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既分高下,也决生死”,内燃机真的要凉了吗?

    车语车闻头像车语车闻头像
    车语车闻2020-09-17

    在内燃机发展了百年之后,终于站在了抉择的风口浪尖。

    随着车企电气化进程的加快,在汽车领域,新能源已经开始向内燃机发起冲击,让大家的疑惑是:内燃机真的到了论“生死”的时候了吗?

    2017年,VOLVO领先业界提出放弃内燃机动力的承诺,在英国,S90车系将不再有汽油或柴油动力,仅剩下T8插电式油电混合动力车型,而且车型名称也将改为Recharge;

    宝马也在近期的官方声明中表达了转型计划,将从2021年开始陆续淘汰50%的内燃机动力,混动或纯电动将成为未来动力主流;

    通用汽车预计,到2030年,其在全球销售的凯迪拉克轿车和SUV大部分车型将采用纯电动力。

    尽管内燃机动力成熟稳定,但从车企的表态中已经不难看出,逐渐淘汰内燃机动力系统已经成为主流共识,而所谓的“新能源”已被其视为目前最为强劲的对手。

    内燃机VS电动机,优劣肉眼可见

    在超过一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内燃机形式从一开始简单的往复活塞式、单缸内燃机到现如今的直列四缸、V6双涡轮;

    从阿特金森循环、低压EGR到双涡管增压、分层燃烧、发动机喷水,各类技术五花八门,可以说我们赶上了一个内燃机空前繁荣、蓬勃发展的时代。

    但是2014沃德十佳发动机却出现了第一款异类——搭载于菲亚特500e 上的一款83kw的电动机。尽管最高时速才105公里/小时,也就能开100km ,却上榜了当年的十佳。从那时开始,内燃机时代的变革就揭开了大幕。

    大家也开始慢慢发现,内燃机有些“娘胎里”带出的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首当其中的毛病就是发动机这个家伙技术实在太复杂,发展了一百多年热效率也才只能做到40%,相当于有一半以上的能量都浪费掉了。

    而一台普通的1.5T排量的发动机,大概就要有三四百个零件,每一个零件都要经历各种各样的实验,台架试验就得几万个小时,这时候还得修修补补,一台成熟的发动机要想从无到有,五年时间算是短的,花费的成本更是一笔巨资。

    也许你会说,设计困难、费用高这是厂家的事情,现在不是都造出来了,尽管用就行了。

    但放到车上,内燃机天然的问题依然难以忽视,噪音大、污染高、易疲劳,尽管现在车企已经在努力提升车辆的NVH性能,但粗暴燃烧带来的震动和声音还是不能完全抑制,而且受限于发动机的物理特性,每一个发动机都要匹配一个变速箱。

    要知道,想把老王家的发动机匹配到老张家,这又是一个大工程,在早期的国产车上经常可以看到,十分成熟的发动机放在国产车上就会故障频出,很多都是因为没有精确匹配导致的问题。

    另外你别看发动机整体就是一个“铁疙瘩”,实际上却娇气得很,五千到一万公里得换个机油,五万到十万公里还要换个皮带、火花塞,每次看到4S店的保养清单,让你一度怀疑这是个“金疙瘩”。

    看到内燃机有这么多的麻烦,电动车简单的结构、免维护的特性就显得非常有竞争力了。但也不要高兴得太早,作为新晋的成员,电动车的问题同样不少。

    其实现在很多车企用“新能源”来展示自家的变化,但所谓的“新”往往落在了电动车的头上,和成熟的发动机不同,电动车目前面对的问题依然很多。

    首先就是续航里程的边际效应,汽油车一箱油不过一个人的重量,但却能带我们走出五百公里,但一款400多续航里程的电动车,电池就要300多Kg,容量越大电池越重,到了最后,增加的容量全都用来克服增加的重量,再谈高续航已经没有意义了。

    还有就是电池寿命的问题,目前很多纯电车型都能做到终身质保,但这短短几年很多人还看不到太多问题,而真正已知可以做到和车辆同寿命的电池仅有丰田的混动经过了验证,这还是电池从来都不满充也不满放的功劳;

    此外还有一些价格、安全性、配套的充电桩等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电池技术有所突破才行,这是这些和内燃机境况差不多,目前来看电池技术还没有本质上的突破。

    所以从车载动力上来看,无论是内燃机或者是电动机,都不是一个完美的存在,现在谈谁来取代谁,还为时尚早。

    只是电动车发展了一百多年,最终真的会被电动车打败吗?

    内燃机还没有到论“生死”的时候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新事物在取代旧事物之前,旧事物都会迸发出极为强大的生命力。发展了上百年的内燃机,如今要被电动车轻松取代,显然这是很多人不能接受的事实。

    近期马自达带来的压燃发动机,就是一个车企不妥协的典型示范,但如果想要拯救内燃机,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结合行业的趋势,在车闻看来,传统的内燃机在汽车上还有很多的发展空间。

    首先是结构的重新搭建。这样的说法听起来虽然有些天方夜谭,但如果仔细去想一想,现今的发动机除了在某些技术上有所提升之外,核心依然沿用百年的理念。

    如何重新构建油、电之间的关系,将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革新点,这一点可以借鉴丰田的混动理念,多代革新下来,是不是还有更多的组合方式呢,“打不过就加入”,这不失为“求生者”一个思考方向。

    其次是动力的再次压榨。听起来有些残忍的说法确是内燃机这些年发展的主流方向,而且随着增压技术的进步,已经诞生出非常多的小排量、高效率的发动机。

    接下来能不能再次简化发动机结构,像柯尼塞格取代凸轮轴那样,减少缸数、降低体积、去掉火花塞,这些技术方向都大有可为,并且已经有企业在做这些事情了。

    第三点就是应对环境的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能不能从燃料层面进行改进,上百年的时间里为什么没有人寻找汽油的替代能源,氢能、乙醇这些清洁能源放进发动机里会不会更好?

    这些问题真的没有人去想吗,谁知道呢!

    车闻说: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尽管能源多极化在目前来看已经成为了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传统内燃机动力也终究会被零排放的新能源动力所取代,但目光所及之处,传统能源依然有着难以撼动的位置,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革新潜力。

    未来,内燃机和新能源这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也许只会长期共存,而并非“一决生死”。

    .万次阅读
    229评论
    65赞同
    收藏
    分享
    229评论
    65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