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专访|李显君:中国汽车要想摆脱大而不强,一定要重视基础研究

    懂车帝视线头像懂车帝视线头像
    懂车帝视线2020-08-15

    文:懂车帝原创 邢秋鸿

    [懂车帝原创 行业] 因为连续十一年年销量全球第一,中国最大单一汽车市场的地位已经深入人心。与此同时,距离中国汽车产业创立已经过了67年,但一直以来,中国也被一个命题困扰,就是“大而不强”,现在亦是如此。针对中国汽车品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问题,清华汽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显君接受了采访。

    清华汽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显君

    巅峰时,中国自主品牌的占有率有曾一度达到46.5%。到2020年上半年,自主品牌的占有率下降至33.5%。是自主品牌从品质到产品都不如从前吗?并非如此。“一直以来,我们都是纵向比较。与多年前相比,中国自主品牌的确有了大幅进步。但竞争并不是与自己比,纵向比我们是进步了,但跨国品牌进步更快。”

    汽车出口或者国际市场占有率是一个国家汽车企业竞争力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十年间,较比中国乘用车市场快速增长,出口几乎没有改变。

    “2009年到2019年的11年时间,我们的出口率不到5%,就在4%左右上下正玄曲线运动。与此同时,韩国、德国、日本,全球占有率50%,特斯拉国际化,真正有竞争力的虽然讲内循环,决定一国财富的创造力一定是出口。”李显君表示。

    从技术积累的角度,燃油车的技术积累并非一天形成的。如何缩短与汽车强国之间的差距,首先是不断进行技术积累;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换道超车”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一个策略。中国早已是最大的新能源市场,但在李显君看来:“原来我们说传统燃油车这块大而不强,中国政府力图通过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我们企图能赶上。但是今年的新能源数据,让我们十分担心。”

    2016年,我们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99%,到去年降到86%,今年6月份降到68%,7月份的数据更糟糕,纯电动降到54%。

    “比亚迪好几年在全球新能源汽车绝对NO.1,北汽新能源汽车纯电动两年第一,现在已经挤出前15了。第一、第二也都不是我们,当特斯拉发力的时候,当欧洲企业发力的时候,我们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值得不值得一击?我们会不会起一个大早,赶一个晚集?”

    核心技术“卡脖子”,竞争力不强,一直是中国汽车产业向着更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针对此,李显君强调,要想实现上位,创新才是核心。要想创新,基础研究非常关键,但这也正是中国汽车产业所薄弱的点。

    研究这几年非常火的特斯拉和华为,就能知道,两家公司之所以能够取得成绩,在基础研究领域下功夫是必不可少的。“华为凭什么崛起?是因为技术研究非常厉害。它有1200多人的科学家团队,其中数学家就有800多人。在德国大众总部,有6000多人从事基础研究。”

    一定要形成技术、研究、创新的铁三角,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基础。

    不仅是技术上的创新,还有运营模式上的创新。谈到这里,李显君以尼古拉为例,这家新成立的新能源商用车公司虽然生产汽车,但是不卖车,而是卖运力,颠覆了汽车产业以往的模式,这也是一种创新。“特斯拉现在行,并不是永远都行,未来颠覆的时代还会有新的企业出来。但创新永远是核心驱动力。”

    其次,李显君指出:“四个世界级,三个能力一定要建立起来” 四个世界级指的是:世界级技术、世界级产品、世界级企业、世界级的品牌;三个能力指的是:核心能力、动态能力、竞争优势整合能力。“我们要打造经典的产品,现在颠覆性的技术给了我们机会,要抓住新四化的本质和机遇。最后还要记住不能着急,技术积累这件事,越急越慢。”

    次阅读
    64评论
    58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