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楼主
    —叶之秋—头像—叶之秋—头像

    —叶之秋—

    深蓝S7车主·车龄半年

    • 精英创作者LV3精英创作者LV3
    • 懂车帝3周年懂车帝3周年
    • 车评创作力LV1车评创作力LV1
    • 登录大师LV4登录大师LV4
    • 懂车评论员LV3懂车评论员LV3
    • 持之以恒LV5持之以恒LV5

    试驾奇瑞iCAR03有感(长文预警)

    03-22发布于:iCAR 03车友圈

    此条内容被收录为精华内容

    #圈友鲜试驾

    一 静态体验

    在图片上看感觉像精装版的老头乐,但是看了实车以后改变了我的想法,比图片上好看很多,是一个小号的方盒子车。在坦克横空出世后,很多车企也来填补硬派车的空白。现在硬派越野车越造越大,价格越来越高,竞品越来越多的形式下,奇瑞反其道而行之,造了很多紧凑级别的外形方正的车,下面有请今天的主角——icar03。.本次试驾的车型为四驱长续航进阶版,官方指导价15.98w。(注:一些测量并不严谨,可能存在一些误差,仅供参考)


    1 外观

    本次试驾车型外观颜色为墨绿色,侧面看特别像传祺gs8的缩小版,外观都很方正,车标和示宽灯、尾灯都采用i字母的设计,内部有花纹雕饰,很传统方盒子车型相比更有科技范。轮毂的包围都比车身凸出来一点,且有白色灯条。在尾部挂了一个小书包,内部有网兜,可以盛放一些日常用品。展车为银色,后视镜和车顶为黑色,个人觉得更显大气更协调一些。门把手为隐藏式,看起来有些细,和硬派不沾边。在开门的时候明显可以感觉到车门很沉,但是在打开后备箱尾门的时候很轻松,并不是很费劲。


    2 内饰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车机和仪表屏。个人觉得仪表屏虽然很小巧(9.2英寸),但是显示的很有质感,且很容易从方向盘的空隙里面看到。

    车机为15.6英寸,不能左右或者上下转,尺寸还好吧,现在基本上都是这种设计。

    方向盘采用双拼配色,像银色方向盘是黑白双拼,带一点银色装饰,墨绿色的内饰方向盘是黑绿双拼,带一点金色的装饰。



    3 储物空间

    储物空间个人觉得还行,因为用了怀挡,前排中间做了个悬浮台且做了掏空处理,放一些包,鞋子是没有问题的。

    扶手箱进深还行,达到24厘米。

    但是主驾因为按键多,就没有槽。副驾按键少,剩余位置就挖了个小槽,放手机容易掉出来,可能更适合放一些名片之类的小物件。

    门板底部也有储物空间,目测正常大小。后备箱为107*73厘米(宽测量的最窄的地方,长只测量了有绒布的部分),高为74厘米(外部),因为没有行李箱,不知道能放几个,对于4.4m的车型来说,也还行。



    如果将第二排座椅放倒,测量结果为1.6m(此处前排为我合适的坐姿,如果调到最前面,应该还有5cm的余地),想买来后排睡觉的的可以参考一下。而且不是纯平,有一点坡度。

    最后小书包里面也可以放点东西


    4 车机

    车机为15.6英寸,采用8155芯片,该有的辅助驾驶功能以及一些车辆控制功能都有,也有一部分娱乐功能。

    但是ui界面感觉设计的有点老套(但是比以前奇瑞的“老年机”界面强很多),缺乏质感。在主页最左侧是车控模型,占了屏幕三分之一的界面,却只有两个调节按钮,希望后期可以ota升级。

    晃动地图,虽然流畅,但不是很跟手。语音助手识别的有些慢,准确性有待提升。

    手机互联只找到了hicar,并没有找到carplay和carlife。

    快捷菜单只能从上往下滑动,如果从左或者从右滑是没有的,建议利用好这个界面设置更多的自定义快捷方式。在倒车影像上,虽然功能很多,但是不够集成,画质有些模糊。


    二 驾驶感受

    悬挂形式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虽然是方盒子车,但是没有大梁。离地间隙满载17cm,空载20cm,比大部门新能源城市suv都要高,且有很大的离地角,可以走一些烂路或者坑洼路面。

