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汽车电动化推动后驱车的普及,后驱有哪些优势?

    天和Auto头像天和Auto头像
    天和Auto2022-08-05

    在燃油汽车时代里,车辆可以按照驱动平台区分为三个等级。

    1. 前置前驱,普通代步车
    2. 前置后驱,中高端汽车
    3. 纵置四驱,高端汽车

    面包车、微卡、皮卡、轻客等商用车型除外。

    在普通家用车型里,代步车总会使用前驱,究其原因是制造成本低;前驱车的发动机会横向摆在发动机舱里,匹配一台体积非常小的横置变速箱,传动系统也很简单;后驱车的发动机会纵向摆在发动机舱里,输出动力的飞轮端朝向后桥,匹配的是体积硕大的纵置变速箱,通过传动轴连接后桥差速器,两者的区别如下。

    左侧为前驱,右侧为后驱。


    前驱车的变速箱和传动系统硬件的制造成本显然是低于后驱车的,而且也轻了一些,于是就有了成本和质量(重量概念)的优势,车子更便宜且略微省油;但是前驱车的缺点也很突出,那就是重量集中于车头,前轴荷大于后轴荷,前轮承受的垂直压力远大于后轮。

    决定车轮抓地力的三大要素为压力、轮胎接地面积、轮胎接地面粗糙度,所以前驱车的前轮抓地力大于后轮,或者理解为后轮远不如前轮;那么车辆在转弯加速的时候就容易侧滑,前轮在输出动力的过程中转向也会影响手感,前驱车的驾驶感受比较一般。


    可是,有人说前驱车在湿滑路面比后驱车稳,这是真的吗?

    这是错误的理解。

    比如在冰雪路面上吧,前驱车的前轮抓地力大于后轮很多,而且前驱车的动力普遍一般,那么在起步的时候所输出的驱动力就能够不超过轮胎的抓地力的极限,说白了就是不会打滑;后驱车通过纵置传动系统实现了相当的前后轴荷,前后轮抓地力就会达到相当的标准,于是有人认为前驱车的前轮抓地力就会比后驱车的后轮强。


    可是后驱车的整备质量往往更大,也就是说即便前后轴荷更加均衡,但是后轮的压力也不件的比前轮小,抓地力往往会更强;而之所以会出现一些后驱车打滑的情况,也无非是发动机的动力更强,新手司机不懂得如何控制动力才会出现打滑。


    电动汽车的后驱和燃油车不同,驾驶感受会有较大差异

    普通轿车和一般跑车采用的都是前置后驱,结构如上图所示,而电动汽车采用的是后置后驱;驱动电机是直接布局在后轮悬架系统之间的,或者用后置电驱桥总成;车辆不需要变速箱,只需要减速器即可,也就是说后驱电动汽车的车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作为前备箱使用,后轮轴荷可以更大,抓地力也就会更强。

    有些插电混动或插电增程后驱轿车的车头会有横置发动机,能实现前后轴荷相当。


    后置后驱能进一步地提升车辆的操控极限,不过更大的优势还是更可靠的底盘;不论以前驱平台还是后驱平台搭载的四驱车,底盘由前至后都有一根很长的传动轴,纵置底盘还有很大的变速箱。

    在驾驶过程中如果托底则容易损坏整个传动系统,而且复杂的结构带来的是更高的故障率。

    而电动汽车直接把驱动电机放在后桥,底盘中间除了外壳强度很高的电池包以外就没有其他的东西了;所以电动汽车的后置后驱可靠性更高,即便是打造为四驱也更加可靠,因为四驱是在前桥增加驱动电机,前后电机之间还是没有刚性连接的。


    后置后驱的电动或插电混动汽车会很有驾驶乐趣,但也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电动机的低扭爆发力远超燃油车的内燃式发动机,起步瞬间即可爆发出最大扭矩,而燃油车需要把转速拉升到一千多转或几千转才能达到相同标准;所以电机驱动的车辆加速都很快,起步也确实容易打滑,在雨后的湿滑路面起步加速要慢,油门踏板不要踩得太猛;在冰雪路面很难控制,这要怎么办呢?


    后驱或四驱的电动汽车智能化程度往往都很高,辅助驾驶程序也会很丰富。

    所以在湿滑路面可以达到“SNOW-雪地模式”,在该模式中,电控系统会限制输出功率,电机的扭矩会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而且传感器会时刻侦测车轮的滑移率,在有打滑的可能性之前就会通过调整电机扭矩来实现稳定的起步,这样的后驱轿汽车即便在雪地上也要比前驱车稳很多,至此不用再对后驱车有顾虑了,新手司机也能开得很顺手。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次阅读
    39评论
    41赞同
    收藏
    分享
    39评论
    4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