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捷达独立三年,销量持续达不到预期,王浩是“罪魁祸首”?

    Star先生头像Star先生头像
    Star先生2022-10-16

    捷达是一个国民度比较高的品牌,一直是耐用、可靠的代名词。也正是因为如此,捷达三年前升级为一个独立品牌,希望能给自主品牌带来更大的压力。然后三年之后,捷达过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目前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煎熬。

    根据一汽大众官方透露的数据,捷达2021年全年共销售169,012辆,和预期的20万辆销量还有3万多辆的差距。捷达高管此前表示,希望捷达能够保持1%的市场份额,同时实现20万辆以上的年销量。早在品牌独立的时候,大众曾对独立的捷达拥有更高的期待。当时大众的一众高管纷纷表示,捷达将在品牌成立三年之后销量突破40万。

    按照此前大众的发展轨迹以及捷达的品牌口碑,想要达到这样的成绩似乎并不困难。然而品牌成立三年之后的2021年,捷达的年销量20万都不到,离高管们的预期相差甚远。从客观原因来讲,一部分是受到了疫情以及芯片短缺等问题的影响。然而除此之外,捷达自身的问题也并不小。

    首先是单一的产品线,从捷达起初推出了三款车之后,后续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推出新车,只是围绕这三款车进行升级或者改良,无法进一步拓展市场。尽管新车独立的后凭借价格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认可,但随着消费者热情逐渐降温,捷达自身的吸引力也在降低。

    新车为了突出价格优势,一味在配置以及性能方面进行缩减,让新车的廉价感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众多自主品牌纷纷崛起,用更厚道的用料以及性能吸引消费者,让捷达的市场吸引力进一步降低。还有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分割了捷达的市场份额,因此才出现了销量持续不达标的情况。


    目前有消息称,如果捷达市场销量持续不达标,甚至有被放弃的可能。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风起云涌的2022年,捷达的市场位置更加尴尬。除了继续用开始推出的三款车面向消费者之外,始终没有完善薄弱的产品线,依旧很难让未来变得明朗起来。之所以捷达迟迟不推出新产品,和公司的领导层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是捷达迟迟做不好的原因,让捷达总是不上不下。

    众所周知,一家企业能否发展长远,和领导层的结构稳定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捷达的领导层一直变动不断,从2020年的原捷达品牌成都分公司总经理穆海乐逝世到如今的王浩,捷达经历了多次领导人换届,大多是因为销量没有达到预期。虽然捷达成为了独立品牌,但依旧受到一汽大众的管控,并没有绝对的自由权。

    这也意味着捷达的销量如果没有达到预期,可能就要更换领导人。这比那种品牌创始人带领品牌发展的领导人不一样,他们能够做到荣辱与共,也能够竭尽所能去帮助品牌朝着好的方面发展。但捷达的领导人不能如此,他们深知品牌销量不能够不达标,否则可能就会被换掉。在这样的客观影响下,会影响领导人的一些决策。特别是一些相对激进的发展措施,也会因此选择放弃,从而采用更保守的发展状态,更不利于品牌扭转局面。

    如今执掌捷达的王浩,2021年也没能达到销量预期。甚至连自己承诺的品牌增速11%,也只做到了提升8.9%。除此之外,王浩还有一个问题饱受吐槽。从他上任捷达品牌销售事业部总监之后,出现在媒体面前的频率越来越多。每次面对屏幕,他都会言之凿凿,谈到最多的就是要把控品质。

    然而捷达在2021年大规模爆发了质量问题,也出现过颗粒捕捉器堵塞的大量投诉。看到捷达爆发的一系列问题,再看看王浩在媒体面前表出的决心,实在感觉有些讽刺。这也让捷达的“廉价形象”持续蔓延,自然也影响了不少用户做决定。

    还有王浩经常所说的“德系品质”,也被媒体拆解为混淆视听。此前某4S店的VS7曾有过这样的宣传,海报上表示捷达VS7和奥迪Q3使用了同款发动机,但价格却便宜一半。但后来汽车平台对捷达VS7做了拆车视频,结论是能省的地方都省了,“德系品质”自然也成为了一个笑话。比如车门板部分的隔音棉、发动机盖下方取消以及底盘悬挂采用的铸铁材质,都不太符合“德系品质”的要求。一个品牌的负责人说话不不严谨,甚至“说一套,做一套”,产品质量能有多靠谱呢?

    总而言之,现在的捷达备受煎熬。在销量不佳的影响下,捷达更加不敢拓展新能源市场,口碑也会因此越来越糟糕。而一汽大众或许还会采用“换帅”的方式祈求长远发展,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显然也救不了捷达。捷达想要逆转局面,还不如先把品质做好,再去谈其他方面,或许会更加理想!

    .万次阅读
    214评论
    73赞同
    收藏
    分享
    214评论
    73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