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中保研第二批碰撞测试结果出炉,部分合资品牌偷工减料实锤

    车驰神往ccsw01头像车驰神往ccsw01头像
    车驰神往ccsw012019-03-27

    3月26日,万众瞩目的中保研(C-IASI)第二批碰撞测试结果公布。从碰撞测试结果来看,合资品牌仍旧存在明显的“中美碰撞测试成绩不一致”,而部分自主品牌获得的碰撞测试成绩也让人大跌眼镜。本次碰撞测试结果中最为亮眼的莫过于丰田,在第一批碰撞测试中丰田凯美瑞“全G(优秀)”通过,傲视群雄;第二批也不例外,一汽丰田生产的奕泽同样“全G”通过,日系车“皮薄不安全”的谣言不攻自破。


    车内乘员保护测试中,只有丰田奕泽获得了“G”评价


    在中保研(C-IASI)第二批碰撞测试结果中,来自韩国的两大汽车品牌“现代”和“起亚”的表现可谓是“辣眼睛”。在美国IIHS获得“全G”评价的领动,在C-IASI的考场上因为侧面碰撞的“P(较差)”评价,让其他项目的“G”评价黯然失色。



    如果没有偷工减料,难道是C-IASI的试验场太结实了?


    身为韩国老乡的起亚并没有挽回韩系车的颜面,起亚智跑在C-IASI的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项目中仅仅获得了“P(较差)”评价,而身为小型SUV的起亚 Sportage在美国IIHS可是“全G”飘过,在美国IIHS几近“屠榜”的韩系车,到了中国为啥这么“不经撞”?



    中国的“老哥”,成绩还不如美国的“小弟”


    上汽斯柯达生产的科迪亚克在C-IASI的碰撞测试中同样被撕下了“遮羞布”,在侧面碰撞测试项目中科迪亚克仅仅获得了“P”评价,回想起之前途观L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同样为“P”评价,科迪亚克这个成绩倒也不足为奇,毕竟有大哥的“光荣事迹”在先。




    值得一提的是,科迪亚克在欧洲E-NCAP获得了“五星”安全评价,而途观L在美国IIHS也是“全G”通过,那么国产之后的科迪亚克和途观L都经历了什么?

    不只是途观,迈腾(美国叫帕萨特)同样存在“中美不一”的情况

    别克GL8(图片|配置|询价)作为当下销量最好的MPV车型之一,在此次C-IASI的碰撞测试中可谓是惨不忍睹。正面25%偏置碰撞仅获得“P”评价,侧面碰撞仅获得“M”评价,正面和侧面碰撞时都不能给予车内乘员防护,坐上GL8岂不是“自寻短见”?

    作为一款将近三十万落地的MPV,GL8安全性竟然和五、六万的宝骏510不相上下

    回想起在C-IASI第一批的碰撞测试中,别克昂科威(图片|配置|询价)同样未能获得该级别车型应有的成绩,在正面25%偏置碰撞中仅获“M”评价,而上汽通用别克“返销”美国的昂科威却是“全G”评价。同一家汽车制造企业还能生产出两种不同安全性能的汽车,不得不佩服上汽通用别克的“高科技”生产线。

    作为日产的中大型轿车,西玛并没能表现出这个级别应该有的安全性。在美国IIHS“全G”通过的西玛,在C-IASI的碰撞测试中也表现出了“中美不一”的特性:西玛的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仅仅获得了“M”评价,与美国IIHS给出的“G”评价相去甚远。

    日产碰撞测试成绩同样“中美不一”

    本次碰撞测试中自主品牌的表现也值得一提,以“性价比”形象占领市场的自主品牌在本次碰撞测试中的表现并不能够让人满意。尤其奇瑞艾瑞泽5侧面碰撞仅获“P”评价、比亚迪宋max正面25%偏置碰撞和侧面碰撞均为“P”评价,都证明自主品牌在汽车生产制造中并不太重视安全性,与其将成本放在“中控大屏、全景天窗”等不实用的配置上,我更支持自主品牌在车身安全性上多投入。

    当然,奇瑞艾瑞泽5本身售价不高是客观存在的,但售价并不能成为安全性差的借口。比亚迪宋max由于是MPV车型,天生“鼻子短”,所以在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中存在一定劣势,但侧面碰撞不及格,则是实打实的说明比亚迪在车身材料强度上还有提升的空间。

    提起日系车,总会有人发表“皮薄、不安全”的类似言论,作为日系品牌的“老大”,丰田终于为日系车“正名”。其实车辆的安全性与品牌和覆盖件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就好比“巨石强森”受了点皮肉伤流血了,就能说“巨石强森”的身体不结实吗?人的身体结不结实要看骨骼,汽车结不结实则要看“车身框架”。某些人成天鼓吹“安全”的大众,在C-IASI的“火眼金睛”下现出了原形,美系也不例外,牧马人的“一星”碰撞成绩还历历在目呢。

    传祺与众泰是本次测试的自主品牌中成绩最好的

    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在中保研(C-IASI)出现之前,中国并没有一个具有公信力的汽车碰撞测试机构,现有的C-NCAP就不提了,外号“五星批发部”,测试车辆为厂商送检,毫无公信力可言。

    一汽大众迈腾在C-NCAP获得了五星评价

    而随着C-IASI影响力的扩大,碰撞测试结果对相关车型销量的影响必将扩大,如此便会倒逼厂商提升车辆安全性以应对C-IASI的“抽检”,因为C-IASI的测试车辆为自行购买,不接受厂商送检,这样的做法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厂商对测试车辆“动手脚”。

    中国汽车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后与不足,给了“奸商”可乘之机,而C-NCAP宽松的碰撞标准,让安全性能“偷工减料”的汽车轻而易举就获得了“五星”,C-NCAP是否应该考虑提高测试标准?我们也期待中国的汽车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完善,别让中国消费者花了冤枉钱还买不到安全的汽车。

    你可能还想看:

    【车神拙见】历时三年终胜诉,迟来的正义还是正义吗?

    【汽车消费维权】双离合变速箱“重疾难愈”,一汽大众却说情况“正常”

    【汽车消费维权】200多项检测的马自达问题重重,瓜子真把客户当“瓜子”?

    【2019问题车展】销量暴跌超20%,捷豹路虎在华遇生存危机

    【2019问题车展】猎豹汽车刹不住,车主开车太煎熬

    【2019问题车展】大众车生锈异响,4S店却说“车太便宜”

    【2019问题车展】电池总是充不满,4S店让等夏天?

    【问题车展】减震异响修到出保 宝骏维修站长却现场“卖车”?

    同一款车型,为何中美碰撞测试结果大相径庭?

    车驰神往——给你最喜欢的汽车文化

    微信号:ccsw01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我们在这

    汽车头条 |今日头条 | 一点资讯| 微博 | 企鹅号 | 搜狐号 |

    网易号 | 车家号 | 大鱼号 |Bilibili|喜马拉雅|抖音


    万次阅读
    2866评论
    2404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