    油门在舒适状态下感觉很沉稳,加速非常线性,不急不躁;调整为运动模式,起步有一点点蹿,但是后面依旧很线性,没有说踩深一点一下子飞出去的感觉(也可能是我油门没踩到底),依旧可以细微控制速度。个人觉得油门在一开始有一点虚位。

    刹车脚感上有点软,行程有点长,但是很线性,踩下去的距离和实际刹车的距离成比例,感觉有信心刹得住。

    转弯半径还可以,毕竟数据摆在这,4.4m的车长,轴距2.7m。方向盘转向手感也可以在自定义模式里面调节,在变道转弯的时候感觉很灵活。

    因为烂路比较少,观点不是很严谨,在40-50迈过减速带或者不规则坑洼路面的时候,车内有明显异响,且有玻璃振动的声音,有点松散的感觉;在30-40过石子路(大石子不是小颗粒状的石子)觉得底盘很有韧劲,过滤的很干脆,即使摇晃也没有多余的晃动,很有高级感。

    因为方盒子造型,所以内部乘坐空间头部是真的高,本人身高192,调整到合适的坐姿头部还有两指。而且开起来明显觉得高一截,视野非常开阔。但也正是因为方盒子的造型,风阻非常大,在速度70迈左右的时候,反光镜附近有明显的噪音,还以为是没关好窗户。本人身高192,体重200斤,感觉座椅比较小,坐垫偏硬,并没有很强的包裹感。

    这车的驾驶模式很多,可惜没有机会去轻越野,所以无法体验到之间的差别。但是指南针的界面坐垫很有意思,有倾斜角度,方向,海拔的功能。


    三 乘坐感受

    因为全程都在试驾,并没有试乘,所以只能说静态下的乘坐感受。前排坐垫长度45cm,后排坐垫长度40cm。在前排调整到合适坐姿,后排腿刚刚可以伸进去。后排坐垫比前排软和一些,但是角度不可调,还是感觉靠背有些直,不能半躺着那种感觉。后排有两个手动出风口,两个充电接口。




    四 电耗

    必须要说一点,这车居然显示不了电耗!找遍了每个菜单和设置,都没有电耗这一项,且仪表盘上也没有显示,只有里程显示,太无语了。如果有知道的兄弟们麻烦教教我。

    五 音响

    本次试驾车型为燕飞利仕音响,但是也觉得一般,只是觉得唱的很清晰,声音透亮一些(非专业哈,兄弟们轻喷)。


    六 细节上的槽点与优点

    优点

    1 方向盘是双拼配色,个人觉得白色内饰的方向盘很好看,绿色的有些复杂了。

    2 方向盘采用滚轮设计,触感很好,调节起来非常方便。而且滚轮在调节后视镜的时候可以向左或者向右按。

    3 旋钮很好看,多边形水晶(槽点就是在转动的时候有些回弹,质感还需加强)


    4 换挡机构采用坏档设计,有更大的储物空间

    5 天窗面积很大,从前排头顶一直延伸到后排头顶,视野很宽阔,不会觉得压抑。


    6 后排在控制车玻璃按键后面增加了语音助手唤醒按键,让后排不用扯着嗓子喊了。

    7 天窗控制按钮为拨片式,可以很直观的开启或者关闭天窗(槽点就是看上去有些怪异)

    8 在打开空调后,扶手箱里可以控制风量是否进入扶手箱(只是开关,不能调节风速)

    9 尾门是电吸的,很高级

    10 有投影,增强仪式感

    11 在前排出风口中间位置,有发光的车标镶嵌在里面,很有高级感。


    槽点

    1 点烟器居然在后备箱里面,吸烟的人需要纠结一下。


    2 方向盘快捷键采用触摸式而非按键的,在操作起来可能会造成一定几率的误触,在盲操作的时候手感不如按键式的好。而且只有两个,一个是唤醒语音助手,一个是启动微信,建议多增加几个快捷按键或者可以自定义。我不是很喜欢车机微信,一个人还好,要是同事在的话不全看见了。


