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合资品质的自主品牌电动汽车——启辰D60EV

    电车博士Dr.EV头像电车博士Dr.EV头像
    电车博士Dr.EV2019-10-29

    ​ 本 期 关 键 词

    自主品牌 | 续航与安全

    2019年是豪华品牌的电动汽车大年:保时捷Taycan、奔驰EQC、奥迪e-tron、捷豹i-pace相继上市,宣传声势浩大,赚足了眼球。豪华品牌造电动有积极的意义,它们试验着新技术、不断探寻着性能的上限,例如保时捷Taycan首次应用的800V高压系统,就是电动汽车实现加油一般感受的超级快充技术的基础。

    然而,正如福特对汽车的贡献远大于劳斯莱斯、特斯拉Model 3的历史意义远大于Model Roadster一样,若从汽车电动化的历史大潮中来看,推动电动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的肯定不是这些豪华品牌,而是那些默默无闻的、注重可靠性与实用性的平价品牌。


    譬如比亚迪、北汽、吉利、广汽等平价品牌都推出了实用型纯电动车型,值得盘点一番。今天我们分析的第一款车型,其身份也很有意思:即便放在平价品牌中,都显得很低调;虽是自主品牌,但却有合资血统,那就是东风启辰的D60EV车型。



    既然是平价品牌的实用型电动汽车,那对消费者最重要的莫过于两点:续航与安全。

    一步到位的续航水平


    从工信部官网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1]和《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2]中,我们可以查到国内在售的所有新能源车型的关键数据。这些数据按国家标准测得,相对客观公正。

    将东风启辰D60EV与其它几个平价品牌的竞品车型整理到表格中,如下表所示:


    (此图下会标出数据来源,上述数据均来自于工信部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与《免购置税目录》)



    • 续航里程:几款车型均在400km以上,启辰D60EV也达到了较高的481km. 与其它几个车型不同,启辰D60EV是第一款车型就达了较高的里程,可以称得上是一步到位;而其它几个车型的续航里程,则是伴随着锂电池技术的发展,续航里程由短逐步变长的。例如,从《免购置税目录》中可以查到,比亚迪e5在第四批(2年前)时续航256km、第十三批时350km、第十四批时400km、第十九批时续航达到420km。
    • 能量密度:启辰D60EV的电池包能量密度达到了171wh/kg,这得益于用上了第一批宁德时代的811三元锂电池包;



    • 百公里电耗:得益于较高的能量密度,使得在车长较长、保证车内空间的情况下,依然做到较低的整备质量,从而帮助它达到理想的百公里电耗数值为12.89kWh,优于其它车型百公里13.1-13.6kWh的数值。


    启辰D60EV能做到较好的续航与百公里电耗水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使用了法雷奥西门子的高效率永磁同步电机,最高效率达95%。此外,此电机的响应速度特别快,通过主动防抖技术达到0.15秒响应,实现更好的加速平顺性。



    大家都知道,进口核心零部件的成本肯定要高于国产,应用于平价自主品牌电动车并非常态,那为什么能用在启辰D60EV上呢? 这就要聊一下东风启辰品牌的“合资血统”了。


    启辰品牌属于东风集团的自主品牌,目前主要也是在国内销售;而公司管理与技术则同属于东风与日产,因此可以共享日产汽车的技术标准与供应商体系,包括西门子、松下、博世、日本矢崎等。在这种情况下,对启辰来说应用法雷奥西门子的电机并不会增加成本。

    如果说还是不太容易理解这种独特的关系,我想了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如果把朗逸从大众品牌中独立成上汽的自主品牌,那就和启辰差不多了!

    继承日产的电池安全体系


    在介绍电池安全性之前,首先要回顾一下与东风启辰颇有渊源的、电动汽车鼻祖之一:日产聆风(图片)(Nissan Leaf),它是比特斯拉更早、累计销量更高的电动汽车。


    在2010-2018年欧洲与北美电动汽车起火事件统计中[3][4],日产聆风起火事故欧洲0起,占比0%;美国2起,占比16.7%。

    这两起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是充电桩起火引燃、另一起是山火引燃,均为外部因素,与电池无关。也就是说,在公开报道的自燃事故中,日产聆风可以自信地说:历时9年销售43万辆,零自燃重大事故。

    借助上述渊源,启辰能取得共享技术与供应商体系的好处,同时也要背负更严苛的要求。在电池包测试方面,除了要通过国标测试之外,还要通过日产更加严苛的测试标准。

    我们知道,电动汽车锂电池安全是一个系统问题,不仅仅是要用好电芯,还要在成组、系统等层面加强管理[8]。日产聆风在电动汽车累计销量第一的前提下未出重大事故,除了电芯本身质量过硬之外,在成组、系统等层面的技术经验与管理标准也同样重要。若日产的电池技术经验与管理标准能够切实执行,那启辰D60EV就可以说得到了日产真传,在电池安全性方面真的会有不一样的表现。

