是可靠性极强(结构简单确实不爱坏),但技术改进上也仅有“防眩光”这一项算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改进。

    而电子后视镜会带来的改变,首先是清晰度上的提升。很多人会认为,光学玻璃已经是非常清晰的一种体现,不会比液晶屏幕差,但事实角度来讲,摄像头+液晶屏之间是需要加入图形图像处理模块,之后,再导出画面到车内的液晶屏上。所以,论清晰度的话,屏幕的观感会好于传统光学的。

    这就带出来一个更好的优点,夜晚开车,我们会被各种滥用的远光、光线不足的路况条件为难住,无论哪种情况都会让后视镜里的画面不容易分辨。目前国内的电子后视镜供应商的接解决方案中,包括了HDR功能让后视镜在高通太范围图像处理功能变强,保证强光下、逆光下都看清楚屏幕;LFM消除信号灯、汽车LED灯的闪烁(仅靠肉眼看不出);低照度增强显示,就是在光源不足的情况下增强显示,晚上或者地下车库都能看清后方画面。

    最后的一个优点,是全天候能力,这点我相信各位在雨、雪、雾开过车的朋友都有感知,后视镜沾水就不太好分辨后方情况了,这是传统后视镜的一大弊端。现有的解决方案,是给摄像头使用高级防水镀膜,成本很低(或者通过外壳遮挡,但目前很少有);而且现在摄像头的做工优化很多,能保证在使用过程中很少有起雾的情况;高级一点的,还会具备软件除雾功能,理解成算法优化画面就行。另外,奔驰的电子后视镜温度会在低于15度的时候,自动开启加热功能。

    此前雷克萨斯展示过ES使用电子后视镜的画面,外面雨雾天气,车内显示屏幕丝毫不受影响也能够正常看清路面情况。

    一是减少风阻,二是这套配置多少都得和算法沾边,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特别贴合电动车的发展逻辑。现阶段来看,电子后视镜的优点大于缺点。

    贵且新,会有多人买账?

    这是一个特别值得思考的问题,无论是厂商还是消费者,都值得思考。先说这套配置的基本成本,大概在1.6万元左右(路特斯ELETRE给的选装价格,车价82.80-102.80万元),需要至少两个高清摄像头+两个车内显示屏幕,还有线路+软件的费用。而这种配置更应该是以选配的形式出现在车型当中,看用户是否愿意购买这项技术配置。

    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也应当看清楚一些优点之后的弊端。最直观的是购买成本,以及日后的维修成本。其次,就是它的一些风险。

    在商用车领域,电子后视镜的应用要比乘用车早而且覆盖面积更大。2019年,奔驰Actros卡车就取消了两侧玻璃后视镜,替代的是电子后视镜。但在后续实际的使用阶段后,发现有两项会影响驾驶风险的隐患,驾驶员反馈会有画面延迟;但当时欧洲的标准,是允许电子后视镜的延迟小于200毫秒的(0.2秒)。第二项,则是系统会突然死机,死机之后会立马黑屏,并提示驾驶员就近联系服务站解决,官方给出的答复是故障率极低但不意味着不会出现。

    现在奔驰的MirrorCam已经迭代到第二代,相应的传输延迟问题也已经解决。

    说会国内的乘用车市场,已经确认要在旗下车型搭载电子后视镜的品牌,包括了路特斯、小鹏、比亚迪、北汽(魔方,最低售价8.99万元)、广汽埃安、本田以及高合汽车,这些品牌旗下的部分产品是肯定会搭载电子后视镜这项技术的。而且,本土的零部件供应商也做了一定的技术储备。但都要面对同一个问题,就是电子后视镜的可靠性还有待验证,至少做出一个冗余的设备来。

    电子后视镜应该怎么出现,才合理?

    现在国内还没有推出过搭载着电子后视镜的量产车,参考海外已经量产的设计来看,大概率会是直接取消传统后视镜,直接采用电子后视镜。这样一来,就会把故障率这个问题无限放大。一旦一侧后视镜出现故障黑屏、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对行车安全都是相当致命的。

    而现在,乘用车比较成熟的方案是做单目摄像头(车内单画面)、商用车单目摄像头但算法做双画面(盲区大,车内屏幕采用上下结构同时传输两个摄像头画面,做到两个画面同步也是一个难点)。这一点,值得企业思考一下,冗余配置将会是消费者购买该功能的前提。

    最后,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后视镜也属于易损件,再把一堆传感器和摄像头融入其中之后,车险说不定也会跟着涨,这也是买车之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次阅读
    2评论
    5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