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电动车新国标,“专家制定”为何与群众实践总有差距

    鸿鹄翱翔头像鸿鹄翱翔头像
    鸿鹄翱翔2018-04-23

    自从限制摩托车以后,自行车无法满足人们工作生活出行的需求,汽车又非普通家庭能承受得起。所以,电动车成为普通老百姓出行的最基本的交通工具,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却少的一员。

    电动车方便快捷,成本低无污染,占有空间小,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环保政策,在短距离出行中,具有私家车与公交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这些年电动车发展迅猛。大量的非法超标具有安全隐患的电动车应运而生。

    制定新的电动车标准势在必行。但是国标是要卡住非法生产的超标车而非限制合法电动车的基本功能。

    新国标强调,电动车必须有脚踏功能,因此,是否具有骑行功能,成为界定电动车与非电动车的标准。没有脚踏功能的电动车,被列入机动车管理。也就是需要考驾照交保险申领行车证,如期年检等等。

    站在街头不难发现,路上跑的电动车,除了多年前的老旧款,这个具有脚踏骑行功能的电动车,基本已经绝迹。老早以前的电动车也可以说成是第一批造的吧,都是有脚踏辅助功能的。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后,人们发现配置在电动车上的脚踏功能基本属于"鸡肋"。电量充足的时候,脚踏根本不用,车子没电的时候呢,也用不上。为什么呢?因为骑行太费力了。这个设计就不是按照自行车省力高效的原理设计的,这是其轮毂大小与车身高度,就决定了的。但是车子太高了,骑乘不方便不舒服。

    所以,再到后来脚踏功能就被淘汰了。但是这一对电动车安全标准无任何影响的机械装置,经过实践也没有多大用处的脚踏,却引起了标准制定者们的高度重视。

    "脚踏"成为区分电动车是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的界限。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呢?只要是纯动力车,就不能称为非机动车,非机动车必须有人力的辅助功能。这是不是有点儿教条主义的感觉呢?

    只有经常用的人,才会感受到这件东西的优点与缺点。我们无法得知坐在办公室里的专家以及颁发标准的管理层的想法与出发点。想必他们也有一套充足的理论作为依据的。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多下去走走看看,多听听群众的意见,这样制定出来的标准,才能更符合实际情况。

    .万次阅读
    1125评论
    656赞同
    收藏
    分享
    1125评论
    656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