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大脚轰油门,真的能清除积碳吗?为什么我的车反而积碳更严重了?

    备胎说车头像备胎说车头像
    备胎说车2021-11-02

    经常大脚轰油门,如果没掌握方法,反而会让积碳越来越多。

    轰油门方法不当,只会让积碳更严重

    大脚轰油门,如果就是深踩油门,然后放开,「轰~」放开,「轰~」放开,既浪费油又无法清除积碳。

    河北工业大学胡新强有篇硕士论文,分享给你,《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ECU技术研究》,上面说。

    ECU会在发动机需要高转速的情况下,加浓混合气,喷油量比正常的是高10%到30%的。

    如果一脚一脚「轰轰轰」这么来,就会造成刚喷出来的加浓混合气无法完全燃烧,从而堆积在缸内形成了新的积碳。

    就好像:大家网上面能看得到,那些超跑在原地轰油门,排气管不是「杠杠杠 嘚啷当当」,会喷火的,是吧?其实就是燃烧不充分。

    保持转速3000转以上,持续行驶

    • 拉高速的同时轰油门

    对于家用车来说,想要轰油门“清积碳”还是有一定窍门的,掌握方法后,才能起到一定的清除积碳的作用。

    吉训专在《环球市场》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浅谈电喷发动机积碳产生的原因、危害与预防措施》,上面说。

    高转速、高车速的情况下,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流量大能够起到冲刷积碳的作用。

    就好比:桌子上面有一层厚厚的灰,平常的风是吹不动了,拿个吹风机「二~」这么一吹,说不定还真的能把灰吹个八九不离十的干净。

    具体的方法可以参考大众汽车公司在美国地区的发明专利,US 6866031 B2《直喷内燃机》,给你找出来了。

    这么说:转速超过3000转,并且持续行驶20分钟,能够去除一层厚的积碳。

    说人话:高速上面保持3000转以上,然后继续开,开到20分钟以上,能够有效地清除一大部分的积碳。

    • 涡轮车也建议上高速跑

    也有些朋友听到这会说:“这种方法适合自然吸气的车子,涡轮的车子只要原地轰,并且保持转速3000以上就可以了。”

    涡轮有强制进气的,又不需要像自然吸气一样,开得快,迎的风、撞的风多,涡轮强制进气的。

    其实哪怕是涡轮车,也更推荐你要上高速去跑。

    孙传利等人在《内燃机与动力装置》期刊上面发的文章,《发动机过热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上面说。

    长时间原地轰油门会导致发动机水温过高,热量不能及时散发,严重的时候,有可能还会导致气缸套变形、拉缸等等危害。

    说人话就是说:涡轮车原地轰油门确实有可能除掉一点积碳,但是产生的热量没有得到很好的散发,反而会让车子过热,有可能会得不偿失,甚至是车子坏掉。

    只能起到一定的清洁作用

    最后就是这种拉高速、轰油门的方法,效果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陈一永等人在《车用发动机》期刊上面,发了篇论文,《发动机积炭及其处理》,上面说。

    火花塞电极、活塞顶部和燃烧室表面、活塞环槽、气门组件、进气歧管衬垫以及排气管消声器内壁等等部位,都会产生积碳。

    刚才的专利《直喷内燃机》里面也有讲到:轰油门能除掉的主要还是进气门上面的积碳。

    换句话说:对于其他位置的积碳来说,轰油门基本是起不了作用的。

    但是,燃烧无非就是空气加汽油,空气上无从下手了,对不对?还可以从汽油上面找办法。

    比如说:添加汽油清净剂,也就是我们说的“清洁型的燃油宝”,对于喷油嘴、燃烧室内部、活塞顶部等位置的这些积碳,都是有不错的效果的。

    汽油到哪里,清洁就到哪里。

    大脚轰油门能清除少量积碳

    总而言之,大脚轰油门是能除去少量积碳的,但一定要是把车子开起来,保持转速3000转以上,开个20分钟,才有一定的效果。

    如果是油门踩一脚、松一脚,转速掉得很多,那么积碳可能反而会更加严重。

    为啥跑完高速,感觉车子油门很轻快

    跑高速轰油门,除了能除积碳,不少朋友觉得跑完高速之后,油门更加轻快了,动力好像变得更好了,路上的速度怎么好像和当初不一样,变慢了嘛?

    这是什么原因?是积碳的原因还是心理的作用?

    • 关键词:高速

    想知道这些很简单,关注「备胎说车」,回复关键词「高速」就可以了。

    感觉自己的车子开久了、动力不足,想清理积碳的朋友们看过来。

    每天会给你一段汽车实用小干货,文字、音频、视频都有,挑你自己喜欢的版本就可以了,「备胎说车」等你来玩哦。

    这是400万车友都在逛的备胎商城,确定不点进来看看吗?→店铺首页

    参考文献

    [1] 胡新强.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ECU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

    [2] 吉训专.浅谈电喷发动机积碳产生的原因、危害与预防措施[J].环球市场,2017.

    [3] Volkswagen AG. Direct injectio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P].US:6866031B2,2005.

    [4] 孙传利,宋玉波,赵勇.发动机过热的原因及解决办法[J].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06.

    [5] 陈一永,陈安宇,孙志诚.发动机积炭及其处理[J].车用发动机,2002.

    .万次阅读
    216评论
    22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