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奔驰事件”还在发酵,真相还要失控多久?|中国汽车报

    中国汽车报头像中国汽车报头像
    中国汽车报2018-04-11

    还在持续发酵的“失控的奔驰”事件发生至今已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众多不符合常理和与车辆技术相矛盾的说辞,以及“豪华车”、“高速失控”、“奔驰后台控制”和“交警协助”等夺人眼球的关键词映衬下,该事件很快成为引发广泛热议的热点社会事件,各个媒体报道铺天盖地,甚至央视都在上周连续两天播出了事件调查节目。

    事件大略就是一位来自河南焦作的薛先生,驾驶他的奔驰C200L轿车在高速上使用定速巡航行驶过程中突然发现定速巡航功能失效,无法退出功能并减速,进而发展到“车辆失控”。最终经过车主的各种自救,并在交警的配合帮助下,才结束了长达100多公里,近1个小时的“失控”,把车安全停下来。

    事件被炒的沸沸扬扬并还在持续发酵,但到目前为止,该事件也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结论。最新的消息是,奔驰于昨日首次做了公开回应,称初步判断车辆定速巡航及驾驶系统正常,但至今仍未能对车辆进行检测。

    到底真相如何,到底谁是谁非,在事实浮出水面前谁都不能有一个明确的判定,我们只能从事件各方的反应中品味一些端倪。

    矛盾重重的当事人说辞

    先来看事件当事人。车主薛先生在事件发生后,不顾交警劝说,选择了继续驾车从豫陕交界驶向成都,这一“心够大“的行为备受公众和媒体的诟病和质疑。

    我们不谈车辆,先讲常识。对于一个刚刚经历“生死时速”的人来说,劫后余生的感觉,除了庆幸之外,更多的应该是“后怕”。

    然而,这位刚刚在“车辆失控”情况下劫后余生的薛先生,竟还有胆量驾驶问题车辆继续行驶,更何况还是在高速上行驶,这样的表现实在显得反常。而在事后,这位薛先生接受采访回答问题时给人的感觉也是吞吞吐吐,每个问题都要想一想才回应,完全不是当事人的应有表现。更不用说在车辆如何停下的问题上,他先是表示是奔驰售后通过后台操作进行了减速,后来又自己否认了这一说法。

    再来看事件本身,也确实是值得怀疑的。

    ■ 首先在定速巡航和刹车失灵的情况下,以120km/h的速度行驶近1个小时,这样的心理压力是常人难以接受的,而且还要高速经过狭窄的收费站。

    ■ 其次,即使是高速行驶时发现定速巡航失灵,也可以通过踩刹车来减速,刹车和油门是两套独立的系统,只要用力踩刹车一定能使车辆减速;即使刹车失灵,还可以通过断电、换挡和使用手刹的方法来使车辆停下来。

    ■ 再次,ISO 26262(汽车完整性水平)标准中对系统做功能安全设计时,前期重要的一个步骤是对系统进行危害分析和风险评估,识别出系统的危害并且对危害的风险等级—ASIL等级(Automotive Safety Integration Level,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进行评估。

    ASIL有四个等级,分别为A、B、C和D,其中A是最低的等级,D是最高的等级。如果自动巡航系统是按照功能安全ASIL D来设计的,那么发生隐患的可能性应该是在10万亿分之一,虽然存在发生的可能性,但是概率极低。

    一位汽车工程师在就此事件接受记者咨询时表示,车辆定速巡航时完全失控,需要ECU(行车电脑)、刹车灯等各种保障同步失灵,而这几乎不可能。因为如果后面的开车门降速能够实现,说明ECU功能应该正常,这就自相矛盾了。同时,巡航故障和失控是两码事。在出现巡航故障的情况下,只要ECU逻辑没问题,仍可通过踩油门或踩刹车退出,目前来看,薛先生的车辆制动系统没有故障,是可以刹下来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当时刹不住,可能是他在踩刹车的时候,减速感不明显,感觉像没有刹车一样。这是存疑的。”该工程师说。

