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故宫可以开车进去?除了大奔其他不行吗?这一次,咱们彻底说清楚

    李砍柴头像李砍柴头像
    李砍柴2021-10-22


    说起故宫,大家会不禁想到古老的红墙绿瓦、故宫的第一场雪,也会想到珍贵的国家宝藏、萌翻天的故宫文创,但一不小心也可能会想到“奔驰女开车进故宫”的那个大瓜。


    2020.1.20,奔驰女在闭馆日溜进故宫“撒欢”,将车横放到太和门广场,接着大摇大摆下车拍照,随后又将相片发到微博,还配上了言辞炫耀的小作文。




    一时间,几张照片被全网转发,吃瓜网友相当迷惑:


    故宫可以开车进去了?


    原来奔驰可以进故宫。


    哦,怪不得我开车进不了故宫,原来是没有开大奔呀!

    ......


    看到网友们的愤怒,奔驰女又发了一条微博,告诉大家,千万不要盲目攻击,不要做柠檬精,自己可是合法合规进来的。



    但吃瓜群众却丝毫不买账。


    那么问题来了,故宫究竟可以开车进去吗?


    当然,答案是肯定的,故宫是可以开车进去的。





    之前,在某音上刷到了一条坐车进故宫的视频。


    这是一位名叫“考哇基”的老师,在视频中激动地说道:


    这是我第一次坐车进故宫,而且今天没有人,大家看,太和门前空空荡荡。


    而那天刚好是周一,闭馆日。


    就在网友们都在质疑时,她急忙跳出来解释道:


    大家别误会哦,我是在故宫,周一闭馆所以人很少,我是和朋友一起进来办事的,里面有个“年货展销会”,但车子肯定没开到这里。



    无独有偶,早前就看到过一则报道,新京报记者对开车进故宫亲历者进行了采访。


    一位化名王光的普通市民,2019年1月就开车进了故宫。


    当时,他要进宫办事,便提前联系好拜访时间。


    那天,他直接驾车从西华门进去,然后按照规定路线行驶。


    可是,故宫内道路众多,他又是第一次来,开着开着就偏离了既定路线。站岗的保安见状,立即拦车,指引他回到可行驶道路。


    就这样,几番波折后,王光终于将车开到了内部停车场,办完事后又直接返回,没有任何逗留。



    奔驰女事件发生后,也曾有记者采访故宫工作人员:到底能否开车进故宫?


    工作人员表示,无论是开放日,还是闭馆日,只要有上班需求,员工就可以开车从特定路线进故宫,再将车停进内部停车场,走着去办公。


    其次,闭馆日时可能会遇上一些工作交流和展出。到了这时,如有合作单位人员开车前来参观,也可酌情放行,但需按规定行驶和停车。


    最后,消防、救护、维护古物、运输资料的货车,经过报批后,也可以进入故宫。


    所以说,除参与维修文物的车子可以进去外,员工可以开车进入,参观交流人员也可以开车进入,但无一例外,他们都需要将车子停在内部停车场。




    既然有人能开车进去,那为什么奔驰女进去后,大家又群起激愤、纷纷谴责她?


    那是因为,她一不是工作人员,二不是来交流学习,三不参与故宫文物维修,她是来故宫“撒欢”的,只是一名游客。


    那游客就不能开车进去了?


    来看看下面几个例子。


    2013年4月26日,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按照惯例,他要来故宫参观。


    当天,上级指示警卫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做好迎接准备,用国礼招待外宾:警车开道,外宾乘车穿过午门,直接到达太和殿。


    院长单霁翔当即就不同意了,因为他刚刚定下管理制度:以午门为界,不允许机动车进入参观。


    于是,他反复劝说警卫队:一定要站在午门前等待贵宾。


    但警卫员不接受呀,一再坚持这是上级命令,自己务必要遵守。


    眼看着礼宾车队就要开进来,自己的心血要被毁于一旦。


    情急之下,单院长执意命令保安关上午门,自己带领工作人员站在午门外迎接。


    见此情景,迎宾车队只好停在午门前。奥朗德也就自然而然下车,跟随工作人员们步行到达了太和殿。




    同年10月,印度总理辛格访华,来故宫参观。


    上级部门希望单霁翔能破例,让辛格乘车进入,因为他已年过八旬,走路特别不方便。


    可单霁翔依旧不同意,提出折中方案,让辛格在午门前下车,改乘电瓶车进入。


    从此以后,不论国内高官还是国外贵宾,无论他们的职务高低,在参观故宫时,都一律要步行。


    之所以如此,单院长在后来的演讲中也解释过:故宫是中华民族文化和华夏文物的重要代表,它是有尊严的,不论是谁去拜访,都必须恭恭敬敬。



    中华民族和中国文物的尊严,从来不容亵渎。


    生而为中国人,无论是谁,无论坐拥大奔与否,都应懂得维护祖国的尊严,没有例外。




    其实,早在2017年1月26日,故宫博物院就公布了《故宫保护整体规划(2013~2025)规划文本》。


    文本里明确规定:“凡属对观众开放的参观区域,除了遗产保护、人员急救等必要的车型需求之外,仅允许电瓶车通过,其余机动车辆一律不得在开放区行驶。”


