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上海工匠 | 驰骋追梦路上的守护者

    上海汽车博物馆头像上海汽车博物馆头像
    上海汽车博物馆2023-02-27

    近日,由上海市总工会组织评选的“上海工匠”结果揭晓,上海汽车博物馆胡辉刚入围榜单。


    正是他和团队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才有那么多历久弥新的古董车展现在大家面前。他们是忠实的老车守护者,见证了上海汽车博物馆的发展历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上海工匠”胡辉刚。

    胡辉刚在进行古董车运行调试


    01立志深耕古董车修复

    胡辉刚从1996年开始从事汽车维修工作,随后于2007年加入上海汽车博物馆,负责藏车维保和管理。博物馆建立之初,展示的古董车部分来自国外同行。

    建馆之初的部分展示车辆


    而在十五年前,中国尚未大范围普及私家车,更不用说汽车文化。彼时,中国在古董车养护行业几乎是一片空白,没有行业标准

    一家在中国建立的汽车博物馆,就需肩负起引领中国汽车文化发展的重任,胡辉刚下定决心,要深耕古董车养护领域,缩短与国外的差距。


    02古董车修复堪比文物

    他多次和同事们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古董车修复,查阅大量资料,努力还原车辆原有的模样,对于那些丢一个就少一个的零部件,都坚持原件修复。

    他严格按照每一道工序和流程修复,修了再测试,发现问题后再攻坚,然后再测试……很多时候都需经过反复试验。在确保各个部分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还需要让藏车行驶起来。


    毕竟,汽车为行驶而生,一辆不能跑的车,就不能称为“汽车”。就这样,在驾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胡辉刚也一定要修复好,当这些工作都完成后,车辆才会回到馆内的展示区域。

    所以,当你们参观上海汽车博物馆时,不要以为面前的古董车只是摆设。它们可都是真的老家伙哦,只要加满油就还能自由驰骋!


    在胡辉刚眼里,古董车如同文物,修复过程中最困难的就是缺少资料、配件和标准。甚至有些车,现存的资料也很少,只能通过车辆本身的结构和细微的设计,去推断原有的容貌。


    经过多年的摸索,胡辉刚和团队让馆内数十辆老家伙们恢复了青春,他也积累了丰富的古董车维护经验,总结出博物馆的《古董车修复标准》。


    他说:“我们现在已经制定了古董车修复标准、古董车征集标准、古董车鉴定标准、车辆日常保养标准、日常维护标准、车辆运行标准等。这些很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我热爱这个工作,曾经看过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尽管修的东西不一样,但其中的收获和坚守是共通的。”

    本着一丝不苟和匠人般的工作态度,2021胡辉刚获得 “嘉定工匠”称号,同时,上海市嘉定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敏授牌“嘉定工匠胡辉刚创新工作室”今年他又荣获了2022“上海工匠”的称号。


    03博物馆古董车的“青春秘诀”

    今天,你在上海汽车博物馆看到的古董车,背后都由胡辉刚和团队的精心养护。即使看似“摆着不动”,也要定期护理、换油液、更换易损件和上路测试。


    绝大多数古董车因为老车长期停放,油液沉积更容易出现老化。

    养护老车是一个系统性、专业性很强的大工程,不仅需要高超技艺的匠人,还需要一个专业的环境。

    这里常年保持适合的温湿度,室内温度控制在10到35度之间,这不仅是对古董车的保护,也能提升游客的观感体验。


    尤其车身的金属、木料、皮革,它们也像一个生命体,能感知外界的温度。如果温度过低,则木料(一些馆藏车的车身、轮毂是实木的)容易开裂;温度过高,又会加速氧化。

    也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爱车人士,将他们的爱车捐给上海汽车博物馆。没错,这里才是它们最好的归宿,既有像胡辉刚那样细心照料老车的专业工匠,也有一个专属于汽车的“乌托邦”。


    04写在最后

    近些年,上海汽车博物馆已陆续迎来一些“新”的老车,比如1990年奔驰260E、1993年凯迪拉克Fleetwood、2008年名爵7系等,它们皆来自爱车人士的捐赠。

    对于这些新来的老车,胡辉刚及其团队也在努力恢复原貌,将车况修复到极致,让大家见识到更多的古董车,让汽车文化越来越壮大。


    我们欢迎所有喜欢汽车的爱好者捐赠汽车,如果您也有捐赠爱车的想法,请联系我们。


    捐赠联络:张敏

    邮箱:collection@shautomuseum.com

    电话:021-69550039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