    值得注意的是,事故车辆上是装有行车记录仪的,而行车记录仪的录像无疑也是此次事件的关键证据之一,而车主薛先生对行车录像一直含糊其辞,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知道有没有(录下来),直接把存储卡去了,万一没录上呢。”而后来,他又表示行车记录仪内容已经被覆盖,曾试图找人恢复,但没有成功。

    薛先生这种语焉不详,甚至有些前后矛盾的说法,以及事件发生伊始不积极维权的做法,使事件显得更加值得玩味。

    奔驰反应积极但表示不相信

    作为发生事故车辆的生产方,奔驰方面的反应可以说是足够快的。事件发生后,奔驰第一时间就针对事件发布了一则声明,一方面强调“奔驰品牌车辆具有多重安全保障”,同时也声明“奔驰方面不能通过后台控制车辆进行启动和停车”,并已经与车主进行沟通表示将对车辆进行检测。

    然而,事情接下来的发展就不那么顺理成章了。由于事故车主与奔驰方面在车辆交由哪里做检测的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致使到目前为止,涉事车辆依旧处于封存待检状态,无法进一步进行检测。

    将近一个月后,事件转机在近日出现。在奔驰方面最新发布的声明中显示,目前车主与奔驰终于就检测问题达成初步一致,双方初步同意由第三方独立机构检测车辆。

    但同时,在这份声明中,奔驰也表明了根据目前已有的车辆信息,包括远程获取的信息,显示车辆相关系统在事发当晚运行正常,包括此前报道中提到的定速巡航和制动系统。奔驰方面认为,定速巡航是车辆电子系统的一部分,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取消,且其运行状况可被多个相应控制单元进行可持续实时监测。若电控系统出现故障,相应的控制单元会存储故障代码。此外,车辆随时可由液压、机械制动系统实现减速停车。在奔驰看来,在相关报道中车主所描述的车辆多个系统同时失效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如若真的发生车辆是无法继续长途行驶的。

    从奔驰的声明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点内容:

    ■ 其一,奔驰对其产品的行驶控制系统信心十足;

    ■ 其二,奔驰对于车主描述的情况是持怀疑态度的。

    另一方面,从央视的报道来看,央视拿到了车主和奔驰沟通的录音,车主态要求对车辆进行第三方详细检测时必须有媒体在场监督并全程直播,而奔驰方面立即表示(媒体在场全程直播)不行。

    事实终将还原真相

    事件发展至此,不但奔驰方面对事件的事实持谨慎态度,外界包括大部分媒体、业内人士、微博大V等对此事件也都持怀疑态度。当然,涉事车辆一天不通过检测得出事故原因,事件一天不水落石出,这所有的怀疑也都仅仅是怀疑,做不得数。且不说究竟孰是孰非,毕竟事件的真相还需权威机构作出令人信服的检测结果后才能做最后定论。

    假设如果真的是薛先生因为某些原因说了谎,那么这种行为一定是会受到法律的严惩。虽然与杀人放火相比,说谎并不是大恶之罪,但在此事上,已经触犯了法律。

    从民事角度看,如果车主薛先生虚构了“奔驰失控事件”,其行为就涉嫌侵犯了奔驰公司法人的名誉权即奔驰公司的社会信誉,奔驰公司可通过民事诉讼主张薛先生赔偿损失并消除影响。

    而更严重的,若事件是薛先生虚构的,他将因触犯《刑法》中规定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在高速公路上无故高速持续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破坏社会秩序,也有可能触犯刑法的“危险驾驶罪”和刑法的“寻衅滋事罪”面临刑事处罚。

    同样的,如果是薛先生的奔驰车真的存在产品瑕疵,奔驰公司故意或明知有缺陷而投入市场的行为,也将使奔驰公司及奔驰品牌的声誉受到严重影响,奔驰公司就应该对问题汽车实施召回,并赔偿消费者的损失和合理费用。

    可以肯定的是,事实终究是无法掩盖的,说谎者终将付出代价。无论事件最终真相如何,只要危害到大众的利益,触犯了法律,都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法律是严苛的,在法律面前,谁都别想存有一丝侥幸。

    文:韩冬 编辑:薛亚培

    版权声明

    万次阅读
    213评论
    23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