    那哪里属于故宫开放区呢?请看下图。



    文本内涉及的道路太多,我们普通游客看起来就有点懵。


    但其实说得简单点,开放区就是所有对游客开放的区域,包括奔驰女停放车子的太和门广场。


    在此范围内,游客车辆一律不许进入,大奔也不行。


    如果真需要参加工作交流或观看展会,经过报批后,可以将车停入未开放区的停车场。


    那为什么开放区不能有车子行驶呢?


    1.故宫地面构造奇特:当年修建紫禁城时,为防止不法分子挖地道入宫偷盗和伤人,明代工匠采用了地砖层层铺就的方式造地基。


    一旦开车进入,势必会影响到地面乃至地下的砖块,日久天长,地面下陷,会破坏整个故宫的建筑。


    2.保护建筑:开车进故宫,难免会撞到栏杆等建筑物,不利于文物保护。


    3.故宫文物众多、安全难以保障:故宫藏品多达1862690件,如允许开车进入,难免会有不法分子利用车辆盗取文物,文物安全受到威胁。


    4.正如单院长所言,对文物古迹要有最起码的尊重:英国的白金汉宫,法国的凡尔赛宫,日本的皇宫都不允许车辆穿行,这事关一个国家的文化尊严。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单霁翔院长要花费十几年的时间实行“戒车令”,并打算将内部停车场逐步外移了。


    面对如此珍贵的文物,单院长还是当初那个质朴的想法:我们要把故宫完整的交给下一个600年。


    而今天,我们也要将故宫完整的交给下一个601年。





    2003年前,故宫差评如潮,车子、商贩随处可见。


    如今的故宫不仅肃清了秩序、焕发了新生机,还更加贴近我们老百姓的日常需要。


    这一切都归功于单院长大刀阔斧的改革,源于他创造的故宫新世界。


    2018年,故宫开放面积达到了75%,为提高游客体验度,故宫采取限流措施,每天只允许8万人进入,2014年又实行网上售票,缓解了游客的购票压力,增设座椅和女士卫生间,甚至还会为游客无偿提供泡面和热水。




    故宫1200栋建筑顶上,找不到一根杂草;隐匿于地下的各种管道维持着院内各种事物正常运转,清澈见底的筒子河,也为朴实厚重的故宫添上了一抹温婉。


    午门外的摊贩秩序井然,雁翅楼装修得富丽堂皇,里面经常举行重磅展览,慈宁宫内修整一新,佛像坐在大殿上熠熠生辉。


    单院长还让拥有600年历史的故宫活了起来,令原本高冷的紫禁城文化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行李牌、“朕就是这样”折扇、腰牌卡、朝珠耳机等故宫文创纷纷面世,在故宫广场的商业区一一亮相。







    被修复的文物又重新绽放新光彩,我们每个人也都为之兴奋。


    古老的故宫又重新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与喜欢,看似一切都向好向前发展。


    但一个奔驰女的出现,又让群众们对故宫望而却步。





    奔驰女那则微博下有一条留言:


    他们柠檬精是因为你能开车进去,但他们不能。




    对,我们不能。


    但那是因为我们懂得故宫的规则,我们也知道,在故宫面前,人人平等,正如单院长倡导的那样:我们的观众应该享受平等的文化待遇。


    可偏偏有人大言不惭,自己就是与众不同,自己就是高人一等,还将我们心中的神圣之地,视作她的随意撒欢场所。


    偷偷撒欢也就算了,她还偏偏堂而皇之出来炫耀。


    同样是中国公民,她却逾越了我们,凌驾在权力之上。


    如此,我们向往的文化平等、人人平等,何时才能实现?


    而我们心心念念的平等,本就不该被某些人肆意践踏。


    所以,不喷你,喷谁呢?




    当然最后,还是由衷地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自觉珍惜我们的国家宝藏。


    也希望,不再有害群之马来破坏我们“人人平等”的向往。


    毕竟,种一棵树需要10年,但摧毁它,往往只需10秒。


    . END .


    【文| 雷小草】

    【编辑| 丹尼尔李】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1949年梁思成的北京城古建筑保护方案被否,他说:历史会证明我对

    1942年同古战役,戴安澜以少打多毙伤日军5000人,他就是日军克星

    万次阅读
    66评论
    1849赞同
    收藏
    分享
    66评论
    1849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