    3 可能因为车身小的缘故,没法放下更多电池,最高续航里程在cltc工况下达到501公里。如果在wltc工况下会更少。如果您在北方,在冬天开暖风的情况下,续航里程会出现折上折的情况。

    4 调节驾驶模式的旋钮台很容易留指纹,影响美观。

    5 前排双层夹胶玻璃,后排就是单层,建议都换成双层夹胶玻璃,给后排更好的体验。

    6 车内门把手有点靠前,在开门时候有的费劲。


    7 车窗在下降的时候会有一点延迟,在上升的时候没事。

    8 新车有明显异味

    9 车内后视镜(看后排的镜子,如果名词说错了麻烦指正)很小,拿华为mate20X来说,手机为7.2英寸,长度和手机长度相当,宽度为手机宽度的一半,因为上面贴着膜,无法观察实际使用效果

    10 后包围有点宽,达到20cm,如果加到后备箱成180cm(现在160cm),就可以躺后面睡觉了。


    七 版本选择建议

    1 如果对辅助驾驶不感冒,觉得可有可无,建议选两驱标准进阶版,官方指导价11.98w。为什么不推荐最低配呢,因为最低配没有侧安全气囊和倒车影像。个人觉得,安全气囊还是很重要的,但是希望大家一辈子不要用到。

    2 如果想要续航长一点,不在乎四驱,又想要自适应巡航,可以选择两驱长续航版本,官方指导价为12.98w。相比于标准版,电池多15度电,个人觉得此版本性价比最高。可以选装L2辅助驾驶(包含全速自适应巡航)、行车记录仪、8155芯片(两驱均默认为6155版本)、全液晶仪表、四音区,选配指导价为0.6w。(个人认为最有用的是8155芯片和L2级辅助驾驶,这样车机不会太卡,上高速也很省心,不用踩油门和刹车,把着方向盘就好)

    3 如果注重四驱,想要大电池,也注重智能化,可以选择四驱长续航进阶版。Cltc工况下续航里程为501公里,该有的辅助驾驶都有,但是指导价为15.98w,个人认为对于4.4m的车来说略贵。

    4 对于四驱长续航智驾版来说,相比于进阶版多的是自动泊车、循迹倒车、遥控移车和座椅的舒适性配置,指导价为16.98w。个人觉得这些功能平时会很少用到,如果在光线比较暗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差错,更多的还是需要依靠自己的经验。并且17w的价格我可能会考虑中型suv。

    从配置表上看,个人觉得在不同档次的价格上,配置差异化过于明显,部分配置分配的很别扭。比如最低配的版本,感觉只是为了拉低售价而存在。比如最高配的车,也只是主驾有通风、加热、按摩而副驾没有。如果不是顶配还想要座椅舒适性配置,只能去选装(3k),且两驱选装包里面还没有座椅通风和按摩,这就让人心里很不舒服,想选都没法选,想要这个配置只能上顶配或者次顶配(16—17w),但是这样性价比又不高了。

    八 购车政策

    1享终身整车质保+终身三电质保+终身免费救援(首任私家用户)

    2享免费原厂充电桩+免费安装服务

    3 2年10G/月娱乐流量(限5月31日前大定用户)

    4 对于四驱版(两驱和四驱真是一个分水岭)

    本品牌置换补贴3000元,其他品牌置换补贴2000元或者享首付888元起,最长5年低息贷款(二选一)

    5 对于顶配

    享自主式高速领航+记忆泊车功能终身免费使用(5.31前下定的,目前还没有,4.1后可ota升级)

    九 对于一台4.4m的车长(算小书包),方盒子居家电车,售价在11—17w,给了很多喜欢方正的外形人们更多的选择,也打开了硬派越野车的新思路。谁说越野车一定要带大梁,谁说一定要带锁,坐着舒服,遇到烂路不趴窝,可以承载我的诗和远方,这就足够了。个人觉得这款车是好车,但是不同售价中的一些配置分配的不是很合理,一些细节也有待优化。驾驶场景更适合城市通勤和短途周边自驾游,如果想要长途自驾游(比如走g318、跨省等),还是建议买油车或者增程、插混形式的新能源车。


    作者提到的车系:


    回复楼主


    前往