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深刻解析:为什么被“阉割”的总是本田

    阿牛单车头像阿牛单车头像
    阿牛单车2021-04-24

    ——点击蓝字,关注阿牛——

    作为全球体量最大,销量最广,技术底蕴最强的本田,为什么引进国内的摩托车老是被“阉割”动力?

    最近几天,因为本田在上海车展上一口气发布亮相了五款车型,其中的旗舰街车CB1000R马力被“阉割”到只剩66.1kw(88.6匹),足足比海外版本少了55匹。CM1000也没能逃脱,马力降了7匹......

    就因为这事儿,网上可谓是闹得沸沸扬扬,各种喷,各种吐槽,“为信仰买单”,“本田看不起中国消费者”......犹如林志玲削成了罗玉凤......

    遥想当初,本田CBR1000RR引进的时候,动力缩水78Kw(106Ps),把一台动力全球前列的车型硬生生砍成了“软脚虾”,犹如国外的奥迪,引入国内被弄成了奥拓......

    然而,你有没有想过,

    为什么会被“阉割”?

    为什么被阉割的老是本田,而宝马、杜卡迪等一众欧洲品牌却毫不受影响,并且同为日系品牌的雅马哈、川崎近年来几乎不受影响?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会被“阉割”


    我们随便在网上找找相关的信息,就可以发现,外国摩托车要大贸形式的引进国内销售,真的不是简简单单的事情。挡在高马力发动机面前的是:国家标准。国内现行的摩托车相关标准就有几十份。

    而“阻拦”进口摩托车的主要包括燃料消耗限值、排放限值、噪声限值。

    这些标准可不是网上那些“样子货”,其专业程度非常之高。从方式方法、仪器、环境、测试分类等都有极其详尽的描述,比如摩托车的油耗测量上,使用循环法和等速法,复杂到对挡位、转速、加速时间、减速时间都有详细规定,在结果计算上也是各种公式各种加权。


    老款的CBR1000RR大致也受到这条的限值,在循环法里,不停的加速减速,0到125.3公里的速度,CBR1000RR能否做到5.8升的油耗,难度很大,最终只能妥协。

    又比如噪音标准,国标限值为92分贝,而很多大排量进口摩托车依据的是其所在地的95分贝和105分贝的标准。

    再看排放标准,国内摩托车现行的国四甚至比国外主流的欧五标准还要略低一点(与欧四标准一致),但我国油品实在太差,在含硫量和胶质上远高于欧美,辛烷含量却更低。用更差的油,做几乎同样的标准测试,其结果自然是显而易见。


    网上有一种说法是,本田不愿意针对中国的3C标准做优化,因此就直接一刀切,于是直呼本田瞧不起中国消费者,看不上中国市场的其他竞争对手,看不起中国市场。但仔细一想,这样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首先,你得知道,本田是最早一批进入国内市场的外国摩托车品牌,从上世纪末就开始在国内建立合资品牌,建立合资工厂,并且而是最早一批在国内开设大贸店的厂家,本田的“Honda Dream Wing”大贸店在国内主要的一线和准一线城市都有分布,目前两家本田合资品牌的销量更是稳居国内同级别市场的前列。从本田近两年大力引进新车,并设立更“平民路线”的Honda wing旗舰店更可以看出,本田是非常重视中国市场的!其在国内巨大的销量和人气,说它看不上中国消费者,简直是无稽之谈!

    甚至我们还可以腹黑一点本田又不傻,为什么老是干这种杀自己威风,长别人志气的事情。谁不想自己的产品有竞争力,谁不想做行业内的顶尖,而作为日系摩托车代表的本田,“阉割动力”或许还真不是他们自己的意愿。

    都知道本田是全球体量最大的摩托车厂家,国内设置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难道不是在变相的抵抗本田的“大肆入侵”吗?难道不是变相的在保护国内品牌,一只无形的黑手,“人为的强行制造出国产品牌、欧洲品牌和日系品牌的公平竞争”......有些话不能说得太直白,相信你们也都大概懂了。


    然后是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被阉割的老是本田,而宝马、杜卡迪等一众欧洲品牌却毫不受影响,并且同为日系品牌的雅马哈、川崎几乎不受影响?


    这个问题我暂且从两个方面来思考。


    首先,国内的一系列摩托车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要求,起草者里总是有企业的身影。

    都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或许宝马杜卡迪等欧洲品牌就是比较“灵活”呢?而日本企业做事是出了名的严谨,或者说“死板”,并且姿态很高,自视甚高,恃才傲物。而恰好日本四大厂也是全球范围内的庞然大物,这或许也能说得通为什么被“阉割”的多是日本品牌。将心比心的想:“我本田是全球第一的摩托车品牌,还会为了应付这些标准而去做一些委曲求全的事情吗?”

    有心的人或许会发现,中国国内一直以来对于欧美品牌都很青睐,例如汽车行业,而对于日本品牌,则是从骨子里就带着另一种情绪和眼光.......或许这也是潜在的因素呢?

    其次,平心而论,宝马、杜卡迪、KTM、雅马哈、川崎.......这些品牌能和本田这种庞然大物对比吗?上述品牌在国内摩托车市场中主要还是盯着高端的玩乐车型市场,说到底,受众就是那么很小的一部分摩托车爱好者,并且还是有较高消费能力的爱好者,终究是“翻不起什么大浪”。

    而本田呢?下至排量几十cc的踏板车、工具车,上至1800cc的豪华休旅车,它已经深刻的影响了国内的摩托车市场,本田在小排量工具型摩托车的影响力和占有率是上述品牌完全不能比的。简而言之,本田是真正能撼动整个摩托车行业的品牌。 如果再不对其“施加约束”,任由其自由疯长的话,国产品牌和那些“小众”的外国大牌还能好好的发展吗??

    因为它已经很强了,略施小戒,好让其不脱离咱们的掌控。 这或许也是神车CB400、CBR250RR、本田幼兽、本田monkey、以及众多日系的小排量优秀车型这么多年都无法引进中国销售的原因......

    归根结底,还是咱们自己不够强!

    .万次阅读
    216评论
    232赞同
    收藏
    分享
    216评论
    23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