    除了采用国标+日产的双重标准之外,启辰D60EV同时有考虑四层十重电池安全防护和双重高压安全保护机制,这两点值得说一下:

    一、四层十重防护设计


    启辰D60EV从电芯、电池模组、电池包到整车四个层面设计了多重安全措施,从中挑出十个作为案例展示,也就是宣传语上的“四层十重防护设计”。


    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的是比亚迪电池安全的“四层七维”防护设计 —— 从层面上讲,都是相似的四层;从重/维数上讲,就像五环比四环多一环,那十重比七维也要多三重吗?

    研究一番后发现并不是这个逻辑。启辰D60EV的十重是指十处典型的安全设计,我们将其编上号之后,其实可以将其填入“四层七维”的矩阵之中:


    • 电芯层面:1) 防爆泄压阀设计;2) 绝缘涂层设计;3) 激光焊接密封
    • 模组层面:4) 超强隔热材料>800℃;5) 模组固定支架设计
    • Pack层面:6) 电芯、模组、高低压每个回路都有保险;7) IP67防水密封
    • 整车层面:8) 电池包防撞杆等防侵入设计;9) 预留140mm碰撞保护空间;10) 980MPa高强度车身保护电池



    将以上编好号的十重安全设计填入到矩阵中,理解起来是不是就清晰多了?


    上面的表格没有被填满,原因是启辰D60EV所做的安全设计不止十重,没有一一列出。例如,“双重高压安全保护机制”是个亮点,就没有出现在上述十重之中。

    二、双重高压安全保护机制


    在我之前的一篇文章[8]已提到,即便电芯、PACK、系统3个层面都做到位,但凡事均有意外,功能上的失效还是可能会导致热失控。新能源汽车领著名的五洲龙过充起火事件,就属于充电功能的失效导致的事故。


    ISO26262规定的功能安全(Function Safety)就是通过标准的方式将这种失效的概率降低到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与安全密切相关的功能,例如转矩管理与充电管理,按照功能安全的要求一般设计所谓的三层监控架构,用直白的语言来通俗地讲就是:




    • L1-BMS控制软件:以充电为例,GB/T-27930已经以国标的形式规定了一些安全功能,比如“电流太大你就断开”、“温度太高你就歇歇”之类的。
    • L2-BMS监控软件:国标GB/T-27930规定得很细,按理说不应该出现充电事故了吧,除非:L1层的BMS控制软件跑飞了!那L2层的监控软件干啥用呢,它只有一个功能:就是不断地向L1提问:


    问题) “今天吃了没有啊?” “没吃呢~” 正常!
    问题) “昨天睡得如何啊?” “不错~” 正常!
    问题) “你有没见有对象啊?” “&*……&*……*” 坏了,L1跑飞了,赶紧重启单片机!
    
    • L3-监控芯片:有L2像看门狗一样守着L1,应该放心多了吧?但要考虑到,L1与L2是共用同一个电源、共同不少器件,存在很多“共因失效”,有时候L1与L2会同时挂掉!这时候咋办呢,再弄一个独立的L3监控芯片,不干活只用来监控 L1与L2是否活着。


    三层监控架构细化成软件,大概就是如下图这个样子。也就是说,就是一个简单的充电功能,本来两个框图就能画完的,到了汽车行业就要搞出几十框图来,非常繁冗!但也正因为如此才能充分保证安全!


    (此图来源是个人的博士后出站报告,属于公开资料,不存在版权及泄密问题





    这是为了啥?还不都是为了安全!这也是汽车软件与互联网软件的主要区别之一,手机跑飞了重启,车子跑飞了可就要出人命了。那启辰D60EV的双重高压安全保护机制是什么呢?如下图所示,就是电池管理系统BMS与整车管理系统VCM分别有3层监控架构的前提下,BMS与VCM之间再互相监控。如果不巧BMS的三层全挂掉了,我VCM还能保你一命!



    据我所知,国内做到双重高压安全保护机制的还很少,在平价品牌上更是少见。三层监控架构就有点难度了,部分企业还做不好,有些特别low的企业甚至连L1层都没做/做不好,否则也不会出现五洲龙那样低级的充电起火事故了。而启辰D60EV能做到这一点,应该是借鉴了日产不少技术经验。

    小结

    作为拥有合资品质的自主品牌,启辰D60EV在续航与安全两方面都做得有声有色,价格也不高,比较适合追求实用、可靠的务实人群。它会有什么样的市场表现,非常值得期待!

    本号会陆续推出各个车型的相关文章,敬请期待~

    次阅读
    4评论
    4赞同
    收藏
    分享
    4评论
    4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